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的构建以及其在肿瘤原位疫苗中的应用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的构建以及其在肿瘤原位疫苗中的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2476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的构建以及其在肿瘤原位疫苗中的应用。该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包括磁化的肿瘤抗原捕获纳米粒子(Fe<subgt;3</subgt;O<subgt;4</subgt;@Ca/MnCO<subgt;3</subgt;/PROTAC)和磁化的DC细胞;其中,磁化的肿瘤抗原捕获纳米粒子用于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释放肿瘤抗原,并原位构建磁化的肿瘤抗原;在磁场驱动下,磁化的DC细胞主动摄取磁化的肿瘤抗原,从而提高抗原捕获和递呈效率,增强疫苗效应。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可以用于构建肿瘤原位疫苗,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的构建以及其在肿瘤原位疫苗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肿瘤原位疫苗的兴起,为解决常规肿瘤疫苗局限性提供了新思路。肿瘤原位疫苗,是指原位杀伤肿瘤细胞,释放肿瘤抗原,被抗原递呈细胞(apc)摄取、加工并递呈给t淋巴细胞,引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肿瘤原位疫苗,克服了常规肿瘤疫苗的弊端,具有简单、省时、经济、安全、循环性、普适性和动态性等显著优势,成为目前研究热点。近几年,肿瘤原位疫苗研究工作,主要聚焦于:(1)如何引发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增强其免疫原性;(2)如何逆转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然而,针对肿瘤原位疫苗的这些努力,仍未能解决肿瘤复发和转移问题。究其原因,疫苗级联免疫应答过程复杂、受困于多重限制性因素、而导致效率低下。重新审视肿瘤原位疫苗免疫应答的其他环节发现,在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中,作为疫苗免疫应答初始环节的“抗原捕获和递呈”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进一步的免疫应答。在肿瘤细胞死亡过程中释放的游离抗原,易于快速清除,淋巴结靶向递送效率有限,又缺乏apc进行原位捕获。因此,仅通过释放抗原,难以有效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在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中,如何提高抗原捕获和递呈效率,对于启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至关重要。

2、围绕“如何提高apc对肿瘤抗原的捕获和递呈”,国内外研究人员开展了一些工作。一方面,提出了几种通过“被动靶向引流淋巴结”改善肿瘤抗原捕获和递呈的策略。例如,采用马来酰亚胺基团(mal),通过形成稳定的硫醚键与肿瘤释放的大量蛋白抗原结合,并递送至引流淋巴结,改善抗原呈递。采用带正电荷树枝状聚酰胺胺(pamam)与肿瘤抗原之间形成的离子键捕获释放的肿瘤抗原,并将其送达引流淋巴结。构建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伴侣蛋白,模拟热休克蛋白,通过独特的疏水微结构域有效捕获肿瘤抗原。采用包封了佐剂r848的聚磷酸酯纳米颗粒(约35nm),捕获释放的肿瘤抗原蛋白,递送到引流淋巴结。然而,采用“被动靶向”引流淋巴结方式,对抗原复合物的尺寸和电荷等要求极其严格。目前普遍认为,仅小粒径(<100nm)、带中性或负电荷的纳米粒子,适于穿过组织屏障到达淋巴结。大颗粒肿瘤抗原(如肿瘤细胞膜)无法通过被动扩散到达淋巴结。此外,由于肿瘤组织脉管系统发达且渗漏性增强,游离的小尺寸抗原易于快速进入脉管系统而流失。另外,研究人员还提出了水凝胶三维网络结构捕获肿瘤抗原的策略。例如,采用粘附性水凝胶,捕获释放的肿瘤抗原,持续释放抗原,招募apc。通过在肿瘤转移灶原位形成凝胶,采用儿茶酚基团捕获肿瘤抗原,达到持续的免疫刺激,招募apc。这种水凝胶三维网络能将肿瘤抗原滞留在肿瘤部位,但肿瘤部位缺少足够数量和活力的apc前来捕获,因此仍无法实现有效抗原递呈。

3、综上,研究人员已充分认识到通过提升抗原递呈改善疫苗效应的重要性。然而,提升抗原递呈,仅通过对肿瘤抗原进行加工,“被动”扩散到淋巴结或“被动”等待apc前来捕获,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因此,针对肿瘤细胞死亡过程中释放的大量抗原,若有数量足够、活力足够的apc,“原位捕获”肿瘤抗原,将增强疫苗效应。然而,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限制了apc等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在肿瘤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中,主要的apc,包括树突状细胞(dc)和巨噬细胞,其数量和活性都严重受限,阻碍了原位肿瘤抗原捕获及递呈。肿瘤部位dc浸润不足且存在功能障碍。肿瘤部位巨噬细胞,甚至被极化成促肿瘤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不仅如此,现有肿瘤杀伤方式普遍缺乏靶向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严重伤及apc等免疫细胞。因此,为提升肿瘤原位疫苗效应,不能单纯依赖肿瘤部位原有的apc,而且,还需改进肿瘤杀伤方式,仅靶向杀死肿瘤细胞,不损伤apc等免疫细胞。

4、由上述可见,如能找到特异性的肿瘤细胞杀伤方式,增强肿瘤选择性、降低免疫细胞毒性,可显著提升疫苗效应。近年来,旨在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protac药物,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契机。protac药物靶向降解肿瘤关键蛋白,是极具前途的抗癌策略。protac药物进入细胞后,其结构中的目标蛋白配体可特异性结合靶蛋白,而另一端可招募e3泛素化连接酶,特异性泛素化靶蛋白,并通过“蛋白酶体系统”降解靶蛋白,因而具有特异性、靶向性、抗耐药等独特优势。已有研究报道,protac药物,不仅可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还可特异性逆转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有望取代其它非靶向杀伤方式,用于肿瘤原位疫苗构建,最大程度地保护肿瘤部位免疫细胞。但在实际应用中,protac药物存在难溶水以及无法控释的缺点,需要设计合适的载体进行递送。

5、综上所述,若能提升肿瘤部位apc的数量和活性,并促进其“原位捕获”肿瘤抗原,将增强疫苗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的应用。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4、一种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包括磁化的肿瘤抗原捕获纳米粒子(fe3o4@ca/mnco3/protac)和磁化的dc细胞(m-dc);其中,

5、所述的磁化的肿瘤抗原捕获纳米粒子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fe3o4@ca/mnco3纳米粒子加入到水中,得到fe3o4@ca/mnco3悬浮液;将protac药物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得到protac溶液;然后将protac溶液加入到fe3o4@ca/mnco3悬浮液中,搅拌混合得到fe3o4@ca/mnco3/protac,即所述磁化的肿瘤抗原捕获纳米粒子;

6、所述的磁化的dc细胞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树突状细胞(dc)与fe3o4纳米粒子共孵育,使其摄入fe3o4纳米粒子,得到磁化的dc细胞(m-dc)。

7、所述的水优选为去离子水。

8、所述的水的用量为按每毫升水配比1~10mg fe3o4@ca/mnco3纳米颗粒计算;优选为按每毫升水配比5mg fe3o4@ca/mnco3纳米颗粒计算。

9、所述的protac药物包括arv-825和thal-sns-032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arv-825。

10、所述的fe3o4@ca/mnco3纳米粒子与protac药物的质量比为5~10:1;优选为5:1。

11、所述的有机溶剂优选为二甲基亚砜(dmso)。

12、所述的有机溶剂的用量为按每毫升有机溶剂配比100~500mg protac药物计算;优选为按每毫升有机溶剂配比100mg protac药物计算。

13、所述的搅拌的时间为0.5~3小时。

14、所述的树突状细胞优选为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优选为从股骨和/或胫骨中分离提取的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

15、所述的树突状细胞(dc)的细胞密度为1×105~1×107个/ml。

16、所述的fe3o4纳米粒子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化的肿瘤抗原捕获纳米粒子和磁化的DC细胞;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e3O4纳米粒子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在制备肿瘤原位疫苗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通过如下步骤实现:将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即磁化的肿瘤抗原捕获纳米粒子和磁化的DC细胞注射到肿瘤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为黑色素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化的肿瘤抗原捕获纳米粒子和磁化的dc细胞;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驱动肿瘤抗原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检生向容周雨薇黄玲红刘宗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