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2374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电路板进行插接,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板,所述基板内贯穿设有多数通孔,多数所述通孔成上下排列,自所述基板两侧还分别延伸设有一夹持部,自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凹设形成的一收容空间,多数端子分别对应固设于成上下排列的多数所述通孔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接触部和一焊接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所述电路板被夹持于上排所述焊接部和下排所述焊接部之间,至少部分卡于所述夹持部内以定位,所述电连接器同所述电路板横向插接,这样不会占用较多所述电路板上的高度空间,也便于装配,符合电子产品朝小型化发展的趋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内接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般业界内接USB3.0都是穿孔式的,请参照附图1,一种电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 本体11,所述绝缘本体11的底面边缘处延伸设有多数站脚111,中间处设有多数穿孔(未 图示),多数端子12分别对应固设于多数所述穿孔内,并部分向下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1 的底面,此外,所述绝缘本体11的顶面向下凹设有一容纳空间(未图示),所述端子12部分 进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电连接器1组装完成后,再插接于一电路板2上,所述电路板2上对应多数所 述端子12设有多数焊接孔(未图示),所述端子12向下部分进入所述焊接孔,所述站脚111 抵顶于所述电路板2的上表面,然后将所述端子12焊接于所述焊接孔中,所述电连接器1 同所述电路板2之间焊接完成后,所述电连接器1还可供一公头连接器(未图示)进行插 接,所述公头电连接器插接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端子12进行接触,进而实现所述公头 电连接器同所述电路板2之间的电性导通。虽然上述电连接器1能达到组装于所述电路板2上并使得所述公头电连接器同所 述电路板2电性导通的目的,但却存在以下诸多的缺失1.所述电连接器全部竖直插接于所述电路板上,这样增加了所述电路板上的高 度,占用了较多的空间,不符合电子产品朝小型化发展的趋势。2.由于所述绝缘本体竖直的位于所述电路板上,使得所述公头电连接器也要在竖 直方向向下装入所述容纳空间内,这样所述电路板上则需预留更多的空间来便于所述公头 电连接器组装,然而,现在电子产品都在朝小型化发展,所述电路板上的空间有限,如此,使 得所述公头电连接器装配于所述电连接器内的难度增大,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在装配的过 程中由于不好操作而损坏相关的组件。此外,由于所述电连接器是内接的,即其组装至所述电路板后,再一起位于一主机 箱内,一般所述电路板都是竖直的放置于所述主机箱内,当所述电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电路 板竖直的位于所述主机箱内下方的一拐角处时,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朝与所述电路板的垂 直侧方向开设,操作者需要让手进入至所述主机板的最底端,再水平的将所述公头电连接 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容纳空间内,然而,由于所述电连接器摆放位置的原因,所述电 连接器下方必须预留足够的空间才能使操作者的手水平放置,然后才能进一步将所述公头 电连接器顺利的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容纳空间内,但由于所述主机箱的空间有限,所 述电连接器位置的摆放也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这样就势必给设计者带来很多的困扰,从 而增加了生产的成本,降低了工作的效率。3.所述电连接器是穿孔式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当所述端子要插接于所述电路板 中之前,需先于所述电路板上对应所述端子的位置设置所述穿孔,再将所述端子插接至所 述穿孔内,接着才能进行焊接,如此工序较复杂,提高了生产的成本,且由于所述穿孔在制3作上会出现公差的问题,如果制作不精准,容易出现所述端子无法顺利进入所述穿孔内的 现象,进而无法进行焊接。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少且易于装配的电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电路板进行插接,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基板,所述 基板内贯穿设有多数通孔,且多数所述通孔成上下排列,自所述基板的两侧还分别延伸设 有一夹持部,自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凹设形成的一收容空间;多数端子,分别 对应固设于成上下排列的多数所述通孔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接触部和一焊接部,所述 接触部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所述电 路板被夹持于上排所述焊接部和下排所述焊接部之间,且至少部分卡于所述夹持部内以定 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中所述电路板被夹持于上排所述焊接部和 下排所述焊接部之间,且至少部分卡于所述夹持部内以定位,所述电连接器同所述电路板 横向插接,这样不会占用较多所述电路板上的高度空间,也便于装配,符合电子产品朝小型 化发展的趋势。此外,所述电连接器是直接被夹持于上排所述焊接部和下排所述焊接部之间的, 且至少部分卡于所述夹持部内以定位,如此即可进行焊接,这样工序较简便,从而节约了生 产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电连接器组装至电路板上的示意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前视图5为图4中沿A-A的剖视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组合示意图7为图6的正视图8为图7中沿B-B的剖视图。技术背景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 绝缘本体11 站脚111 端子12 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 绝缘本体11上表面111前表面113 后表面114左侧面115基板117通孔1171夹持部118收容空间119导引面1191端子12下表面112 右侧面116 固定槽1181 接触部121焊接部122电路板2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2,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1以及容设于所述绝 缘本体11内的多数端子12。请参照图2至图5,所述绝缘本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上表面111和一下表面 112,一前表面113和一后表面114,一左侧面115和一右侧面116,所述绝缘本体11进一步 包括一基板117,所述基板117位于所述前表面113,其内贯穿设有多数通孔1171,且多数所 述通孔1171成上下排列,自所述基板117的两侧朝前分别延伸设置有一夹持部118,所述 二夹持部118分别连接所述左侧面115和所述右侧面116,所述夹持部118远离所述左侧 面115和所述右侧面116的内侧凹设形成有一固定槽1181,所述固定槽1181为半封闭式 结构,其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面向所述通孔1171,此外,所述绝缘本体11还包括由所述前 表面113朝所述后表面114凹设形成的一收容空间119,所述收容空间119靠近所述前表面 113的内侧边缘处设有多数导引面1191。请参照图2至图5,多数所述端子12分别对应固设于成上下排列的多数所述通孔 1171内,每一所述端子12具有一接触部121和一焊接部122,所述接触部121位于所述收 容空间119内,所述焊接部122位于所述基板117靠近所述夹持部118的一侧。同时,上排 所述焊接部122和下排所述焊接部122的自由末端相互远离。请参照图5至图8,所述电连接器1是用于供一公头电连接器(未图示)插接,再 通过所述电连接器1焊接至一电路板2上,以实现所述公头电连接器同所述电路板2之间 电性导通的目的,所述电路板2的边缘处对应所述二夹持部118分别设有一缺口 21。首先,将多数所述端子12装入所述绝缘本体11内,所述接触部121由所述前表面 113朝所述后表面114通过所述通孔1171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19,所述焊接部122位于所述 基板117远离所述收容空间119的一侧,接着,将组装好的所述电连接器1对应安置于所述 电路板2的合适处,所述绝缘本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电路板进行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基板,所述基板内贯穿设有多数通孔,且多数所述通孔成上下排列,自所述基板的两侧还分别延伸设有一夹持部,自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凹设形成的一收容空间;多数端子,分别对应固设于成上下排列的多数所述通孔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接触部和一焊接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所述电路板被夹持于上排所述焊接部和下排所述焊接部之间,且至少部分卡于所述夹持部内以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奇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