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932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55
本技术公开了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涉及雨水排放技术领域,包括顶面,所述顶面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底部设置有基层,所述基层包括多个支撑模块,多个所述支撑模块的内部均开设有内腔,所述支撑模块的四侧外表面均与内腔相互连通,本技术,通过设置顶面,将顶面由泥土构成,使得可以为覆土种植草,或者为人造草层或更具不同表面需求进行植被种植,将缓冲层由可吸水岩棉制成,呈纤维状结构,使得缓冲层吸水率为90%左右,一个立方可以蓄积0.9立方的雨水,密度为200kg,承压为8吨/m<supgt;2</supgt;以上,支撑模块在实际使用时采用PVC等有承重能力的环保塑料材质,并且将支撑模块的内部开设内腔,使得可以蓄水导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雨水排放,具体涉及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不透水面积日益增多,由于雨水在降落过程中,空气中的溶解性气体,溶解或悬浮状固体,重金属及细菌等会进入其中,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主演来自降雨对地表的冲刷,地表沉积物包括许多污染物质,有固态废弃物碎屑化学药品、车辆排放物等,大量的雨水径流未加以利用就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了水量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加大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2、目前在排放雨水时,雨水渗透进地表内部后,由于地表内部由土壤构成,雨水较多时会达到饱和状态,导致雨水在路面堆积,影响排水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解决了由于地表内部由土壤构成,雨水较多时会达到饱和状态,导致雨水在路面堆积,影响排水速率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包括顶面,所述顶面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底部设置有基层,所述基层包括多个支撑模块,多个所述支撑模块的内部均开设有内腔,所述支撑模块的四侧外表面均与内腔相互连通,所述支撑模块的一侧和前侧开设有卡口,所述支撑模块的另一侧和后侧固定有对接环。

6、优选的,所述对接环对应卡合在卡口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顶面有泥土构成,所述缓冲层可吸水岩棉制成,且缓冲层呈纤维状结构。

8、优选的,所述支撑模块的一侧靠近顶部边缘处固定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一侧固定有弧形片。

9、优选的,所述弧形片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固定有对接板。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模块的顶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底面呈弧形凹陷状,所述卡槽的一侧内壁固定有密封垫片。

11、优选的,所述弧形片卡合在卡槽的内部,所述对接板压合在密封垫片的一侧,所述对接板的一侧等距固定有多个锁紧螺栓。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技术中,在使用本装置时,通过设置顶面,将顶面由泥土构成,使得可以为覆土种植草,或者为人造草层或更具不同表面需求进行植被种植,将缓冲层由可吸水岩棉制成,呈纤维状结构,使得缓冲层吸水率为90%左右,一个立方可以蓄积0.9立方的雨水,密度为200kg,承压为8吨/m2以上,支撑模块在实际使用时采用pvc等有承重能力的环保塑料材质,并且将支撑模块的内部开设内腔,使得可以蓄水导流。

15、2、本技术中,当使用面积较大时,采用多块进行拼接,模块边缘有5cm高挡板,中间嵌入吸水岩棉板,挡板边缘可拆卸,当多个模块组合时候,可以去除中间格挡,让模块顶部吸水岩棉板相互靠拢连接,施工时布置若干组模块中间可以竖直放置等高的吸水岩棉板,与顶部的吸水岩棉板连接,作为连接水力循环,该模块系统可以替代人工下垫面,由于吸水岩棉有蓄水,减震的功能,当有外部来水的时候,水分首先在顶部的蓄水岩棉板模块进行蓄积,饱和水分进入到底部的塑料蓄水模块,让整个系统蓄水,当外部来水结束后,顶部的蓄水岩棉板水分逐步蒸发或供给顶部土壤,植被,当水分下降后,底部模块间的吸水岩棉隔断继续将塑料蓄水模块中的水分供给到顶部的蓄水岩棉模块,直至整个系统中的水分放空,整个过程可对雨洪进行调蓄,并对局部微气候形成降温,改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包括顶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1)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层(2),所述缓冲层(2)的底部设置有基层,所述基层包括多个支撑模块(3),多个所述支撑模块(3)的内部均开设有内腔(4),所述支撑模块(3)的四侧外表面均与内腔(4)相互连通,所述支撑模块(3)的一侧和前侧开设有卡口(12),所述支撑模块(3)的另一侧和后侧固定有对接环(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环(5)对应卡合在卡口(1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1)有泥土构成,所述缓冲层(2)可吸水岩棉制成,且缓冲层(2)呈纤维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3)的一侧靠近顶部边缘处固定有压板(6),所述压板(6)的一侧固定有弧形片(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片(7)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固定有对接板(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3)的顶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开设有卡槽(9),所述卡槽(9)的内部底面呈弧形凹陷状,所述卡槽(9)的一侧内壁固定有密封垫片(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片(7)卡合在卡槽(9)的内部,所述对接板(8)压合在密封垫片(10)的一侧,所述对接板(8)的一侧等距固定有多个锁紧螺栓(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包括顶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1)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层(2),所述缓冲层(2)的底部设置有基层,所述基层包括多个支撑模块(3),多个所述支撑模块(3)的内部均开设有内腔(4),所述支撑模块(3)的四侧外表面均与内腔(4)相互连通,所述支撑模块(3)的一侧和前侧开设有卡口(12),所述支撑模块(3)的另一侧和后侧固定有对接环(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环(5)对应卡合在卡口(1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造韧性水循环下垫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1)有泥土构成,所述缓冲层(2)可吸水岩棉制成,且缓冲层(2)呈纤维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造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诚张洪斌涂勇田济扬乔楠江威卢奕竹王杉王凯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