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库坝体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72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3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库坝体防渗结构,包括地基和坝体,坝体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外层防水墙、第一填料层、外层防渗支撑墙、内层防渗支撑墙、第二填料层和内层防水墙,外层防渗支撑墙和内层防渗支撑墙间隔处设置有排水腔,排水腔处设置有排水组件,排水组件包括排水管、连接通道和若干个排水道,若干个排水道阵列分布在所述排水腔处并在该处形成若干个与所述连接通道连通的导流通道,通过外层防水墙、第一填料层、外层防渗支撑墙、内层防渗支撑墙、第二填料层和内层防水墙形成多层防水结构并配合排水腔和排水组件将渗透至坝体内部的积水排出,使得水体不易通过内层防水墙继续渗透至坝体内部,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土石坝防渗,具体涉及一种水库坝体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1、水库大坝作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整体安全。大坝坝体大多为土石材料,由于土石材料颗粒空间排列分布不均,使得其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库水位波动和强降雨等作用会导致坝体内部浸润线位置发生变化,导致大坝不同位置的土石混合材料饱和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会间接影响大坝整体渗透稳定性。现有土石坝表层多为混凝土浇筑结构,但是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水流的长期渗透会腐蚀坝体的防护结构,导致坝体表层防护结构发生脱落,水流直接渗入坝体内部,容易诱发坝体局部渗透破坏,最终导致大坝失稳,存在较大的工程安全隐患。因此,针对该类问题,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既经济合理又安全有效的大坝防渗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水库坝体防渗结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库坝体防渗结构,包括地基和设置在地基上的坝体,所述坝体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外层防水墙、第一填料层、外层防渗支撑墙、内层防渗支撑墙、第二填料层和内层防水墙,所述外层防渗支撑墙与所述内层防渗支撑墙间隔处设置有用于容纳积水的排水腔,所述排水腔处设置有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排水管、连接通道和若干个排水道,若干个排水道呈阵列分布在所述排水腔处并配合所述外层防渗支撑墙和所述内层防渗支撑墙形成若干个导流通道,所述坝体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用于将若干个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连接通道上连通设置有所述排水管。

3、优选的,所述排水道呈中部隆起的弧形条状结构。

4、优选的,所述外层防水墙、所述第一填料层、所述外层防渗支撑墙、所述内层防渗支撑墙、所述第二填料层和所述内层防水墙均呈倾斜设置在所述坝体上,所述连接通道沿所述排水腔一侧呈倾斜设置。

5、优选的,所述第一填料层和所述第二填料层均由sr-2型柔性防水填料组成。

6、优选的,所述地基、所述外层防水墙、所述外层防渗支撑墙、所述内层防渗支撑墙和所述内层防水墙均由添加有防水剂的混凝土浇筑而成。

7、优选的,所述外层防水墙与所述外层防渗支撑墙之间以及所述内层防渗支撑墙与所述内层防水墙之间均通过多个锚杆以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阀门和流量计。

9、相对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通过外层防水墙、第一填料层、外层防渗支撑墙、内层防渗支撑墙、第二填料层和内层防水墙形成多层防水结构,当水体渗透至排水腔处时,水体依次经由若干个导流通道、连接通道和排水管排出,即将渗入坝体外层区域的积水排出,使得水体不易通过内层防水墙继续渗透至坝体内部,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库坝体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和设置在地基上的坝体,所述坝体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外层防水墙、第一填料层、外层防渗支撑墙、内层防渗支撑墙、第二填料层和内层防水墙,所述外层防渗支撑墙与所述内层防渗支撑墙间隔处设置有用于容纳积水的排水腔,所述排水腔处设置有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排水管、连接通道和若干个排水道,若干个排水道呈阵列分布在所述排水腔处并配合所述外层防渗支撑墙和所述内层防渗支撑墙形成若干个导流通道,所述坝体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用于将若干个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连接通道上连通设置有所述排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坝体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坝体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坝体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坝体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坝体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坝体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库坝体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和设置在地基上的坝体,所述坝体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外层防水墙、第一填料层、外层防渗支撑墙、内层防渗支撑墙、第二填料层和内层防水墙,所述外层防渗支撑墙与所述内层防渗支撑墙间隔处设置有用于容纳积水的排水腔,所述排水腔处设置有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排水管、连接通道和若干个排水道,若干个排水道呈阵列分布在所述排水腔处并配合所述外层防渗支撑墙和所述内层防渗支撑墙形成若干个导流通道,所述坝体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用于将若干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洋郝国鹏姜桥王满玉朱正贵刘培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