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622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2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包括供电柜、供电组件和巡检组件,所述供电柜的内部下方设置有配电箱,且供电柜的内部上方安装有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支撑板、限位框板、蓄能电源、气囊和底散热扇,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于供电柜的内部上方前侧,且支撑板与供电柜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两侧安装有限位框板,且限位框板呈“匚”型结构,并且限位框板之间安装有蓄能电源,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前方设置有气囊,且气囊与供电柜的前侧内壁为粘接连接。该建筑的供电设备,蓄能电源能够用于建筑供电或临时机电,而配电箱用于供电辅助使用,传感器组能够随着直线电机进行上下移动对多个蓄能电源进行移动巡检,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供电,具体为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


技术介绍

1、建筑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筑物两大类。在建筑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建筑供电,供电,是指将电能通过输配电装置安全、可靠、连续、合格的销售给广大电力客户,满足广大客户经济建设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因此需要用到建筑的供电设备。

2、如申请号为cn202023247341.9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通道用的供电设备,类似于上述申请的供电设备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虽然能够对建筑进行供电使用,然而这类供电设备一般内部装配与配电箱相似,不便于通过预设的蓄能电源进行建筑供电或临时机电,且不能够在通风散热的同时实现良好的防尘,也不便于对供电装置的内部进行巡检,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3、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包括供电柜、供电组件和巡检组件,所述供电柜的内部下方设置有配电箱,且供电柜的内部上方安装有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支撑板、限位框板、蓄能电源、气囊和底散热扇,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于供电柜的内部上方前侧,且支撑板与供电柜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两侧安装有限位框板,且限位框板呈“匚”型结构,并且限位框板之间安装有蓄能电源,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前方设置有气囊,且气囊与供电柜的前侧内壁为粘接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安装有底散热扇,所述巡检组件安装于供电柜的内部后侧。

3、进一步的,所述供电柜的外部两侧均固定有通风散热室,且供电柜的上方外侧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通风散热室的内部安装有通风散热组件。

4、进一步的,所述通风散热组件包括挡尘板、过滤网、活性炭滤层和干燥剂层,所述挡尘板与通风散热室的外壁固定连接,且挡尘板下方内侧以及通风散热室的上壁一侧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通风散热室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活性炭滤层和干燥剂层。

5、进一步的,所述通风散热组件还包括换气扇、送气罩和镂空网板,所述通风散热室的内部中下方安装有换气扇,且换气扇靠近供电柜的一侧安装有送气罩,所述供电柜的两侧壁中下方内嵌有镂空网板。

6、进一步的,所述巡检组件包括电机安装框、直线电机和固定板,所述电机安装框的内部安装有直线电机,且直线电机的前方安装有固定板,并且固定板呈水平状结构。

7、进一步的,所述巡检组件还包括安装板、传感器组和后散热扇,所述固定板的前方两侧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表面设置有传感器组,所述固定板的前方两侧还安装有后散热扇。

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本技术设置有供电组件,支撑板能够将内部分隔为多个供电区域,通过两侧呈“匚”型结构的限位框板便于对蓄能电源进行限位安置,蓄能电源能够用于建筑供电或临时机电,而配电箱用于供电辅助使用,太阳能板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储存于蓄能电源的内部进行使用,支撑板的上侧前方气囊的设置能够对蓄能电源与供电柜之间的前侧缝隙处进行封堵,进而起到防尘作用防止灰尘覆盖蓄能电源,并且通过底散热扇便于对蓄能电源的下表面进行初步散热。

10、本技术设置有巡检组件,通过直线电机在电机安装框内部的上下移动便于带动固定板的上下移动,使得固定板外侧所安装的两个后散热扇能够对蓄能电源的后侧进行风冷散热,安装板的表面所安装的传感器组具体为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能够随着直线电机进行上下移动对多个蓄能电源进行移动巡检,安全性较高。

11、本技术设置有通风散热组件,外部空气能够通过过滤网进入至通风散热室的内部,挡尘板处的开口朝下能够起到挡尘作用,通过活性炭滤层和干燥剂层便于对进入至通风散热室的气体进行过滤净化、异味吸附和干燥除湿,通过换气扇、送气罩便于将净化后的气体通过镂空网板送入至供电柜的内部,以便于起到除湿换气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包括供电柜(1)、供电组件(5)和巡检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柜(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配电箱(2),且供电柜(1)的内部上方安装有供电组件(5),所述供电组件(5)包括支撑板(501)、限位框板(502)、蓄能电源(503)、气囊(504)和底散热扇(505),所述支撑板(501)平行设置于供电柜(1)的内部上方前侧,且支撑板(501)与供电柜(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01)的上方两侧安装有限位框板(502),且限位框板(502)呈“匚”型结构,并且限位框板(502)之间安装有蓄能电源(503),所述支撑板(501)的上侧前方设置有气囊(504),且气囊(504)与供电柜(1)的前侧内壁为粘接连接,所述支撑板(501)的上方安装有底散热扇(505),所述巡检组件(7)安装于供电柜(1)的内部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柜(1)的外部两侧均固定有通风散热室(3),且供电柜(1)的上方外侧安装有太阳能板(4),所述通风散热室(3)的内部安装有通风散热组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散热组件(6)包括挡尘板(601)、过滤网(602)、活性炭滤层(603)和干燥剂层(604),所述挡尘板(601)与通风散热室(3)的外壁固定连接,且挡尘板(601)下方内侧以及通风散热室(3)的上壁一侧均设置有过滤网(602),所述通风散热室(3)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活性炭滤层(603)和干燥剂层(6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散热组件(6)还包括换气扇(605)、送气罩(606)和镂空网板(607),所述通风散热室(3)的内部中下方安装有换气扇(605),且换气扇(605)靠近供电柜(1)的一侧安装有送气罩(606),所述供电柜(1)的两侧壁中下方内嵌有镂空网板(60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巡检组件(7)包括电机安装框(701)、直线电机(702)和固定板(703),所述电机安装框(701)的内部安装有直线电机(702),且直线电机(702)的前方安装有固定板(703),并且固定板(703)呈水平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巡检组件(7)还包括安装板(704)、传感器组(705)和后散热扇(706),所述固定板(703)的前方两侧固定有安装板(704),且安装板(704)的表面设置有传感器组(705),所述固定板(703)的前方两侧还安装有后散热扇(70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包括供电柜(1)、供电组件(5)和巡检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柜(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配电箱(2),且供电柜(1)的内部上方安装有供电组件(5),所述供电组件(5)包括支撑板(501)、限位框板(502)、蓄能电源(503)、气囊(504)和底散热扇(505),所述支撑板(501)平行设置于供电柜(1)的内部上方前侧,且支撑板(501)与供电柜(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01)的上方两侧安装有限位框板(502),且限位框板(502)呈“匚”型结构,并且限位框板(502)之间安装有蓄能电源(503),所述支撑板(501)的上侧前方设置有气囊(504),且气囊(504)与供电柜(1)的前侧内壁为粘接连接,所述支撑板(501)的上方安装有底散热扇(505),所述巡检组件(7)安装于供电柜(1)的内部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柜(1)的外部两侧均固定有通风散热室(3),且供电柜(1)的上方外侧安装有太阳能板(4),所述通风散热室(3)的内部安装有通风散热组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散热组件(6)包括挡尘板(601)、过滤网(602)、活性炭滤层(603)和干燥剂层(604),所述挡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彬张圆圆米维刚李晨颖尤彩飞刘宇白云王世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