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门锁的滑盖机构,包括:一锁体;一滑盖,具有至少一啮合部;一弹性元件,安装在该锁体上,并具有一第三面;当该滑盖处于第一位置时,该弹性元件的第三面会邻靠该滑盖的啮合部;当该滑盖处于第二位置时,该弹性元件的第三面则不会邻靠该滑盖的啮合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轻易的实现定位,且具有稳定性好的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和安装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的滑盖机构,特别是指一种用于门锁的滑盖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的门锁的滑盖机构中,特别是电控门锁和防盗门锁,通常包含门锁主体 以及覆盖在门锁主体上的面板滑盖。面板滑盖和门锁主体之间的滑盖机构,通常都是滑盖 上一体成型出滑轨,同时在门锁主体上一体成型出长槽,滑轨在长槽内滑动。这种执行机构 受材料和加工工艺的限制,精度很难保证,滑动不平稳,虽然滑盖的滑轨与门锁主体的长槽 在起始与终止位置时有弹性元件定位机构,但定位与稳定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的滑盖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定位和稳定 性不佳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门锁的滑盖机构,其中,包括一锁体;一滑盖,具有至少一啮合部;一弹性元件,安装在该锁体上,并具有一第三面;当该滑盖处于第一位置时,该弹 性元件的第三面会邻靠该滑盖的啮合部;当该滑盖处于第二位置时,该弹性元件的第三面 则不会邻靠该滑盖的啮合部。进一步,该滑盖具有至少一阻挡部,该弹性元件具有一端部,当该滑盖处于第一位 置时,该弹性元件的端部会邻近该滑盖的阻挡部;当该滑盖处于第二位置时,该弹性元件的 端部则不会邻近该滑盖的阻挡部。进一步,该滑盖具有至少一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形成该阻挡部。进一步,该滑盖的啮合部与该滑盖的阻挡部形成一角度设置。进一步,该滑盖具有两第一突出部与两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形成该啮合部, 该第二突出部形成该阻挡部。进一步,该滑盖具有至少一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形成该啮合部。进一步,该锁体具有一凹部,该弹性元件具有一第四面,该弹性元件的第四面容置 于该锁体的凹部。进一步,该滑盖具有一第一面,该锁体具有一第二面,当该滑盖位于第一位置时, 该滑盖的第一面与该锁体的第二面不相邻靠,当该滑盖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滑盖的第一面 与该锁体的第二面相邻靠。进一步,该锁体具有至少一长槽,该滑盖具有至少一滑轨,该滑轨部分容置于该长 槽内并使该滑盖可在该锁体上移动。进一步,该弹性元件具有一孔,该锁体具有一孔,该滑盖机构还包括一先穿过该弹性元件的孔再部分进入该锁体的孔而将该弹性元件安装在该锁体上的固定元件。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经由该滑盖上的啮合部与该弹性元件上的第三面之 间的配合关系,即当该滑盖位于第一位置时,该弹性元件的第三面邻靠该滑盖的啮合部;而 当该滑盖处于第二位置时,该弹性元件的第三面则不会邻靠该滑盖的啮合部,故本实用新 型能轻易的实现定位,且具有稳定性好的效果,同时,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和安装方 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门锁的滑盖机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本技术安装完后 滑盖处于第一位置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门锁的滑盖机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本技术滑盖、锁 体、弹性元件与螺丝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门锁的滑盖机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本技术安装完后 滑盖处于第一位置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门锁的滑盖机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图3中的I-I剖面线 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门锁的滑盖机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本技术安装完后 滑盖处于第二位置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门锁的滑盖机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图5的II-II剖面线 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门锁的滑盖机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滑盖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门锁的滑盖机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图5的III-III剖面 线的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门锁的滑盖机构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滑盖、锁体和弹 性元件的立体分解图。图中1滑盖121 第一突出部123 面125 阻挡部13 第一面2锁体22 长槽24 孔31 第三面33 第四面4固定元件3’ 弹性元件32,端部11内表面122第二突出部124齿合部126凹槽14滑轨21第二面23凹部3弹性元件32端部34孔23’凹部31,第三面33’第四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 行详细阐述。请参阅图1至图9,其为本技术一种门锁的滑盖机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其 中如图1、图7与图8所示,一滑盖1具有一内表面11、一第一面13与一滑轨14,该 内表面11在中央纵向形成两间隔设置的第一突出部121与两间隔设置的第二突出部122, 该第一突出部121具有一面123与一啮合部124,该啮合部124为一斜面,该第二突出部122 具有一阻挡部125,该啮合部124与该阻挡部125形成一角度设置;如图2所示,一锁体2,具有一第二面21、一长槽22及一凹部23,该凹部23上具有 一孔24 (孔内可具有螺纹)。如图2所示,一弹性元件3具有一第三面31、一第四面33、一端部32与一孔34,该 第三面31与该第四面33形成一角度设置;如图2所示,一固定元件4,该固定元件4为一螺丝,安装时先将该弹性元件3的孔 34与该锁体2的凹部23的孔24对正,使该弹性元件3的第四面33容置在该锁体2的凹部 23,以该固定元件4穿过该弹性元件3的孔34及再部分进入(或螺入)该锁体2的孔24, 将该弹性元件3安装在该锁体2上。如图2、图7和图8所示,当该滑盖1安装在该锁体2上,将该滑盖1的滑轨14部 分容置该锁体2的长槽22内,使该滑盖1可在该锁体2上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如图3和图4所示,当该滑盖1处于第一位置时,该滑盖1的第一面13与该锁体2 的第二面21不相邻靠,而该弹性元件3的第三面31会有一偏压的力量顶住该滑盖1的啮 合部124,该弹性元件3的端部32会与该滑盖1的阻挡部125相邻近,使该滑盖1不会继续 往上移而脱离第一位置,达到定位的效果。如图5和图6所示,当该滑盖1处于第二位置时,该滑盖1的第一面13与该锁体 2的第二面21相邻靠,而该弹性元件3的第三面31会有一侧向的力量偏压该滑盖1的面 123,使该滑盖1不会任意滑动。 前揭所示,该弹性元件3是以该固定元件4将该弹性元件3部分安装于该锁体2的 凹部23内,亦可被修改为如图9所示,在该锁体2上成形一大致为矩形断切面的凹部23’, 可直接安装搭配一弹性元件3’,该弹性元件3’具有一第三面31’与一第四面33’,该弹性元 件3’的第四面33’设置在该凹部23’内,而该弹性元件3’的第三面31’与该弹性元件3’ 的第四面33’具有一夹角可使该第三面31’部分伸出该凹部23’,且该弹性元件3’亦具有 一端部32’,如此亦可达到等效的替换,而其余结构与作动方式与前述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权利要求一种门锁的滑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体;一滑盖,具有至少一啮合部;一弹性元件,具有一第三面,并安装在该锁体上;当该滑盖处于第一位置时,该弹性元件的第三面会邻靠该滑盖的啮合部;当该滑盖处于第二位置时,该弹性元件的第三面则不会邻靠该滑盖的啮合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锁的滑盖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滑盖具有至少一阻挡部, 该弹性元件具有一端部,当该滑盖处于第一位置时,该弹性元件的端部会邻近该滑盖的阻 挡部;当该滑盖处于第二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锁的滑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体;一滑盖,具有至少一啮合部;一弹性元件,具有一第三面,并安装在该锁体上;当该滑盖处于第一位置时,该弹性元件的第三面会邻靠该滑盖的啮合部;当该滑盖处于第二位置时,该弹性元件的第三面则不会邻靠该滑盖的啮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东益,林振铭,
申请(专利权)人: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