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伟专利>正文

活水装置、水生生物饲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048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15
活水装置,用于控制被控容器(Q)的水体循环,管一一端(1‑1)与倒U型腔(DUXQ)相通,管一二端(1‑2)与负压管(FYG)相通;一号单向阀(D1)、二号单向阀(D2)均位于管一(1)的管路上;倒U型腔(DUXQ)内气流能够经由一号单向阀(D1)流向管一二端(1‑2),倒U型腔(DUXQ)内气流能够经由二号单向阀(D2)流向管一三端(1‑3);管四(4)内的水柱流动时,可以在管一三端(1‑3)处产生负压。水生生物饲养装置,具有前述的活水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流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活水装置、水生生物饲养装置


技术介绍

1、无需打孔的虹吸活水装置,具有安装方便、不破坏容器壁的结构、容易改变布局、排水速度特别快的优点,常用于水产养殖,防止水面溢出或加速水体循环。

2、在先技术: cn201920490509.7 一种鱼缸活水装置。

3、在先技术利用倒u型腔,保持内外液路相通,虽然优秀巧妙,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4、技术问题1:第一次安装时,需要人工灌水操作,见说明书原文“工作时,首先打开送水阀1,并关闭排鱼便阀10和排水阀9,然后启动水泵100,水泵100将底缸内的水沿着送水管3泵入鱼缸内,同时由于连通管8的设置,水会从连通管8进入排水管11内,并沿着排水管11逐渐上升,在进入鱼便分离机构4和吸水支管13内,进而将整个管路内部的空气排除,待管路内部的空气排除后,打开排水阀9,排水管11内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排水管11下落直至进入底缸内”,其操作不但需要多个步骤,而且还需要掌握操作时机,对于没有技术能力的普通用户而言容易失误。

5、技术问题2:水体中微生物会释放气体,进水停止后,气体无法被水带走,如果停水时间长,会积累在倒u型腔内导致水路断开,进而引起虹吸效应无法恢复,即使用者常说的‘不复吸’,使得被控容器内的水漫溢而出,可靠性不够。

6、技术问题3:管路老化导致一点点漏气就会导致‘不复吸’,可靠性不足;使用寿命存在提高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技术问题1-3,本专利技术提出了方案a1.1。

2、a1.1、活水装置,用于控制被控容器(q)的水体循环,巧妙之处在于:

3、包括上水管(ssg)、负压管(fyg)、排水管(psg)、管一(1)、管二(2)、管三(3)、管四(4)、进气管(jqg)、一号单向阀(d1)和二号单向阀(d2);

4、排水管(psg)包括一号管(p1)、二号管(p2)、三号管(p3)和四号管(p4);

5、一号管(p1)的上端与二号管(p2)的上端相通,构成倒u型腔(duxq);

6、二号管(p2)的下端与三号管(p3)的下端相通,构成正u型腔(zuxq);

7、四号管(p4)的上端与三号管(p3)的上端相通;

8、三号管(p3)的上端、负压管(fyg)下端,均低于倒u型腔(duxq);

9、负压管(fyg)上端与上水管(ssg)的上端相通;

10、管一(1)具有管一一端(1-1)、管一二端(1-2)和管一三端(1-3);

11、管一一端(1-1)与倒u型腔(duxq)相通,管一二端(1-2)与负压管(fyg)相通;

12、一号单向阀(d1)、二号单向阀(d2)均位于管一(1)的管路上;倒u型腔(duxq)内气流能够经由一号单向阀(d1)流向管一二端(1-2),倒u型腔(duxq)内气流能够经由二号单向阀(d2)流向管一三端(1-3);

13、管二(2)具有管二一端(2-1)和管二二端(2-2);

14、管二一端(2 -1)与上水管(ssg)相通;

15、管二二端(2-2)、管四(4)上端、管三(3),三者相通;

16、管三(3)经由气流阀(f)与大气相通;

17、管四(4)与正u型腔(zuxq)相通,管四(4)流出的水流入正u型腔(zuxq);

18、管一三端(1-3)与管四(4)相通,管四(4)内的水柱流动时,可以在管一三端(1-3)处产生负压;

19、管四(4)上端,高于管二一端(2 -1);

20、管二一端(2 -1)、管一二端(1-2),均高于倒u型腔(duxq)。

21、工作原理:

22、状态1,上水管(ssg)给水时、倒u型腔(duxq)与大气相通情况下:大气经由倒u型腔(duxq)、管一(1)进入负压管(fyg)提高内压,驱使上水管(ssg)内的水部分经由管二(2)、管四(4)流入正u型腔(zuxq),使得正u型腔(zuxq)产生水柱,使得倒u型腔(duxq)与大气隔绝。

23、状态2,上水管(ssg)给水时、倒u型腔(duxq)与大气隔绝情况下:负压管(fyg)内的水下落带走气体,使得上水管(ssg)内压降低;负压管(fyg)内压降低,大气压强驱使一号管(p1)内水面上升,倒u型腔(duxq)内水路联通。

24、状态3,上水管(ssg)给水时、倒u型腔(duxq)与大气隔绝情况下:管二一端(2-1)内压低于大气压时且气流阀(f)打开的情况下,上水管(ssg)从气流阀(f)、管三(3)、管二(2)吸气,产生气水混合物经由负压管(fyg)排入被控容器(q),对被控容器(q)进行充氧。

25、有益效果

26、y1、无需补水操作,便捷,可靠。

27、y2、装置自动根据倒u型腔(duxq)内气压情况,控制管二(2)流量;提供了新思路,难以想到。

28、y3、上水管(ssg)恢复进水,负压管(fyg)自动抽吸倒u型腔(duxq),复吸稳定可靠。

29、y4、依靠简易管路,实现了补水、启动虹吸、充氧功能的自动切换,成本低,设计妙,功能多,性价比高。

30、y5、排水管(psg)内无活动硬件,不会卡顿失效,通水量足,寿命长,所需维护少。

31、y6、进水和出水,被进气隔离,水体循环效率高。

32、y8、管一三端(1-3)与管四(4)的水下行的段相通,使得补水时或供水不足状况下,管四(4)可以对倒u型腔(duxq)进行抽吸,防止被控容器(q)漫溢,相对申请人在先申请的申请号为202211313945x、2022228180664的专利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具有‘更稳定、更可靠、适应性更好‘的进步的技术效果。

33、a1.2、在a1.1的基础上,还包括面吸管(mxg)和管六(6);

34、面吸管(mxg),包括水平管一(h1)、竖直管一(s1)、竖直管二(s2)、竖直管三(s3)和流量阀(fs);

35、水平管一(h1)具有接口端(h1-1)和混合端(h1-2);

36、水平管一(h1)的混合端(h1-2)、竖直管一(s1)下端、竖直管二(s2)上端,三者相通;

37、竖直管一(s1)的上端经由流量阀(fs)与大气相通;竖直管二(s2)的下端与竖直管三(s3)下端相通;

38、管六(6)一端与面吸管(mxg)的接口端(h1-1)相通,另一端与三号管(p3)上端相通。

39、有益效果:调节流量阀(fs)能够改变竖直管三(s3)上端的吸力,具有调节流量和降低噪音的有益效果;利用竖直管三(s3)上端抽吸被控容器(q)内漂浮物,具有清洁被控容器(q)液面的作用。

40、a1.3、在a1.2的基础上,流量阀(fs)高度低于倒u型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活水装置,用于控制被控容器的水体循环,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吸管和管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流量阀高度低于倒U型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球和管五,管五一端与四号管的上端相通,另一端的开闭受浮球的控制,浮球下落可使得另一端关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倒U型腔内气流能够依序经由一号单向阀、二号单向阀流向管一三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倒U型腔内气流能够依序经由二号单向阀、一号单向阀流向流向管一二端。

7.水生生物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被控容器、过滤箱、泵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水装置;泵的进水口与过滤箱相通,出水口与上水管下端相通;排水管内流出的水体,流入过滤箱;负压管下端、一号管下端,均在被控容器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生生物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饲养观赏鱼。

【技术特征摘要】

1.活水装置,用于控制被控容器的水体循环,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吸管和管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流量阀高度低于倒u型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球和管五,管五一端与四号管的上端相通,另一端的开闭受浮球的控制,浮球下落可使得另一端关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倒u型腔内气流能够依序经由一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刘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