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467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1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包括两个沿左右分布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三位插孔,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三位插孔的头端相向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下方设有L极铜件插套、N极铜件插套、E极铜件插套,所述L极铜件插套与所述N极铜件插套呈空间交叉设置,所述L极铜件插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三位插孔的尾端一侧插孔配合,所述N极铜件插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三位插孔的尾端另一侧插孔配合,所述E极铜件插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三位插孔的头端插孔配合。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不仅节省了跨接电线的成本,也节省了跨接电线占有的空间,从而能让产品设计得更小些,同时也少了焊接的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排插,尤其涉及一种排插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的排插上通常设置有几个依次排序的三扁插孔以及二扁插孔,而三扁插孔以及二扁插孔内的铜片之间连接方式需要用多根电线连接。

2、这样的电线连接方式缺点在于:第一个方面是需要进行多次焊接,从而造成工作繁琐,生产效率大大折扣;第二个方面是多根电线的布局也提高了生产成本;第三个方面是多根电线的布局需要占有排插内部大量的空间,使得产品无法设计得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插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排插的插孔内的铜片之间连接方式需要用多根电线连接产生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包括两个沿左右分布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三位插孔,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三位插孔的头端相向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下方设有l极铜件插套、n极铜件插套、e极铜件插套,所述l极铜件插套为从左往右向前倾斜,所述n极铜件插套为从左往右向后倾斜,所述l极铜件插套与所述n极铜件插套之间呈上下分布且呈空间交叉设置,所述l极铜件插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三位插孔的尾端一侧插孔配合,所述n极铜件插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三位插孔的尾端另一侧插孔配合,所述e极铜件插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三位插孔的头端插孔配合。

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设有三位铜件安装架,所述三位铜件安装架设置于所述三位插孔的下方,所述三位铜件安装架底部设为开口,所述l极铜件插套、所述n极铜件插套、所述e极铜件插套的两端均设有插入所述三位铜件安装架内的弹性导电端。

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上还设有二位插孔,所述二位插孔的两个插孔分别设置于所述三位插孔的头端的前后两侧,所述l极铜件插套的两端还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二位插孔的一侧插孔配合,所述n极铜件插套的两端还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二位插孔的另一侧插孔配合。

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还设有二位铜件安装架,所述二位铜件安装架设置于所述二位插孔的下方,所述二位铜件安装架的底部设为开口,所述l极铜件插套、所述n极铜件插套的两端均设有插入所述二位铜件安装架内的弹性导电端。

6、进一步地,所述三位铜件安装架的尾端、所述二位铜件安装架的前后两个铜件安装架均设有安装缝隙,所述安装缝隙的底部设为开口,所述l极铜件插套、所述n极铜件插套的端部依次穿过所述二位铜件安装架、三位铜件安装架的安装缝隙。

7、进一步地,所述l极铜件插套、所述n极铜件插套、所述e极铜件插套由上往下依次分布,所述l极铜件插套、所述n极铜件插套的两端均设有向下折弯再向外水平延伸形成的竖板,所述竖板穿过所述安装缝隙,所述l极铜件插套、所述n极铜件插套上的弹性导电端设置于所述竖板上。

8、进一步地,所述三位插孔、所述二位插孔分别设为三扁插孔、二扁插孔。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设有保护门安装架,所述三位插孔、所述二位插孔均设置于所述保护门安装架中。

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安装架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板一体连接,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l极铜件插套、所述n极铜件插套、所述e极铜件插套的上方。

11、进一步地,所述l极铜件插套、所述n极铜件插套、所述e极铜件插套的中部均设有焊线孔,所述焊线孔设置于两个所述安装架之间。

12、综上所述,运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1)通过安装架上设有三位插孔,两个安装架的三位插孔的头端相向设置;从而在需要同时插入两个插头时,这两个插头所连接的电源线不会相互干涉。(2)通过两个安装架的下方设有l极铜件插套、n极铜件插套、e极铜件插套,l极铜件插套为从左往右向前倾斜,n极铜件插套为从左往右向后倾斜,l极铜件插套与所述n极铜件插套之间呈上下分布且呈空间交叉设置;空间交叉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两个安装架l/n极的对位,从而满足国家关于插座左零右火的规定,但值得注意的是,空间交叉设置指的是两者在空间上相交,实际上并没有连接点。(3)通过l极铜件插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架的三位插孔的尾端一侧插孔配合,n极铜件插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架的三位插孔的尾端另一侧插孔配合,e极铜件插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架的三位插孔的头端插孔配合;从而利用l极铜件插套、n极铜件插套、e极铜件插套实现三位插孔的通电,即l极铜件插套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的三位插孔的尾端后侧插孔、右侧的三位插孔的尾端前侧插孔配合,n极铜件插套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的三位插孔的尾端前侧插孔、右侧的三位插孔的尾端后侧插孔配合。由此分析可知,本技术通过l极铜件插套、n极铜件插套、e极铜件插套替代了原有的电线连接,不仅节省了跨接电线的成本,也节省了跨接电线占有的空间,从而能让产品设计得更小些,同时也少了焊接的步骤,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包括两个沿左右分布的安装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上设有三位插孔(101),两个所述安装架(1)的三位插孔(101)的头端(1011)相向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架(1)的下方设有L极铜件插套(2)、N极铜件插套(3)、E极铜件插套(4),所述L极铜件插套(2)为从左往右向前倾斜,所述N极铜件插套(3)为从左往右向后倾斜,所述L极铜件插套(2)与所述N极铜件插套(3)之间呈上下分布且呈空间交叉设置,所述L极铜件插套(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1)的三位插孔(101)的尾端(1012)一侧插孔配合,所述N极铜件插套(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1)的三位插孔(101)的尾端(1012)另一侧插孔配合,所述E极铜件插套(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1)的三位插孔(101)的头端(1011)插孔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底部设有三位铜件安装架(102),所述三位铜件安装架(102)设置于所述三位插孔(101)的下方,所述三位铜件安装架(102)底部设为开口,所述L极铜件插套(2)、所述N极铜件插套(3)、所述E极铜件插套(4)的两端均设有插入所述三位铜件安装架(102)内的弹性导电端(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上还设有二位插孔(103),所述二位插孔(103)的两个插孔分别设置于所述三位插孔(101)的头端(1011)的前后两侧,所述L极铜件插套(2)的两端还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1)的二位插孔(103)的一侧插孔配合,所述N极铜件插套(3)的两端还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1)的二位插孔(103)的另一侧插孔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底部还设有二位铜件安装架(104),所述二位铜件安装架(104)设置于所述二位插孔(103)的下方,所述二位铜件安装架(104)的底部设为开口,所述L极铜件插套(2)、所述N极铜件插套(3)的两端均设有插入所述二位铜件安装架(104)内的弹性导电端(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铜件安装架(102)的尾端(1012)、所述二位铜件安装架(104)的前后两个铜件安装架均设有安装缝隙(105),所述安装缝隙(105)的底部设为开口,所述L极铜件插套(2)、所述N极铜件插套(3)的端部依次穿过所述二位铜件安装架(104)、三位铜件安装架(102)的安装缝隙(1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铜件插套(2)、所述N极铜件插套(3)、所述E极铜件插套(4)由上往下依次分布,所述L极铜件插套(2)、所述N极铜件插套(3)的两端均设有向下折弯再向外水平延伸形成的竖板(6),所述竖板(6)穿过所述安装缝隙(105),所述L极铜件插套(2)、所述N极铜件插套(3)上的弹性导电端(5)设置于所述竖板(6)上。

7.根据权利要求3到6任一项所述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插孔(101)、所述二位插孔(103)分别设为三扁插孔、二扁插孔。

8.根据权利要求3到6任一项所述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顶部设有保护门安装架(106),所述三位插孔(101)、所述二位插孔(103)均设置于所述保护门安装架(106)中。

9.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项所述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架(1)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板(8)一体连接,所述连接板(8)设置于所述L极铜件插套(2)、所述N极铜件插套(3)、所述E极铜件插套(4)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项所述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铜件插套(2)、所述N极铜件插套(3)、所述E极铜件插套(4)的中部均设有焊线孔(7),所述焊线孔(7)设置于两个所述安装架(1)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包括两个沿左右分布的安装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上设有三位插孔(101),两个所述安装架(1)的三位插孔(101)的头端(1011)相向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架(1)的下方设有l极铜件插套(2)、n极铜件插套(3)、e极铜件插套(4),所述l极铜件插套(2)为从左往右向前倾斜,所述n极铜件插套(3)为从左往右向后倾斜,所述l极铜件插套(2)与所述n极铜件插套(3)之间呈上下分布且呈空间交叉设置,所述l极铜件插套(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1)的三位插孔(101)的尾端(1012)一侧插孔配合,所述n极铜件插套(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1)的三位插孔(101)的尾端(1012)另一侧插孔配合,所述e极铜件插套(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1)的三位插孔(101)的头端(1011)插孔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底部设有三位铜件安装架(102),所述三位铜件安装架(102)设置于所述三位插孔(101)的下方,所述三位铜件安装架(102)底部设为开口,所述l极铜件插套(2)、所述n极铜件插套(3)、所述e极铜件插套(4)的两端均设有插入所述三位铜件安装架(102)内的弹性导电端(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上还设有二位插孔(103),所述二位插孔(103)的两个插孔分别设置于所述三位插孔(101)的头端(1011)的前后两侧,所述l极铜件插套(2)的两端还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1)的二位插孔(103)的一侧插孔配合,所述n极铜件插套(3)的两端还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1)的二位插孔(103)的另一侧插孔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排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底部还设有二位铜件安装架(104),所述二位铜件安装架(104)设置于所述二位插孔(103)的下方,所述二位铜件安装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人代赵烨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瓯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