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398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0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滑鞋底,涉及到鞋类的技术领域。一种防滑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外底以及与鞋面接触的中底。中底设于外底的正上方,外底背离中底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条防滑凸条,防滑凸条呈人字形结构,并且沿着鞋底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由于人字形结构的防滑凸条的两端朝向不同,防滑凸条的两端所提供的最大摩擦力方向不相同,所以防滑凸条能针对鞋底不同方向起到防滑作用,有利于改善鞋底不同方向上的防滑性能,预防在人们转身或侧身时鞋底发生打滑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类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滑鞋底


技术介绍

1、如今,人们购买鞋子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单单考虑鞋子的美观度,同时还着重考虑鞋子的安全性,尤其是防滑性能尤为重要。

2、为了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现有生产厂家都会在鞋底上设置防滑花纹或者防滑凸块,利用防滑花纹提升鞋底的摩擦系数或者防滑凸块提升鞋底的边缘效应以起到防滑效果。

3、传统防滑花纹主要增大鞋底与地面之间在人们前进方向上的摩擦力,使人们在行走时不易打滑,人们能穿着这类鞋子在一些光滑的地面上正常行走。但是在运动时,人们经常需要做出转身或侧身等动作,由于传统防滑花纹在其他方向上的防滑性能不佳,在人们转身或侧身时,鞋底容易发生打滑,使人们容易扭到或者摔倒。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鞋底各个方向上的防滑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滑鞋底。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滑鞋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防滑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外底,所述外底设置有防滑凸条,所述防滑凸条沿所述外底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4、所述防滑凸条均为人字形结构,所述防滑凸条的中间部分朝向所述外底的鞋尖处延伸,所述防滑凸条的两端呈现弧形结构并朝向所述外底的两端延伸,所述防滑凸条其中一端弧形开口朝向所述外底内侧的斜前方,所述防滑凸条的另一端弧形开口朝向所述外底外侧的斜前方。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防滑凸条两端的弧形开口朝向不同,一端朝向外底内侧的斜前方,另一端朝向外底外侧的斜前方,防滑凸条的两端所提供的最大摩擦力方向均不相同,所以防滑凸条能针对鞋底不同的方向起到防滑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鞋底不同方向上的防滑性能,预防在人们转身或侧身时鞋底发生打滑的情况发生。

6、可选的,所述外底包括前脚掌部以及后脚跟部;所述防滑凸条包括第一凸条以及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设置于所述前脚掌部,所述第二凸条设置于所述后脚跟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人体进行转身时,大多数会依靠前脚掌或后脚跟为转动中心,外底重点针对前脚掌和后脚跟的位置设置有防滑凸条,从而能预防人体在转身时鞋底发生打滑的情况发生。

8、可选的,所述第一凸条靠近所述外底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凸条背离所述第二凸条的一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底被踩在地面上时,第一凸条受到挤压并往第一凹槽的方向发生形变,不仅增大了第一凸条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前脚掌部的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前脚掌部的防滑性能。而且第一凸条在发生形变时能储存一定的弹性势能,使外底能对前脚掌部起到一定的减震、缓解冲击力的作用。

10、可选的,所述第二凸条靠近所述外底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凸条背离所述第一凸条的一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底被踩在地面上时,第二凸条受到挤压并往第二凹槽的方向发生形变,不仅增大了第二凸条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后脚跟部的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后脚跟部的防滑性能。而且第二凸条在发生形变时能储存一定的弹性势能,使外底能对后脚跟部起到一定的减震、缓解冲击力的作用。

12、可选的,所述防滑凸条背离所述外底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防滑颗粒。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颗粒进一步提高了防滑凸条的表面粗糙度,从而有利于提高防滑凸条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力,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

14、可选的,所述外底的中间部位还设置有支撑凹槽,所述支撑凹槽朝向背离所述防滑凸条的方向凹陷。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人体自身重力作用下,外底的两侧充分与地面接触,使外底两侧的防滑凸条充分受力发生形变,有利于增加外底两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防滑性能。

16、可选的,所述防滑鞋底还包括有与鞋面接触的中底,所述中底设于所述外底背离所述防滑凸条的一侧,所述外底采用硬质且具有耐磨性能材料制成,所述中底采用软质且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底采用硬质且具有耐磨性能材料制成,有利于提高外底的耐磨性能,使外底不易被磨损,从而能长时间保持优良的防滑性能;而中底采用软质且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有利于提高鞋底在穿着时的舒适度。

18、可选的,所述外底与所述中底通过模压一体压制成型。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底与中底紧密连接,不仅有利于提高鞋底的整体性,而且外底与中底不易分开,有利于提高鞋底的耐用性。

20、可选的,所述中底背离所述外底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熟化槽,所述熟化槽延伸至所述外底的内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模压成型时,成型模具上用于成型熟化槽的导热柱插在熟化槽中,能充分地将热量传递从中底传递至外底的内部,使外底和中底的内部均能充分地加热固化,提高鞋底固化速度,有利于提高鞋底的生产效率。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具备以下任意一种有益效果:

23、1、通过在外底设置人字形结构的防滑凸条,鞋底能针对鞋底不同的方向起到防滑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鞋底不同方向上的防滑性能,预防在人们转身或侧身时鞋底发生打滑的情况发生。

24、2、通过在防滑凸条上开设有凹槽,使鞋底在被踩在地面上时,防滑凸条具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发生形变,不仅能增大防滑凸条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外底的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而且在防滑凸条发生形变时能储存一定的弹性势能,使外底具有一定的减震、缓解冲击力的作用。

25、3、通过模压一体成型工艺,使外底与中底紧密连接在一起,不仅有利于提高鞋底的整体性,而且外底与中底不易分开,有利于提高鞋底的耐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外底(1),所述外底(1)设置有若干条防滑凸条(3),所述防滑凸条(3)沿所述外底(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1)包括前脚掌部(11)以及后脚跟部(12);所述防滑凸条(3)包括第一凸条(31)以及第二凸条(32),所述第一凸条(31)设置于所述前脚掌部(11),所述第二凸条(32)设置于所述后脚跟部(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31)靠近所述外底(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凹槽(311)位于所述第一凸条(31)背离所述第二凸条(3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条(32)靠近所述外底(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321),所述第二凹槽(321)位于所述第二凸条(32)背离所述第一凸条(3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条(3)背离所述外底(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防滑颗粒(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1)的中间部位还设置有支撑凹槽(13),所述支撑凹槽(13)朝向背离所述防滑凸条(3)的方向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鞋底还包括有与鞋面接触的中底(2),所述中底(2)设于所述外底(1)背离所述防滑凸条(3)的一侧,所述外底(1)采用硬质且具有耐磨性能的材料制成,所述中底(2)采用软质且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1)与所述中底(2)通过模压一体压制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2)背离所述外底(1)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熟化槽(21),所述熟化槽(21)延伸至所述外底(1)的内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外底(1),所述外底(1)设置有若干条防滑凸条(3),所述防滑凸条(3)沿所述外底(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1)包括前脚掌部(11)以及后脚跟部(12);所述防滑凸条(3)包括第一凸条(31)以及第二凸条(32),所述第一凸条(31)设置于所述前脚掌部(11),所述第二凸条(32)设置于所述后脚跟部(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31)靠近所述外底(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凹槽(311)位于所述第一凸条(31)背离所述第二凸条(3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条(32)靠近所述外底(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321),所述第二凹槽(321)位于所述第二凸条(32)背离所述第一凸条(31)的一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炳强秦琦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创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