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油雾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油雾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039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0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雾收集装置,包括:吸油盘管,吸油盘管设置于水车室内;吸排油风机,吸排油风机与吸油盘管相连通,吸排油风机用于为吸油盘管提供吸力;换热组件,换热组件设置于吸油盘管与吸排油风机之间,吸油盘管、换热组件和吸排油风机依次连通。通过在水车室内设置吸油盘管并使吸油盘管与吸排油风机相连通,可实现吸排油风机吸气时吸油盘管内能够形成负压,以使吸油盘管能够快速地吸出水车室内的油雾,从而能够避免水车室内油雾弥漫导致设备表面形成积油,提高了水车室环境的洁净度;同时通过在吸油盘管与吸排油风机之间设置换热组件能够吸收油雾的热量,以使油雾经过换热组件时能够液化,在避免油雾泄露的同时还能够对油液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水力发电,具体涉及一种油雾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1、水轮发电机组是水力发电的重要设备,水轮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水车室内将会产生大量的油雾,油雾主要来自于水轮发电机组运行时水导油槽产生的油雾,油雾能够通过呼吸器、油槽盖板与大轴间隙溢出,导致水车室内油雾弥漫,以致出现设备表面出现积油的现象。

2、水车室内油雾量大,处理困难,主要困难在于按照油雾产生的机理,油雾的产生不可避免,水轮发电机组运行时,水导油槽温度升高内压始终大于外部,转动部件与固定部件始终存在间隙,无法避免油雾溢出。水车室处于温差较大的区域,热油雾一旦溢出在水车室弥漫,将会较快的在设备表面冷凝沉积,形成大面积的积油,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油雾收集装置,能够快速吸出水车室内的油雾。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雾收集装置,包括:

3、吸油盘管,所述吸油盘管设置于水车室内;

4、吸排油风机,所述吸排油风机与所述吸油盘管相连通,所述吸排油风机用于为所述吸油盘管提供吸力;

5、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吸油盘管与所述吸排油风机之间,所述吸油盘管、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吸排油风机依次连通。

6、可选的,所述吸油盘管为环形,所述吸油盘管上开设有若干个吸油口,若干个吸油口沿所述吸油盘管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

7、可选的,所述油雾收集装置还包括吸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换热组件的进气端通过所述吸气管与所述吸油盘管相连通,所述换热组件的出气端通过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吸排油风机相连通;

8、其中,所述吸油盘管所在的位置高于所述换热组件所在的位置。

9、可选的,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10、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吸油盘管相连通;

11、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相贴合。

12、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换热管,所述第一箱体通过若干个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第二箱体相连通;

13、其中,所述第一箱体还与所述吸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二箱体还与所述出气管相连通。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换热管,所述第一箱体通过若干个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第二箱体相连通;

15、其中,所述第一箱体内具有至少两个腔室,至少两个所述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吸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出气管相连通。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部还包括平衡管,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通过所述平衡管与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相连通。

17、可选的,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散热风扇和若干个换热片,若干个所述换热片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相连接,所述散热风扇朝向若干个所述换热片设置,用于降低若干个所述换热片的温度。

18、可选的,所述油雾收集装置还包括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与所述吸排油风机相连通,所述净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吸排油风机沿流路方向的下游侧。

19、可选的,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吸附部和过滤部,所述吸附部设置于所述过滤部沿流路方向的上游侧,所述过滤部包括至少两个过滤单元。

20、有益效果

2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油雾收集装置,通过在水车室内设置吸油盘管并使吸油盘管与吸排油风机相连通,可实现吸排油风机吸气时吸油盘管内能够形成负压,以使吸油盘管能够快速地吸出水车室内的油雾,从而能够避免水车室内油雾弥漫导致设备表面形成积油,提高了水车室环境的洁净度;同时通过在吸油盘管与吸排油风机之间设置换热组件能够吸收油雾的热量,以使油雾经过换热组件时能够液化,在避免油雾泄露的同时还能够对油液进行收集,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盘管(1)为环形,所述吸油盘管(1)上开设有若干个吸油口(11),若干个吸油口(11)沿所述吸油盘管(1)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收集装置还包括吸气管(5)和出气管(6),所述换热组件(3)的进气端通过所述吸气管(5)与所述吸油盘管(1)相连通,所述换热组件(3)的出气端通过所述出气管(6)与所述吸排油风机(2)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3)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31)包括第一箱体(311)和第二箱体(312),所述第一箱体(311)与所述第二箱体(31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换热管(313),所述第一箱体(311)通过若干个所述换热管(313)与所述第二箱体(31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31)包括第一箱体(311)和第二箱体(312),所述第一箱体(311)与所述第二箱体(31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换热管(313),所述第一箱体(311)通过若干个所述换热管(313)与所述第二箱体(312)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31)还包括平衡管(314),所述第一箱体(311)的底部通过所述平衡管(314)与所述第二箱体(312)的底部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部(32)包括散热风扇(321)和若干个换热片(322),若干个所述换热片(322)与所述第一换热部(31)相连接,所述散热风扇(321)朝向若干个所述换热片(322)设置,用于降低若干个所述换热片(322)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收集装置还包括净化组件(4),所述净化组件(4)与所述吸排油风机(2)相连通,所述净化组件(4)设置于所述吸排油风机(2)沿流路方向的下游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4)包括吸附部(41)和过滤部(42),所述吸附部(41)设置于所述过滤部(42)沿流路方向的上游侧,所述过滤部(42)包括至少两个过滤单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盘管(1)为环形,所述吸油盘管(1)上开设有若干个吸油口(11),若干个吸油口(11)沿所述吸油盘管(1)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收集装置还包括吸气管(5)和出气管(6),所述换热组件(3)的进气端通过所述吸气管(5)与所述吸油盘管(1)相连通,所述换热组件(3)的出气端通过所述出气管(6)与所述吸排油风机(2)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3)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31)包括第一箱体(311)和第二箱体(312),所述第一箱体(311)与所述第二箱体(31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换热管(313),所述第一箱体(311)通过若干个所述换热管(313)与所述第二箱体(31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31)包括第一箱体(311)和第二箱体(312),所述第一箱体(311)与所述第二箱体(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畅闯闯胡俊浩杨丹牛东华葛晓娜樊文虎郭东辉张希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