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038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包括连通的主管和副管。主管的空间内设置有将主管的空间分隔为位于主管远端的第一区域和位于主管近端的第二区域的活塞。主管被配置为:基于至少一条允许第一区域的药物流入第二区域的单向导流的第一流道,在外力作用下,允许药物自主管的第一区域流入第二区域,并在外力作用方向改变的情况下,自第二区域设置的连通主管和副管的第二流道流入副管所在的空间内。通过在不同区域之间施加力并改变空间大小,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1、部分药物在溶于溶剂中时变得极不稳定,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需要提前配置药液。部分常用药,例如青霉素,使用量较大,配置频繁。在医院为患者注射药物时,医护人员通常需要将药物按一定的量进行液-液混合或液-固混合,尤其是在使用大容量50ml注射器时,抽液速度慢且费力,现有配药的方法大多为人力配药。这类配药方法耗时长、速度慢且人工的劳动强度大。

2、尤其地,监护室或者手术室的病人需要持续泵注大量的由50ml溶剂配置的药物。在人力配药的背景下,医护人员需要反复推拉配药。长期进行劳动强度高的推拉动作会导致医护人员的手指、手腕部位产生损伤,而这也是目前医护人员的职业病之一。

3、同时,目前的很多临床有效药物需要液-液混合或液-固混合方能提供具体效用,而此类药液大多以第一液体与第二液体、第一液体与固体依指定比例混合而成。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需要将针头穿刺或伸入装有第一液体的容器中吸取第一液体至针筒后,再将同一针头穿刺或伸入装有第二液体/固体的容器中吸取第二液体/固体至针筒中,使第一液体及第二液体/固体在针筒中进行混合,再对病患进行注射。需要混合药物的情况包含静脉输液。静脉输液的主要流程为将注射器插入输液中抽取一定量的液体,再将所抽取的输液注入粉针剂瓶内摇晃稀释混合;然后将混合液再次抽出,最后注入到输液中。添加一种粉针剂药物的操作共包含四个步骤,反复穿刺橡胶塞及涤纶薄膜四次。

4、针对手动式抽吸产生的针头重复使用、易污染的弊端,现有技术给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5、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176220a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无菌配药系统。系统包括溶药器本体、胶塞、手持部件、第一除菌装置、第二除菌装置、洁净层流装置、气动单元、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胶塞内设有第一磁体;手持部件一端与溶药器本体可拆卸地连接,另一端与气动单元连通,手持部件内部设有第一除菌装置和第二磁体;洁净层流装置通过第二除菌装置与气动单元连通,所述第二磁体为电磁铁。

6、同时,现有技术中还针对药物混合方式进行了改进。

7、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420793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菌配药器以及使用该无菌配药器的配药方法。在该申请的无菌配药器中的药剂瓶穿刺针上设置有气体通道以及与气体通道连通的通气口ⅰ和通气口ⅱ,在使用时不需要使用蠕动泵,也不用挤压液体容器,不受液体容器的材质限制,可用于塑料或玻璃材质的液体容器。

8、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现有技术增设的结构一方面提高了药物混合的成本;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配药步骤(例如,生理盐水中兑入至少两种药物),这类设备仍然需要将针头拔出后重新或反复插入储存药物的容器中。

9、药物配置过程中,由于加药时反复抽吸、穿刺加药造成药液极高的污染概率(如tpn),液体中微粒过多,可直接堵塞局部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微粒本身是抗原,可引起过敏反应及血小板减少症。病房患者输液组数多,但量少,医护人员为了防止输液的液体接不上,因此将多组液体都提前配好备用,由于储存的环境不洁,放置时间过长,药物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引起输液反应。

10、有研究发现在输液中加入药物比例已高于90%,且在治疗室配液时如加入1种和2种药物时,污染率分别在12.7%和16.7%;当加入3种药物时,其污染率急剧上升到44.3%。

11、因此,在配药过程中,简单操作且尽量减少药液的暴露是现有药物混合设备所需要做到的。

12、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包括连通的主管和副管。主管的空间内设置有将主管的空间分隔为位于主管远端的第一区域和位于主管近端的第二区域的活塞。主管被配置为:基于至少一条允许第一区域的药物流入第二区域的单向导流的第一流道,在外力作用下,允许药物自主管的第一区域流入第二区域,并在外力作用方向改变的情况下,自第二区域设置的连通主管和副管的第二流道流入副管所在的空间内。

2、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3、(1)流动控制:通过在不同区域之间施加力并改变空间大小,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当向推拉杆施加第一方向的力时,第一空间的第一区域压力减小,配药溶剂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迫进入第一区域,从而实现了药物的推送。相较于现有技术所示的一个注射器在不同的药物储存容器中吸取不同的药物的操作,本技术方案采用压力控制药液在被分隔的一个密闭的空间中流动,不需要针头反复插入,使得药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置换过程中实现混合。这种压力变化能够控制药物流动的方向和速度,也提高了药物的混合效率。

4、(2)混合效果:压力变化的药物调节方式还能够提高不同药物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混合的效果。具体地,在推拉杆带动活塞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时,第一空间内的压力变化会显著高于第二空间,使得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存在引导药液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流动的压力差。药液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的流动,一方面能够促使药物与药物之间更加彻底地混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也能够使药物在自第二空间流入第一空间的过程中基于其快速的流动而形成搅拌效果。这确保了溶质和溶剂的均匀分布,从而实现了药物的充分溶解。

5、(3)设备简单化:这种压力变化的控制方法不需要额外的机械或电子装置,仅依赖于简单的推拉动作和区域大小的变化。这减少了设备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同时提高了可靠性。

6、(4)密闭性和安全性:通过压力变化,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可以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进行。这确保了药物在无外部污染的情况下进行流动和混合,增强了药物配制的安全性。

7、综上所述,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压力变化来控制药物流动具有多重有益效果,包括流动控制、混合效果、设备简单性、密闭性和安全性。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药物配制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确保了安全和质量的控制。

8、现有技术中的药物混合装置主要通过套接针管的方式来解决针头的暴露风险,不同药物的混合需要通过手动操作的阀门结构才能进行药液流路的转换。例如,cn113507913a公开了一种药物混合设备用注射器、药物混合设备及其制造方法,该药物混合设备包括注射器及药物混合装置,其中,注射器内部具有收容液体的收容空间,药物混合装置与注射器结合,且形成有药液流路,药液流路为从收容空间液体可流入的一端延长至第二容器内部液体可流入的另一端的结构,根据柱塞对注射器外壳的相对运动,收容空间的体积会随之变更,从而使液体被吸入至收容空间或从收容空间排出。然而,该技术方案对注射器的推动或拉动过程只能实现单一的液体吸入或推出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包括连通的主管(25)和副管(2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25)的空间内设置有将所述主管(25)的空间分隔为位于所述主管(25)远端的第一区域(33)和位于所述主管(25)近端的第二区域(34)的活塞(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受所述外力作用,所述活塞(26)能够沿所述主管(25)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改变所述活塞(26)两侧的所述第一区域(33)和第二区域(34)内的用于促进药物流动的空间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6)连接有穿设于所述主管(25)的推拉杆体,其中,所述推拉杆体中间部分设置使所述活塞(26)气密地设置于所述主管(25)内部的封盖(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流道(29)设置在所述活塞(2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29)设置于所述主管(25)的所述第一空间(32)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区域(33)和所述第二区域(34)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流道(29)与所述活塞(26)并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25)的远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隐藏式针头的主管连接头(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管(24)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主管(25)的所述第二区域(34)对应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包含所述活塞(26)和所述推拉杆体的推拉杆(19)位移的电动模块,其中,所述电动模块至少包含电动机(15)和受所述电动机(15)控制以拉动所述推拉杆(19)的传动杆(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设置有外壳(1),所述外壳(1)包含卡合所述主管(25)的主体凹槽(4)和与所述主体凹槽(4)通过伸缩臂(2)连接的固定所述推拉杆(19)近端的分体凹槽(9),其中,所述推拉杆(19)通过末端与所述分体凹槽(9)连接的传动杆(11)受电动机(15)控制。

10.一种配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包括连通的主管(25)和副管(2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25)的空间内设置有将所述主管(25)的空间分隔为位于所述主管(25)远端的第一区域(33)和位于所述主管(25)近端的第二区域(34)的活塞(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受所述外力作用,所述活塞(26)能够沿所述主管(25)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改变所述活塞(26)两侧的所述第一区域(33)和第二区域(34)内的用于促进药物流动的空间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6)连接有穿设于所述主管(25)的推拉杆体,其中,所述推拉杆体中间部分设置使所述活塞(26)气密地设置于所述主管(25)内部的封盖(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流道(29)设置在所述活塞(2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29)设置于所述主管(25)的所述第一空间(32)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区域(33)和所述第二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然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