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组件及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265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5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组件及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组件至少包括一个集流组件和若干扁管,所述集流组件设置有第一冷媒接口和第二冷媒接口,所述集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冷媒接口连通的第一连接槽以及若干与第二冷媒接口连通的第二连接槽,所述扁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槽焊接固定,所述扁管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槽焊接固定。上述结构的热交换组件及热交换器,仅包括一个集流组件,扁管的焊接位仅有现有技术的一半,更少的焊点,使得生产热交换器的效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并且,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合格率更高,此外,冷媒连续地在扁管中流动,始终可以参与热交换,冷媒的利用率更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冷却),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组件及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的热交换器,通常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集流组件,扁管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集流组件焊接固定。例如,公告号为cn217303678u公开的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集流组件和第二集流组件,在第一集流组件与第二集流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扁管组件和第二扁管组件,其中,第一扁管组件和第二扁管组件包括若干堆叠设置的扁管。通常,该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组件和第二集流组件通过焊接固定。

2、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其缺陷在于:

3、(1)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组件和第二集流组件通过焊接固定,焊点较多,对焊接要求非常高,导致生产中合格率不高。

4、(2)制冷剂的流向为第一集流组件的第一制冷剂接口-第一集流组件-第一扁管组件-第二集流组件-第二扁管组件-第一集流组件的第二制冷剂接口,在上述制冷剂的流动过程中,要经过第二集流组件内的连接腔,制冷剂在该连接腔中不参与热交换,制冷剂的利用率较低,导致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较低。


>

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集流组件(20)和至少一层扁管组,所述集流组件设置有第一冷媒接口(21)和第二冷媒接口(22),每层所述扁管组包括若干扁管(30),所述扁管的两端均与集流组件焊接固定并分别与第一冷媒接口(21)和第二冷媒接口(22)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扁管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翅片(4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呈U型,若干扁管自内向外呈嵌套式分布。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平行段(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集流组件(20)和至少一层扁管组,所述集流组件设置有第一冷媒接口(21)和第二冷媒接口(22),每层所述扁管组包括若干扁管(30),所述扁管的两端均与集流组件焊接固定并分别与第一冷媒接口(21)和第二冷媒接口(22)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扁管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翅片(4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呈u型,若干扁管自内向外呈嵌套式分布。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平行段(31)、两个用于与集流组件焊接的端部(33)以及连接平行段(31)的连接段(32)。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扁管的连接段紧贴设置或间隔设置。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扁管形成扁管组件,该扁管组件中扁管的端部(33)紧贴在一起。

7.按照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组设置有一层,所述集流组件设置有若干与第一冷媒接口连通的第一连接槽(23)以及若干与第二冷媒接口连通的第二连接槽(24),所述扁管组中的每一个所述扁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槽焊接固定,所述扁管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槽焊接固定。

8.按照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组设置有两层,包括上层扁管组(310)和下层扁管组(320),所述上层扁管组设置有上层冷媒进口侧(311)和上层冷媒出口侧(312),所述下层扁管组设置有下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新坐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