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改进的RoCoF-FO框架和虚拟电网刚度控制策略以及并联VSG并网系统频率稳定性分析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改进的RoCoF-FO框架和虚拟电网刚度控制策略以及并联VSG并网系统频率稳定性分析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0118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43
虚拟同步发电机VSG由于带来了惯量和阻尼支撑等便利而成为该领域的热点。然而,VSG拥有这些优势的前提是,VSG可以保持稳定的运行,或者VSG与弱电网之间以及与其他VSG之间不出现不友好的交互作用。在此背景下,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建立了并联VSG并网系统的幅相运动方程MPME模型,此模型考虑了并联的VSG的动态。随后,基于所提出的MPME模型的不足,推导出了频率变化率RoCoF‑频率偏移量FO的模型框架,其中采用反馈分析方法来识别并联VSG的动态频率稳定性。在低惯量交流微电网中,对多个VSG的振荡相关不稳定性ORI和非周期同步失稳ALoS进行了评估。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虚拟电网阻尼‑刚度控制策略,用以抑制ORI并减轻ALoS,其中阻尼表现、同步能力和稳定裕度均得以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频率变化率rocof-频率偏移量fo框架和虚拟电网刚度控制策略以及并联vsg并网系统频率稳定性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1、与同步发电机sg主导的电力系统相似,在虚拟同步机vsg主导的电力系统中同样存在发生振荡的风险。早前有关vsg主导的电力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小信号建模和稳定性分析,惯量惯量支撑服务,改进vsg控制策略,宽频振荡的机制分析,vsg的频率和同步稳定性,并联vsg的动态交互分析,以及并网vsg系统的抑制方法等。

2、实际上,基于状态空间模型、阻抗的建模、幅相运动方程mpme模型是vsg主导系统的频率和同步稳定性分析的三种主流方法。例如,弱交流电网连接的vsg系统频率稳定性分析方法早已存在;同样的,弱电网的电压源转换器的同步稳定性也早被讨论;一种非线性功率阻尼控制器也被提出用以抑制阻尼振荡。

3、在控制上,vsg控制、下垂控制、虚拟惯量控制和协同控制均为主流控制方式,均已被广泛讨论。例如:虽然协同控制策略可以改善多个vsg的动态响应,但如果通信网络出错,相邻的信息就会丢失。而且,非周期同步失稳和振荡的物理意义尚未阐明。

4、其中下垂控制是vsg控制的一种特殊情况,即虚拟惯量常数被设置为零,但其缺乏对vsg的振荡原理的分析过程。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专利技术人经多年研究后,为一个具有多控制内环的并网vsg系统建立了一个幅相运动方程(mpme)模型框架,利用阻尼分量和同步分量进行了频率稳定性分析,并从阻抗模型的角度,建立了构网型虚拟同步发电机(gfvsg)系统的频率和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同时提出了一种增强惯量和阻尼的控制方法来提高其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改进的rocof-fo框架和虚拟电网刚度控制策略以及并联vsg并网系统频率稳定性分析方法,以下从多个方面介绍本申请,以下多个方面的实施方式和有益效果可互相参考。

2、为了填补现有研究对于并联vsg接入电网的稳定原理和动态分析的空缺,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小信号框架的新的反馈分析方法,将rocof和fo联系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该框架源自mpme模型,但本申请模型中包含了虚拟惯量部分,这补足了mpme模型的不足。此外,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虚拟-阻尼-刚度控制策略,以提高同步能力、抑制振荡并提升并联vsg并网系统的同步稳定性。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进的rocof-fo框架,包括:

4、前向通道,所述前向通道包含一个单积分环节,频率变化率rocof经过单积分环节后得到频率偏移量fo;

5、反馈通道,所述反馈通道包括rocof-fo分量,所述rocof-fo分量为频率偏移量fo到δaout1的传递函数,其中δaout1是通过对并联vsg并网系统的摇摆方程求小信号模型得到,该rocof-fo框架通过所述反馈回路连接频率变化率rocof和频率偏移量fo,通过观察频率变化率rocof和频率偏移量fo的运动,可以判断并联gfvsg系统输出频率的稳定状态。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上述rocof-fo框架进行重构,重构后的rocof-fo框架包括:

7、前向通道,前向通道包括两个单积分环节;

8、反馈通道,反馈通道为两条,反馈通道包括振荡相关的稳定性ors分量和非周期同步失稳alos分量,所述振荡相关的稳定性ors分量和非周期同步失稳alos分量均由rocof-fo分量分解而来,并通过振荡相关的稳定性ors分量和非周期同步失稳alos分量的幅值相位关系来判断并联vsg并网系统输出频率的稳定状态。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频率变化率rocof经过第一个单积分环节得到频率偏移量fo,频率偏移量fo经过第二个单积分环节得到输出相角δδξ1;

10、通过对并联vsg并网系统的摇摆方程求小信号模型后得到δain1,δain1与频率偏移量fo经过ors分量后得到反馈加速度δaors1以及输出相角δδξ1,δain1与输出相角δδξ1经过alos分量得到反馈加速度δaalos1,反馈加速度δaors1与δaalos1叠加后得到频率变化率rocof。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频率变化率rocof与频率偏移量fo之间的反馈关系式如下:

12、

13、其中δδα1的分布情况通过δδω1和frocof_fo的幅值相位信息来确定。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5、frocof_fo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分解分量分别为fors和falos;

16、若分解后的向量fors与δδω1的方向相反,则会产生负反馈效应,阻碍频率偏移在下一周期内进一步增加,反之亦然;

17、若分解后的向量falos与输出相角δδξ1的方向相反,则会产生负反馈效应以阻碍相位差进一步增加,从而使系统保持同步运行,反之亦然。

1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虚拟电网阻尼-刚度的控制策略,能够通过切换两种控制模式来缓解振荡相关的失稳ori和非周期性同步失稳alos。所提出的vdscs是面向反馈框架的设计方法,其物理意义很直观,且该控制算法易于实现。

19、在上述rocof-fo框架中引入两个控制项,虚拟阻尼项kdamp1和虚拟刚度项kstiff1来缓解控制反馈的ori和alos,用以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重构后的rocof-fo框架的两条反馈通路中加入加速度部分,并引入虚拟阻尼项kdamp1和虚拟刚度项kstiff1;

21、通过虚拟阻尼项kdamp1和虚拟刚度项kstiff1影响虚拟电网阻尼-刚度的控制反馈的频率偏移、相位差以及频率变化率rocof。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正的kdamp1和kstiff1等效增加系统的阻尼和刚度,抑制了系统的振荡相关的失稳ori,且避免非周期性同步失稳alos。

23、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并联vsg并网系统频率稳定性分析方法,基于低惯量交流微电网,其建立在上述rocof-fo框架以及虚拟电网阻尼-刚度的控制策略基础上,包括以下步骤:

24、s1:建立并联vsg的交流电力系统的幅相运动方程mpme控制系统模型,并推导出rocof-fo框架;

25、s2:上述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型根据耦合关系重新排列可得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模型,根据siso系统模型确定关键频率点cfp点,并建立反馈因子frocof-fo来识别从频率偏移量fo到频率变化率rocof的反馈效应。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siso系统模型可以判断并联gfvsg并网系统的频率偏移量fo到频率变化率rocof的运动轨迹以及振荡相关的失稳ori或非周期性同步失稳alos的发生;

27、和/或,根据并联vsg的转子运动摇摆方程得到重构后的rocof-f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RoCoF-FO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改进的RoCoF-FO框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2要求所述的改进的RoCoF-FO框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3要求所述的改进的RoCoF-FO框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4要求所述的改进的RoCoF-FO框架,其特征在于,

6.一种虚拟电网阻尼-刚度的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RoCoF-FO框架中引入两个控制项,虚拟阻尼项kdamp1和虚拟刚度项kstiff1来缓解系统的振荡相关的失稳ORI和非周期性同步失稳ALoS,用以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

7.根据权利6要求所述的虚拟电网阻尼-刚度的控制反馈,其特征在于,在重构后的RoCoF-FO框架的两条反馈通路中加入加速度部分,并引入虚拟阻尼项kdamp1和虚拟刚度项kstiff1;

8.根据权利7要求所述的虚拟电网阻尼-刚度的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正的kdamp1和kstiff1等效增加系统的阻尼和刚度,抑制了系统的振荡相关的失稳ORI,且避免非周期性同步失稳ALoS。

9.一种并联VSG并网系统频率稳定性分析方法,其建立在权利要求1-5任一项RoCoF-FO框架以及虚拟电网阻尼-刚度的控制反馈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并联VSG并网系统频率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rocof-fo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改进的rocof-fo框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2要求所述的改进的rocof-fo框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3要求所述的改进的rocof-fo框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4要求所述的改进的rocof-fo框架,其特征在于,

6.一种虚拟电网阻尼-刚度的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rocof-fo框架中引入两个控制项,虚拟阻尼项kdamp1和虚拟刚度项kstiff1来缓解系统的振荡相关的失稳ori和非周期性同步失稳alos,用以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

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畅袁军杨雅倩邵冰冰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