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尤其涉及施工升降机附着装置梯形架焊接模与机器人联动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施工升降机标准节附着装置包含矩形架、梯形架、a、b管、调节杆和预埋座,是按一定间距连接导轨架与建筑物或其他固定结构,从而支撑导轨架的构件,其作用一是保证导轨架的稳定性,二是调整导轨架的垂直度,因此附着装置的质量精度决定整台施工升降机的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其中梯形架是连接矩形架与a、b的中间过渡件,其焊后结构尺寸变形及焊缝质量决定整套附着装置乃至整机的安全性,但当前的生产工艺采用传统的人工焊接,焊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且难以保证焊缝质量。
2、目前附着装置梯形架的焊接工艺是由1人在模具上点焊矩形架工件,然后拆模把工件吊装到地面由2人手工焊接,由于没有充分利用机器人及变位机的设备优势,造成生产效率底下、焊缝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施工升降机附着装置梯形架焊接模与机器人联动控制方法,解决现有生产工艺采用传统的人工焊接,焊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且难以保证焊缝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施工升降机附着装置梯形架焊接模与机器人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把伺服变位机(5)于梯形架接模(6)的一端固定连接,将构成梯形架(7)的部件直接放置在梯形架接模(6)上,使用电控箱(4)发出信号指令到伺服变位机(5),伺服变位机(5)按电控箱(4)上设定的角度转动到位后停止运行,电控箱(4)给信号到机器人(8)开始执行焊接工作,当焊接工作完成后通过电控箱(4)反馈信号给伺服变位机(5)翻转到下一个设定的角度或者返回原位完成焊接工作,直到焊接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附着装置梯形架焊接模与机器人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控箱(4)包括程
...【技术特征摘要】
1.施工升降机附着装置梯形架焊接模与机器人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把伺服变位机(5)于梯形架接模(6)的一端固定连接,将构成梯形架(7)的部件直接放置在梯形架接模(6)上,使用电控箱(4)发出信号指令到伺服变位机(5),伺服变位机(5)按电控箱(4)上设定的角度转动到位后停止运行,电控箱(4)给信号到机器人(8)开始执行焊接工作,当焊接工作完成后通过电控箱(4)反馈信号给伺服变位机(5)翻转到下一个设定的角度或者返回原位完成焊接工作,直到焊接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附着装置梯形架焊接模与机器人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控箱(4)包括程序设计装置(1)、伺服驱动器(2)和plc控制器(3),伺服驱动器(2)发出信号指令到伺服变位机(5),伺服变位机(5)按程序设计装置(1)上设定的角度转动到位后停止运行,此时plc控制器(3)给信号到机器人(8)开始执行焊接工作,当焊接工作完成后通过plc控制器(3)反馈信号给伺服驱动器(2),伺服驱动器(2)发出指令给伺服变位机(5)翻转到下一个设定的角度或者返回原位完成焊接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附着装置梯形架焊接模与机器人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梯形架(7)通过定位销(10)固定在梯形架接模(6)上,梯形架接模(6)设置连接座(6.1)和伺服变位机(5)的旋转卡盘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附着装置梯形架焊接模与机器人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梯形架(7)包括端部横弦杆(7.1)、端部竖弦杆(7.2)、筋板(7.3)、管固定装置、两端斜腹杆(7.8)、外侧竖弦杆(7.9)和中间斜腹杆(7.10),两根端部横弦杆(7.1)设置在端部竖弦杆(7.2)同一侧的两端,两根端部横弦杆(7.1)的端部设置有定位销孔,外侧竖弦杆(7.9)与端部竖弦杆(7.2)平行间隔设置,外侧竖弦杆(7.9)的长度比端部竖弦杆(7.2)长,两根两端斜腹杆(7.8)分别倾斜设置在外侧竖弦杆(7.9)与端部竖弦杆(7.2)之间,外侧竖弦杆(7.9)、端部竖弦杆(7.2)与两根两端斜腹杆(7.8)构成梯形结构,管固定装置设置在外侧竖弦杆(7.9)与端部竖弦杆(7.2)的连接处,中间斜腹杆(7.10)一端设置在外侧竖弦杆(7.9)上,另一端设置在端部竖弦杆(7.2)上,且中间斜腹杆(7.10)与两端斜腹杆(7.8)不平行设置,筋板(7.3)设置在两端斜腹杆(7.8)与端部竖弦杆(7.2)连接处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升降机附着装置梯形架焊接模与机器人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管固定装置包括侧边横弦杆(7.4)、管夹板(7.5)、管夹固定螺栓(7.6)、管夹底板(7.7)和卡板(7.11),侧边横弦杆(7.4)与端部横弦杆(7.1)平行设置,两端斜腹杆(7.8)和外侧竖弦杆(7.9)均设置在侧边横弦杆(7.4)上,管夹底板(7.7)的一端与侧边横弦杆(7.4)固定连接,管夹板(7.5)与管夹底板(7.7)的外端铰接,卡板(7.11)设置在管夹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强,唐明朗,覃彤,莫积冰,陆楝,陈新昶,何维玲,郑保华,朱剑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