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中厚板9辊热矫直后纵向不平度预测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中厚板9辊热矫直后纵向不平度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9388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多辊矫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厚板9辊热矫直后纵向不平度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量化波峰和波距,计算轧后钢板原始曲率,设定塑性变形比OVS及倾斜值SKE确定不同钢板入口压下量、出口压下量及辊缝值,基于计算不同板形经过不同矫直工艺后钢板残余曲率,再利用几何关系将钢板残余曲率转化为钢板不平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简支梁的材料力学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出不同板形经过不同矫直工艺后钢板不平度值,并且能够快速提升矫直效率,适用于9辊热矫直机矫直工艺优化,进一步提升了矫后板形一次合格率,能快速将钢板不平度矫至工艺要求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多辊矫直,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厚板9辊热矫直后纵向不平度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1、中厚板行业随着下游客户产线智能化和产品质量升级,对板材的不平度要求愈加严格,高平直度钢板将成为客户未来的常态化需求。矫直机作为改善钢板不平度的核心工序,其矫直质量不仅取决于矫直设备的先进水平,还取决于矫直工艺的合理性,两者均依赖先进的矫直理论,目前矫直理论落后于实践的现象比较明显。

2、先进的矫直模型适用于现场,但由于没有板形仪,缺乏闭环反馈优化功能,使得矫直工艺需要人工在线优化,操作者由于水平能力参差不齐,钢板矫后板形一次合格率亟待提升,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中厚板9辊热矫直后纵向不平度预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中厚板9辊热矫直后纵向不平度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s1.通过量化波峰和波距,计算轧后钢板原始曲率ao;

3、s2.设定塑性变形比(ovs)及倾斜值(ske)确定不同钢板入口压下量im2、出口压下量im8及辊缝值;

4、s3.基于s1和s2计算不同板形经过不同矫直工艺(ovs和ske)后钢板残余曲率;

5、s4.利用几何关系将s3中钢板残余曲率转化为钢板不平度。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7、进一步的,步骤s1中,通过以下方法确定轧后钢板原始曲率:

8、ao=8·hw/(lw2+4·hw2)·dw,其中,ao为钢板原始曲率mm-1,hw为纵向板形缺陷波峰高度,单位mm,lw为纵向板形缺陷波宽,单位mm,dw为波浪弯方向,方向向上其值为-1,相反为1。

9、进一步的,步骤s2中,通过如下步骤确定不同塑性变形比(ovs)及倾斜值(ske)矫直工艺条件下不同钢板入口、出口压下量及辊缝值:

10、s2a1.弹性曲率极限at=2·s/(e·t·1000),其中,s为钢板屈服强度,单位为mpa,e为钢板不同温度下杨氏模量,单位gpa,t为钢板厚度,单位mm;

11、s2a2.第2辊反弯曲率aw2=ovs*at;

12、s2a3.第2辊反弯曲率半径rw2,当aw2=0时,rw2=0;当aw2≠0时,rw2=1/aw2;

13、s2a4.矫直机入口压下量出口压下量im8=im2-ske,其中,p为矫直辊辊距,单位mm,bend为弯辊量,单位mm,ske为倾斜值,单位mm;

14、s2a5.矫直机入口辊缝gapy=t-im2,矫直机出口辊缝gapx=t-im8。

15、进一步的,步骤s3中,通过如下方法计算不同板形经过不同矫直工艺(ovs和ske)后钢板残余曲率:

16、s3a1.通过矫直机入口、出口压下量im2和im8,计算第3辊相对压下量im3=2.5·(im2-im8)/3+im8,第4辊压下量im4=2·(im2-im8)/3+im8,第5辊相对压下量im5=1.5·(im2-im8)/3+im8,第6辊压下量im6=(im2-im8)/3+im8,第7辊相对压下量im7=0.5·(im2-im8)/3+im8;

17、s3a2.对im3~im7值进行判断,当imi=3~7<0时,反弯曲率比cwi=3~7=0,当imi=3~7≥0时,反弯曲率比

18、s3a3.钢板进入矫直机前原始曲率比co=ao/at;

19、s3a4.经过第2辊时,总变形曲率比c∑2=ovs-co,其中ovs为cw2;

20、s3a5.第2辊下钢板塑性变形率为pdr2,当|c∑2|>1时,pdr2=1-1/|c∑2|,当|c∑2|≤1时,pdr2=0;

21、s3a6.第2辊下钢板弹性区比例bar2=1-pdr2;

22、s3a7.经过第2辊矫直后,钢板弹复曲率比为cf2=1.5-0.5·bar22;

23、s3a8.经过第2辊矫直后,钢板残余曲率比为cc2,当|c∑2|>1时,cc2=ovs-cf2;当|c∑2|≤1时,cc2=co,ac2=cc2·at;

24、s3a9.通过s3a1-s3a8方法,计算不同曲率钢板在第1-9辊下发生变形后残余曲率aci,i=1,2,3...7,8,9,得到出口残余曲率ac9。

25、进一步的,步骤s4中,利用几何关系将s3中钢板残余曲率转化为钢板不平度:

26、当ac9=0时,钢板矫后不平度为f=0mm/m;

27、当ac9>0时,钢板矫后不平度为

28、当ac9<0时,钢板矫后不平度为

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30、本专利技术基于简支梁的材料力学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出不同板形经过不同矫直工艺后钢板不平度值,并且能够快速提升矫直效率,适用于9辊热矫直机矫直工艺优化,进一步提升了矫后板形一次合格率,能快速将钢板不平度矫至工艺要求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厚板9辊热矫直后纵向不平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不平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通过以下方法确定轧后钢板原始曲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不平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通过如下步骤确定不同塑性变形比OVS及倾斜值SKE的矫直工艺条件下不同钢板入口、出口压下量及辊缝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向不平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通过如下方法计算不同板形经过不同矫直工艺后钢板残余曲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纵向不平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利用几何关系将S3中钢板残余曲率转化为钢板不平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厚板9辊热矫直后纵向不平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不平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通过以下方法确定轧后钢板原始曲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不平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通过如下步骤确定不同塑性变形比ovs及倾斜值sk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结文翟冬雨吴俊平洪君吴伟勤牛继龙成康荣陈光俊邓飞翔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