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促进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吸收的穴位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促进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吸收的穴位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9296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吸收的穴位贴片,所述穴位贴片包括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粉碎后用醋调和制成:杜仲、苎麻根、补骨脂、艾叶炭、决明子、大黄、槟榔、小茴香、木通、花椒、丁香、肉桂、炒白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中药外治法来治疗早起妊娠期绒毛膜下血肿,采用的中药贴片疗效显著,安全方便,应用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中医药,具体涉及一种促进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吸收的穴位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绒毛膜下血肿(subchorionic hematoma,sch)是指绒毛膜板与底蜕膜分离出血,使血液积聚在绒毛膜与底蜕膜之间形成血肿。早期妊娠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自然流产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少量出血,腹胀腰酸同时伴有小腹坠痛感;或患者宫口未开,胎膜完整尚未见破损,妊娠物未排出;停经时间与子宫大小相吻合。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妊娠早期胎膜外层绒毛膜向蜕膜侵入过程中,由于母体免疫失衡,保护性细胞因子表达受抑制,损伤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导致蜕膜血管凝血功能异常;同时绒毛外层的合体滋养细胞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引起蜕膜血管破裂,导致蜕膜和绒毛膜之间出血,最终形成积血、胎膜剥离。绒毛膜下血肿是早期先兆流产的常见并发症,超声可见孕囊和子宫壁之间存在新月形、三角形或不规则的高灰度区,低回声或无回声区。绒毛膜下血肿可发生在妊娠的各个时期,有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率高达48%,若本病干预较早,预后一般较好。

2、目前西药在治疗本病主要是补充孕激素、加用止血剂,合并下腹疼痛者加用抑制宫缩药物(间苯三酚),对于绒毛膜下血肿久久不消则加用抗生素抗感染炎治疗。现代医家何少山在治疗妊娠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时常加入少量活血化瘀中药,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罗颂平教授认为妊娠期绒毛膜下血肿的主要病机为肾虚血瘀,故在治疗本病时,拟固肾安胎、化瘀止血为基本治则,化瘀与安胎并举,效果明显。褚玉霞教授认为妊娠期绒毛膜下血肿的主要病机是脾肾两虚、阴虚血热、兼有血瘀,临证以健脾补肾、凉血化瘀为主要治则,常用褚氏安胎方加减(菟丝子、续断、白术、山药、地榆、旱莲草、阿胶、苏梗、砂仁、丹参、黄芩、炙甘草)。凤丽娜等用固肾安胎化瘀止血法治疗妊娠绒毛膜下血肿30例,有效率93.3%。邵蓉等对ivf-et术后妊娠合并宫腔积液患者用地屈孕酮片、hcg针肌注、中药拟固肾保胎汤内服,保胎成功率77.78%。

3、但是,上述治疗方法多采用中药口服药方,中医药外治法治疗早起妊娠期绒毛膜下血肿的研究尚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吸收的穴位贴片,本专利技术采用中药外治法来治疗早起妊娠期绒毛膜下血肿,对孕后阴血下聚养胎,阴血虚而血热更盛,热伏冲任,阳盛血热,血得热则溢,迫血妄行,形成血肿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止血安胎之功,并且采用的中药贴片疗效显著,安全方便,应用广泛。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促进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吸收的穴位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穴位贴片包括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粉碎后用醋调和制成:杜仲、苎麻根、补骨脂、艾叶炭、决明子、大黄、槟榔、小茴香、木通、花椒、丁香、肉桂、炒白术。

4、优选的,以质量比计,杜仲:苎麻根:补骨脂:艾叶炭:决明子:大黄:槟榔:小茴香:木通:花椒:丁香:肉桂:炒白术为30-60:20-40:20-40:10-20:15-30:30-60:15-30:20-40:10-20:10-20:10-20:10-20:15-30。

5、优选的,以质量比计,杜仲:苎麻根:补骨脂:艾叶炭:决明子:大黄:槟榔:小茴香:木通:花椒:丁香:肉桂:炒白术为3:2:2:1:1.5:3:1.5:2:1:1:1:1:1.5。

6、本专利技术还要求保护所述促进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吸收的穴位贴片的制作方法,称取各味中药打成粉末,然后加入醋调和成膏状,然后将该膏状中药组合物均匀涂覆于纱布贴上,之后再盖上一层纱布贴即得。

7、优选的,所述膏状中药组合物涂覆的厚度约为5mm。

8、优选的,所述醋的加入量为中药组合物的5~20wt%。

9、本专利技术还保护所述制作方法制作得到的用于促进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吸收的穴位贴片以及所述穴位贴片的使用方法。

10、优选的,所述使用方法是将所述穴位贴片的上层纱布贴取下,贴敷于腹部上至神阙穴,下至关元穴,脐中线旁开三寸的范围。

1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中药的性能和作用如下:

12、杜仲:性甘温,入肝肾经,可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为治疗胎漏或胎动不安之佳品。具有镇静、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疲劳、抗病毒、抗菌、神经保护等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13、小茴香:性味辛温,归肝、肾、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热敷可以缓解便秘和腹胀,减轻腹痛,止血。对人体内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化学治疗方面均具有一定作用,包括调节胃肠功能、镇痛、抗炎、抗肝肾毒性、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调节雌激素水平等功能活性。

14、花椒:性辛散温燥,入脾胃,可温中止痛,止痒,具有镇痛、抗炎、促进皮肤吸收、局部麻醉、抗菌、抗氧化、祛风湿等药理作用。

15、丁香:性辛温,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具有抗菌消炎、解热镇痛、抗氧化、抗溃疡、麻醉、促透皮吸收、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

16、肉桂:性辛甘,归肾脾经,可以引火归元、散寒止痛、补火助阳,具有抗菌作用、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降糖、降脂、降尿酸等多种药理作用,还具有保鲜、除臭等功能以及良好的持香作用。

17、补骨脂:性苦辛温,可温脾肾,固精。药理研究方面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抗抑郁、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骨生长、肝保护及血管保护、神经保护等作用。

18、艾叶炭:性温,可温经暖宫,止血安胎,有止血、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对治疗先兆流产有小腹痛和阴道流血的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19、木通: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经,能清心除烦,利水。具有抗炎、抑菌、利水的作用。

20、苎麻根:性甘寒,凉血止血安胎,苎麻根可以通过免疫、凝血、凋亡,神经系统调控治疗流产,效果佳,在保胎中应用广泛。

21、槟榔:性苦辛温,行气消积利水,药理作用主要有促胃肠运动、消炎镇痛、抗菌抑菌、抗疲劳、抗抑郁、抗衰老、抗氧化、降血糖、调节血脂等。

22、决明子:味甘苦咸,归肝、大肠经,可清热润肠通便,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表现出多种药理活性,如调节胃肠道功能、抗菌、保肝明目、抑菌、抗氧化、降压、调脂等。

23、大黄:性苦寒,归脾、胃、大肠经,可清热泻火,凉血止血,逐瘀通经,凡血瘀有热之肿痛或出血者可投,兼有便秘或排便不爽者尤佳。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5、(1)本专利技术全方取大量苎麻根,取木通寒凉之性,入少阴心经,降心火,清热止血安胎;同时配伍杜仲、补骨脂、艾叶炭入少阴肾经,补肝肾,温肾助阳,增加体内的气血津液运行,提高代谢,在止血的同时促进血肿吸收;以上药物寒热并用,如此可得水火既济,安胎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促进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吸收的穴位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穴位贴片包括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粉碎后用醋调和制成:杜仲、苎麻根、补骨脂、艾叶炭、决明子、大黄、槟榔、小茴香、木通、花椒、丁香、肉桂、炒白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贴片,其特征在于,以质量比计,杜仲:苎麻根:补骨脂:艾叶炭:决明子:大黄:槟榔:小茴香:木通:花椒:丁香:肉桂:炒白术为30-60:20-40:20-40:10-20:15-30:30-60:15-30:20-40:10-20:10-20:10-20:10-20:1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贴片,其特征在于,以质量比计,杜仲:苎麻根:补骨脂:艾叶炭:决明子:大黄:槟榔:小茴香:木通:花椒:丁香:肉桂:炒白术为3:2:2:1:1.5:3:1.5:2:1:1:1:1:1.5。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促进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吸收的穴位贴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各味中药打成粉末,然后加入醋调和成膏状,然后将该膏状中药组合物均匀涂覆于纱布贴上,之后再盖上一层纱布贴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膏状中药组合物涂覆的厚度约为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醋的加入量为中药组合物的5~20wt%。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制作方法制作得到的用于促进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吸收的穴位贴片。

8.一种权利要求8所述穴位贴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穴位贴片的上层纱布贴取下,贴敷于腹部上至神阙穴,下至关元穴,脐中线旁开三寸的范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吸收的穴位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穴位贴片包括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粉碎后用醋调和制成:杜仲、苎麻根、补骨脂、艾叶炭、决明子、大黄、槟榔、小茴香、木通、花椒、丁香、肉桂、炒白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贴片,其特征在于,以质量比计,杜仲:苎麻根:补骨脂:艾叶炭:决明子:大黄:槟榔:小茴香:木通:花椒:丁香:肉桂:炒白术为30-60:20-40:20-40:10-20:15-30:30-60:15-30:20-40:10-20:10-20:10-20:10-20:1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贴片,其特征在于,以质量比计,杜仲:苎麻根:补骨脂:艾叶炭:决明子:大黄:槟榔:小茴香:木通:花椒:丁香:肉桂:炒白术为3:2:2:1:1.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红伟王蕊张迎春刘敏张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妇女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