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8844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5:49
一种换热管,包括管体部,管体部包括分开设置的多个凹坑部,所述凹坑部自管体部的外壁面向管体部的内壁面内凹;定义相邻排放的三个凹坑部为单位凹坑部,单位凹坑部包括第一凹坑部、第二凹坑部及第三凹坑部;定义第一凹坑部与管体部的外壁面的连接处为第一开口部,第一开口部的长度方向与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1;定义第二凹坑部与管体部的外壁面的连接处为第二开口部,第二开口部的长度方向与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2;定义第三凹坑部与管体部的外壁面的连接处为第三开口部,第三开口部的长度方向与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3;其中,θ1≠θ2≠θ3,以减少流体阻力集中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管


技术介绍

1、换热器,也称热交换器,被广泛应用于换热系统(比如空调系统或机动车)中。换热器可用于换热介质和外部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也可用于两个换热介质之间的热量交换。为提高换热效率减少换热器的体积,相关技术中有对换热器中的换热管进行改进,在换热管的平坦壁面上设置向换热管内腔凸出的凸出部,以增加换热面积。但相关技术中由于每相邻的三个凸出部中的至少两个凸出部的倾斜角度相同,使位于换热管中的腔体中的流体的流动阻力容易集中,影响换热管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点,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一种换热管,包括管体部,换热管具有换热腔,管体部环绕换热腔;管体部包括分开设置的多个凹坑部,所述凹坑部自管体部的外壁面向管体部的内壁面内凹;

3、定义凹坑部与管体部的外壁面的连接处为开口部,开口部具有第一开口;

4、定义相邻排放的三个所述凹坑部为单位凹坑部,单位凹坑部包括第一凹坑部、第二凹坑部及第三凹坑部;

5、定义第一凹坑部与管体部的外壁面的连接处为第一开口部,第一开口部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呈长条形开口,第一开口的长度方向与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1;

6、定义第二凹坑部与管体部的外壁面的连接处为第二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呈长条形开口,第二开口的长度方向与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2;

7、定义第三凹坑部与管体部的外壁面的连接处为第三开口部,第三开口部具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呈长条形,第三开口的长度方向与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3;

8、开口部包括第一开口部、第二凹坑部及第三开口部,开口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第三开口;

9、其中,θ1≠θ2≠θ3。

1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θ1≠θ2≠θ3,单位凹坑部中的三个凹坑部相对换热管的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不同,使位于换热腔中的流体的流动阻力较均匀,从而使位于换热管中的流体的流动较为顺畅,以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部,所述换热管具有换热腔,所述管体部环绕换热腔;管体部包括分开设置的多个凹坑部,所述凹坑部自管体部的外壁面向管体部的内壁面内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及第三开口部的假想中心连线为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部包括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沿所述换热管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分别位于所述换热腔的不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折叠扁管,所述第一管壁包括第一折叠部及第二折叠部,所述换热腔包括第一换热腔及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位于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管壁之间,所述第一折叠部环绕所述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二换热腔位于所述第二折叠部与第二管壁之间,所述第二折叠部环绕所述第二换热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部具有凹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及底部均呈四边形,所述底部的四个角均为倒圆角,所述开口部的四个角均为倒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包括第一底壁面及第二底壁面,所述第一底壁面与第二底壁面平行,所述第一底壁面到所述管体部的外壁面的距离范围为0.2~1mm,所述第一底壁面位于所述换热腔,所述第二底壁面位于所述凹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部为一体成型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换热管的厚度方向,所述凹坑部的横截面为轴对称图形。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部呈扁管状,所述管体部包括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沿所述换热管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分别位于所述换热腔的不同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部,所述换热管具有换热腔,所述管体部环绕换热腔;管体部包括分开设置的多个凹坑部,所述凹坑部自管体部的外壁面向管体部的内壁面内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及第三开口部的假想中心连线为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部包括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沿所述换热管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分别位于所述换热腔的不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折叠扁管,所述第一管壁包括第一折叠部及第二折叠部,所述换热腔包括第一换热腔及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位于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管壁之间,所述第一折叠部环绕所述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二换热腔位于所述第二折叠部与第二管壁之间,所述第二折叠部环绕所述第二换热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浩杰朱翔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绿能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