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文秀专利>正文

一种永磁式高压真空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874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永磁式高压真空断路器,包括壳体、真空灭弧机构、操作机构和永磁式驱动装置;所述各真空灭弧机构包括真空灭弧室、用于带动真空灭弧室中动触头做直线运动的绝缘拉杆;所述操作机构包括驱动主轴和设置在驱动主轴上的输出拐臂;所述永磁式驱动装置包括本体和做直线运动的驱动杆;所述壳体一侧端边壁外表面上设有驱动机构容置室,所述永磁式驱动装置设置该驱动机构容置室中;所述驱动杆带动驱动主轴,进而通过输出拐臂带动各绝缘拉杆做直线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化、零部件较少、可靠性较高且易于对永磁式驱动装置进行检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高压开关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永磁式高压真空断路O
技术介绍
在电力网络中,有许多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例如煤矿和炼油厂,这些单位 一旦发生停电事故,将会给单位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在这些单位 的供电系统中,都需要备有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当主电源出现停电事故时,备用电源必须立 即投入恢复供电,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需要通过双电源切换机构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 进行手动切换或自动切换。传统的双电源切换机构是采用两台高压开关柜加一套极其复杂的电气联锁装置, 严防两条回路并列运行。这种双电源装置有以下三大缺陷⑴闭锁不可靠目前,电气连 锁可靠性太低,严禁使用,机械连锁装置国家又无统一设计规范标准,只能由各地自行设 计、改造。(2)操作复杂,且容易卡塞,造成电力事故;(3)投资大,需购两台开关柜,然后设 计闭锁装置,再改装到开关柜上。高压真空断路器的全部使命,归根到底是体现在触头的分、合动作上,而分、合动 作又是通过操作机构及驱动机构来实现的,因此操作机构及驱动机构的工作性能和质量的 优劣,对断路器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驱动机构有弹簧机构和电磁机构两种。弹簧操作机构是利用已储能的 弹簧为动力使断路器动作的操作机构。弹簧储能通常是由电动机通过减速装置来完成。整 个操作机构大致可分为弹簧储能、维持合闸与合闸维持和分闸四个部分。弹簧操作机构的 优点是不需要大功率的直流电源,电动机功率小,交直流两用,适宜交流操作;其缺点是结 构比较复杂,零件数量多(约为200个),且要求加工精度高,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机构 的可靠性不易保证。电磁操作机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约为120个),工作可 靠,制造成本低,但其缺点是合闸线圈消耗的功率太大,触头的压力较小,加上机构的笨重, 动作时间较长要求用户配备价格昂贵的蓄电池组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零部件较少、可靠性较高且易于对永磁 式驱动装置进行检修的永磁式高压真空断路器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永磁式高压真空断路器,包括壳体、真空 灭弧机构、操作机构和永磁式驱动装置;所述各真空灭弧机构包括真空灭弧室、用于带动真 空灭弧室中动触头做直线运动的绝缘拉杆;所述操作机构包括驱动主轴和设置在驱动主轴 上的输出拐臂;所述永磁式驱动装置包括本体和做直线运动的驱动杆;所述壳体一侧端边 壁外表面上设有驱动机构容置室,所述永磁式驱动装置设置该驱动机构容置室中;所述驱 动杆带动驱动主轴,进而通过输出拐臂带动各绝缘拉杆做直线往复运动。上述方案中,所述驱动主轴上固定有驱动拐臂,所述永磁式驱动装置中驱动杆的 外侧末端通过销轴与驱动拐臂转动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驱动杆外侧末端上的销轴孔是腰型孔,所述驱动拐臂上与驱动 杆转动连接的销轴孔是圆孔。上述方案中,所述驱动杆水平设置,所述绝缘拉杆垂直设置。上述方案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具有滑孔的导向柱,所述滑孔垂 直设置;所述绝缘拉杆的底端设有销轴孔;所述输出拐臂上设有驱动孔;一个驱动销轴穿 过所述导向柱的滑孔、绝缘拉杆的销轴孔和输出拐臂的驱动孔从而将三者转动连接;所述 输出拐臂随着驱动主轴的转动而转动,并通过驱动销轴带动所述绝缘拉杆沿所述滑孔沿垂 直方向做直线运动。上述方案中,所述输出拐臂上的驱动孔是腰型孔。上述方案中,该真空断路器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拐臂和与所 述缓冲拐臂相配合的分间弹簧;所述缓冲拐臂固定在驱动主轴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 壳体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缓冲拐臂上。上述方案中,该真空断路器还包括手动分闸机构,所述手动分闸机构包括固定设 置在驱动主轴上的分闸拐臂、通过销轴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分闸凸轮、用于带动分闸凸轮 转动的手柄、用于为分闸凸轮提供复位弹力的扭簧;所述手柄带动分闸凸轮转动,所述分闸 凸轮在转动的过程中推动分间拐臂运动,从而带动驱动主轴转动,进而实现手动分间操作。上述方案中,所述手柄固定在该销轴上,所述扭簧套设在该销轴上,且其一端抵在 销轴上,另一端抵在分闸凸轮上。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一侧端沿水平方向设有出线柱,所述出线柱与相应一个真 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电连接;所述壳体顶端设有双电源切换机构,所述双电源切换机构包 括与各真空灭弧室中静触头电连接的接线柱、转动设置在接线柱顶端的隔离刀、对称设置 在接线座两侧的主电源进线柱和副电源进线柱、切换主轴、电驱动装置、和驱动连杆组件; 所述电驱动装置带动切换主轴转动,所述切换主轴通过驱动连杆组件带动隔离刀转动,从 而使隔离刀与主电源进线柱或副电源进线柱点连接。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中,由于采用了永磁式驱动装置以及全新的操作机构及其工作方 式,极大简化了开关内部结构,零部件较少、故障源少,与传统的弹簧机构和电磁机构相比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另外,本技术通过在所述壳体一侧端边壁外表面上设有驱动机构 容置室,并把所述永磁式驱动装置设置在驱动机构容置室中,与传统永磁式真空断路器相 比,由于在检修时无需拆卸壳体,仅需拆开该驱动机构容置室即可对永磁式驱动装置进行 检修,所以还具有检修方便的优点。(2)本技术中可架设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拐臂和与所述缓冲拐 臂相配合的分间弹簧;所述缓冲拐臂固定在驱动主轴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 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缓冲拐臂上。辅助弹簧用于在分闸是提供额外弹力,增加分闸速度,利于 消弧。(3)本技术中,述壳体顶端设有双电源切换机构,所述双电源切换机构包括与 各真空灭弧室中静触头电连接的接线柱、转动设置在接线柱顶端的隔离刀、对称设置在接线座两侧的主电源进线柱和副电源进线柱、切换主轴、电驱动装置、和驱动连杆组件;所述 电驱动装置带动切换主轴转动,所述切换主轴通过驱动连杆组件带动隔离刀转动,从而使 隔离刀与主电源进线柱或副电源进线柱电连接。该种结构可以实现双电源转换,从而增加 其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永磁式高压真空断路器的一种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永磁式高压真空断路器中缓冲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所示标记为壳体1,真空灭弧机构2,真空灭弧室21,绝缘拉杆22,操作机构 3,主轴31,输出拐臂32,驱动孔321,驱动拐臂33,导向柱34,驱动销轴35,永磁式驱动装置 4,本体41,驱动杆42,销轴孔421,驱动机构容置室5,缓冲机构6,缓冲拐臂61,分闸弹簧 62,手动分闸机构7,分闸拐臂71,分闸凸轮72,销轴721,手柄73,出线柱8,双电源切换机 构9,接线柱91,隔离刀92,主电源进线柱93,副电源进线柱94,电驱动装置96,驱动连杆组 件97。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至图3显示了本技术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技术第 一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永磁式高压真空断路器的一种侧视图;图3为 图1所示永磁式高压真空断路器中缓冲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一种永磁式高压真空断路器,见图1至图3,包括壳体1、真空灭弧机构 2、操作机构3、永磁式驱动装置4和缓冲机构6。所述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式高压真空断路器,包括壳体(1)、真空灭弧机构(2)、操作机构(3)和永磁式驱动装置(4);所述各真空灭弧机构(2)包括真空灭弧室(21)、用于带动真空灭弧室(21)中动触头做直线运动的绝缘拉杆(22);所述操作机构(3)包括驱动主轴(31)和设置在驱动主轴(31)上的输出拐臂(32);所述永磁式驱动装置(4)包括本体(41)和做直线运动的驱动杆(4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端边壁外表面上设有驱动机构容置室(5),所述永磁式驱动装置(4)设置该驱动机构容置室(5)中;所述驱动杆(42)带动驱动主轴(31),进而通过输出拐臂(32)带动各绝缘拉杆(22)做直线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秀苏杭
申请(专利权)人:郑文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