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地铁车站用环状构件及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867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铁装配式车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地铁车站用环状构件及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地铁车站用环状构件,在环状构件本体的两侧均穿设有第一顶撑杆,各所述第一顶撑杆位于所述环状构件本体外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垫板,各所述第一顶撑杆位于所述环状构件本体内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施压机构,通过各所述第一施压机构分别驱动各所述第一顶撑杆向所述环状构件本体外侧移动,能够使得各所述第一垫板分别顶压位于所述环状构件两侧的地下连续墙,从而使得单个环状构件本体即可及时地对地下连续墙进行顶撑,极大地缩短了地下连续墙缺少内支撑状态的时长,降低了地下连续墙失稳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装配式车站,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地铁车站用环状构件及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地铁式装配车站包括沿车站的长度方向依次拼接的多个环状构件,各环状构件由多个子构件依次拼接而成。装配式地铁车站较之现浇地铁车站能够提高建造效率、节省劳动力、改善劳动条件、缩短工期,在地铁车站建造领域得到了快速推广。

2、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时,需要先开挖基坑,为避免基坑两侧的土体塌陷,在基坑开挖前需要先在待挖设基坑区域的两侧设置用于阻挡基坑两侧土体的支护结构,对于富水地层或软弱地基等地质条件,无法使用桩锚支护结构,需要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内支撑的结构来对基坑进行支护;基坑中的内支撑会影响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施工,因此,在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内支撑的部分结构进行切除,从而便于吊装各个环状构件的施工,为便于组装环状构件,环状构件的两侧与基坑的两侧之间设有肥槽,因此在环状构件的施工中,位于环状构件两侧的地下连续墙处于缺支护状态;目前,往往在多个环状构件拼装至指定长度后,再在位于各环状构件两侧的肥槽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对两侧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地铁车站用环状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构件本体(4),所述环状构件本体(4)的两侧均穿设有第一顶撑杆(51),各所述第一顶撑杆(51)位于所述环状构件本体(4)外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垫板(511),各所述第一顶撑杆(51)位于所述环状构件本体(4)内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施压机构,各所述第一施压机构分别用于驱动各所述第一顶撑杆(51)向所述环状构件本体(4)外侧移动,以使各所述第一垫板(511)分别顶压位于所述环状构件本体(4)两侧的地下连续墙(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地铁车站用环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构件本体(4)包括依次拼接形成环状的底部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地铁车站用环状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构件本体(4),所述环状构件本体(4)的两侧均穿设有第一顶撑杆(51),各所述第一顶撑杆(51)位于所述环状构件本体(4)外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垫板(511),各所述第一顶撑杆(51)位于所述环状构件本体(4)内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施压机构,各所述第一施压机构分别用于驱动各所述第一顶撑杆(51)向所述环状构件本体(4)外侧移动,以使各所述第一垫板(511)分别顶压位于所述环状构件本体(4)两侧的地下连续墙(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地铁车站用环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构件本体(4)包括依次拼接形成环状的底部构件(41)、第一侧构件(42)、顶部构件(43)和第二侧构件(44),各所述第一顶撑杆(51)均靠近所述顶部构件(43)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地铁车站用环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构件本体(4)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环状构件的内腔中部的中部构件(45),所述第一侧构件(42)的外侧中部与所述第二侧构件(44)的中部均穿设有靠近所述中部构件(45)布置的第二顶撑杆(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地铁车站用环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压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环状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保康杜风华汪思海程世奎董立杰王晓良张燕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