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纺纱线生产,具体为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混纺纱线是有至少两种以上的限位混合而成的纱线,一些纱线需要在纱线上的等距离上涂上燃料,传统的色点纱生产一种是通过染色的棉花和没染色的棉花混合后实现的,染色成本高,另一种是通过绞纱段染的方式进行染色,这种染色方法的染色间距较长,无法实现紧密的染色。
2、现有的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存在的缺陷是:
3、1、专利文件jp2000144582a公开了纱线染色方法,该专利中的纱线染色方法通过蒸发的方式将纱线上的染料蒸发掉,不产生污水,但是该染料蒸发容易污染环境,且上色过程使用了大量助剂,容易影响纱线的质量,生产成本高,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不使用生产助剂且生产成本低的混纺纱线生产工艺来解决该问题。
4、2、专利文件us06620212b1公开了包芯纱的染色方法和染色包芯纱,该专利中的染色方法无法实现纱线的间断性染色,无法得到色点纱线,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进行均匀的间断性的在混纺纱线上进行染色的混纺纱线生产工艺来解决该问题。
5、3、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由煮漂、染色、汽蒸、水洗和质检工艺组成,其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线中的棉成分占比范围为10%~100%,精炼剂是601洗涤剂或者209洗涤剂中的一种,双氧水稳定剂为硅酸钠稳定剂、硅酸镁稳定剂、聚丙烯酰胺稳定剂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控制器(5),第二安装板(3)的上方安装有多个第一控制器(4),第一控制器(4)与第二控制器(5)电性连接,第一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由煮漂、染色、汽蒸、水洗和质检工艺组成,其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线中的棉成分占比范围为10%~100%,精炼剂是601洗涤剂或者209洗涤剂中的一种,双氧水稳定剂为硅酸钠稳定剂、硅酸镁稳定剂、聚丙烯酰胺稳定剂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控制器(5),第二安装板(3)的上方安装有多个第一控制器(4),第一控制器(4)与第二控制器(5)电性连接,第一安装板(1)的顶部安装有颜料桶(21),颜料桶(21)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水泵(22),第二水泵(22)与第二控制器(5)电性连接,第二水泵(22)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水管(23),第二水管(23)的输出端安装有多个第三水管(25),第三水管(25)的输出端安装有电磁阀(60),且电磁阀(60)与第一控制器(4)电性连接,第三安装板(6)的正面安装有多个卡箍(24),且卡箍(24)位于第二水管(23)的外侧,清洗桶(26)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桶盖(27),清洗桶(26)的正面内壁安装有第一加热棒(31),第一加热棒(31)与第一控制器(4)电性连接,清洗桶(26)的背面内壁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8),且第一温度传感器(58)与第一控制器(4)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组件包括染色池(11)和第一电机(16),第四安装板(10)的顶部安装有染色池(11),且染色池(11)位于电磁阀(60)的下方,染色池(11)的正面对称安装有第一安装块(12),第一安装块(12)的内侧贯穿活动安装有第一导向轮(13),染色池(11)的顶部对称安装有第二安装块(14),第二安装块(14)的内侧贯穿活动安装有第二导向轮(15),第四安装板(10)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6),第一电机(16)与第一控制器(4)电性连接,第一电机(16)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旋转杆(17),第一旋转杆(17)的外侧活动安装有安装管(18),安装管(18)的外侧对称安装有第一橡胶板(19),安装管(18)的正面贯穿安装有螺纹杆(20),染色池(11)的正面贯穿安装有液位传感器(51),且液位传感器(51)与第一控制器(4)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组件包括染色池(11)和第三导向轮(52),第四安装板(10)的顶部安装有染色池(11),且染色池(11)位于电磁阀(60)的下方,染色池(11)的正面对称安装有第一安装块(12),第一安装块(12)的内侧贯穿活动安装有第一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霞,陈森,徐惠栋,顾士根,谢进,李永键,刘志兵,贾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联发高端纺织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