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及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8357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5:06
本申请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及热管理系统,热交换器包括引流板,引流板设于冷流通道层内,且引流板包括第一引流段、第三引流段以及连接第一引流段和第三引流段的第二引流段。第二引流段包括多个第二引流槽,相邻第二引流槽间隔设置并形成多个第二分流间隙,第一引流段包括多个第一引流槽,相邻第一引流槽间隔设置并形成多个第一分流间隙。第三引流段包括多个第三引流槽。相邻第三引流槽间隔设置并形成多个第三分流间隙,本申请提供的热交换器及热管理系统能够降低冷却液在冷流通道层内的流阻,并且增强对冷却液的扰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换热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及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1、换热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热流集流通道、多层热流通道层以及出热流集流通道,并且,换热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冷流集流通道、多层冷流通道层以及出冷流集流通道,热流通道层和冷流通道层交替层叠设置,使得热流通道层内的高温介质能够和冷流通道层内的低温介质进行换热。

2、为了提升热交换器的换热效果,通常在冷流通道层内增设翅片,翅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错齿,冷却液以一定的夹角穿过错齿以及相邻错齿形成的间隙,以引导冷却液在冷流通道层内的分布。比如,冷却液以垂直于错齿的角度流动,如此,虽然增大了错齿对冷却液的扰流效果,有利于冷却液在冷流通道层内分布更加均匀,但是也会导致错齿对冷却液产生较大的流动阻力。再比如,冷却液以平行于错齿的角度流动,如此,虽然减小了错齿对冷却液产生的流动阻力,但是也同时减小了错齿对冷却液的扰流效果。尤其对于缓速器热交换器,缓速器热交换器的工作温度较高,因此需要确保冷却液在冷流通道层内分布更加均匀。缓速器热交换器的冷流通道层串联在发动机的水路系统中,发动机内的水要经过缓速器热交换器的冷流通道层,因此需要使冷流通道层内的压力损失尽可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及热管理系统,以减小冷却液在冷流通道层内的压力损失,并增大翅片对冷却液的扰流效果。

2、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热集流通道、多层热流通道层以及出热集流通道。热交换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冷集流通道、多层冷流通道层以及出冷集流通道,热流通道层和冷流通道层交替层叠设置,并且,进热集流通道和出冷集流通道设于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进冷集流通道和出热集流通道设于热交换器的第二端。热交换器包括引流板,引流板设于冷流通道层内,且引流板包括第一引流段、第三引流段以及连接第一引流段和第三引流段的第二引流段。第二引流段包括多个第二引流槽,相邻第二引流槽间隔设置并形成多个第二分流间隙,第二引流槽的中心线从热交换器的第一端朝向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延伸,第二引流槽包括多个沿着自身中心线依次连通的第二错位通道,且相邻的第二错位通道沿着垂直于第二引流槽中心线的方向错位布置,以使每一个第二错位通道分别连通相邻的第二错位通道和位于第二引流槽一侧的第二分流间隙。第一引流段包括多个第一引流槽,相邻第一引流槽间隔设置并形成多个第一分流间隙。交错排列的多个第一引流槽和多个第一分流间隙分别连通进冷集流通道和第二引流段内的多个第二引流槽和多个第二分流间隙,第一引流槽包括多个沿着自身中心线依次连通的第一错位通道,且相邻的第一错位通道沿着垂直于第一引流槽中心线的方向错位布置,以使每一个第一错位通道分别连通相邻的第一错位通道和位于第一错位通道一侧的第一分流间隙。第三引流段包括多个第三引流槽。相邻第三引流槽间隔设置并形成多个第三分流间隙,交错排列的多个第三引流槽和多个第三分流间隙分别连通出冷集流通道和第二引流段内的多个第二引流槽和多个第二分流间隙。第三引流槽包括多个沿着自身中心线依次连通的第三错位通道,且相邻的第三错位通道沿着垂直于第三引流槽中心线的方向错位布置,以使每一个第三错位通道分别连通相邻的第三错位通道和位于第三错位通道一侧的第三分流间隙。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错位通道的流通面积m,第一分流间隙的流通面积n,第二错位通道的流通面积o,第二分流间隙的流通面积p,第三错位通道的流通面积r,第三分流间隙的流通面积s,满足,m>o且m>p;n>o且n>p;r>o且r>p;s>o且s>p。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冷集流通道、出冷集流通道、进热集流通道和出热集流通道呈矩形排列,且进冷集流通道和出冷集流通道设于热交换器的第三端,进热集流通道和出热集流通道设于热交换器的第四端。定义第一引流槽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错位通道的长度方向,沿着从热交换器的第四端至热交换器的第三端的方向,第一错位通道的长度呈减小的趋势。定义第三引流槽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三错位通道的长度方向,沿着从热交换器的第四端至热交换器的第三端的方向,第三错位通道的长度呈减小的趋势。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流板还设有第四引流槽和第五引流槽。第四引流槽连通进冷集流通道和第二引流段内的第二引流槽和第二分流间隙,且第四引流槽设于第一引流槽和出热集流通道之间。第四引流槽靠近第一引流槽的一侧和第一引流槽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四引流槽与第一引流槽间隔设置形成第四分流间隙。第四引流槽靠近出热集流通道的一侧呈弧形并沿着出热集流通道的周侧延伸,并且,第四引流槽与出热集流通道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弧形间隙。第五引流槽连通出冷集流通道和第二引流段内的第二引流槽和第二分流间隙,且第五引流槽设于第三引流槽和进热集流通道之间。第五引流槽靠近第三引流槽的一侧和第三引流槽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五引流槽和第三引流槽间隔设置形成第五分流间隙。第五引流槽靠近进热集流通道的一侧呈弧形并沿着进热集流通道的周向延伸,并且,第五引流槽与进热集流通道间隔设置形成第二弧形间隙。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引流槽包括多个沿着第一引流槽的延伸方向交错排列的第四错位通道。第四错位通道设于第四引流槽靠近第一引流槽的一端。相邻的第四错位通道沿着与第一引流槽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错位布置,以使每一个第四错位通道分别连通相邻的第四错位通道和第四分流间隙。第五引流槽包括多个沿着第三引流槽的延伸方向交错排列的第五错位通道,第五错位通道设于第五引流槽靠近第三引流槽的一端。相邻的第五错位通道沿着与第三引流槽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错位布置,以使每一个第五错位通道分别连通相邻的第五错位通道和第五分流间隙。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流板设有多个第一凸台和多个第二凸台,第一凸台设于第一弧形间隙内,并将第一弧形间隙分隔成多个并联的第一分支通道。第二凸台设于第二弧形间隙内,以将第二弧形间隙分隔成多个并联的第二分支通道。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流板还设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设于第四引流槽靠近出热集流通道的一端,第一凹陷部朝向第四引流槽内部凹陷,并将第四引流槽内部分隔成多个第三分支通道。第二凹陷部设于第五引流槽靠近进热集流通道的一端,第二凹陷部朝向第五引流槽内部凹陷,并将第五引流槽内部分隔成多个第四分支通道。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p=o。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器还包括多个分隔板,相邻分隔板分别围设形成冷流通道层和热流通道层,并且,引流板与相邻分隔板固定连接。

1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热交换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热交换器集热管理系统,由于出冷集流通道设于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进冷集流通道设于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因此,设置第二引流槽的中心线从热交换器的第一端朝向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延伸,使得第二引流槽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分流间隙的延伸方向与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一致,也即使得冷却液在第二引流槽以及第二分流间隙内的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设有依次连通的进热集流通道(210)、多层热流通道层(220)以及出热集流通道(230),所述热交换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冷集流通道(240)、多层冷流通道层(250)以及出冷集流通道(260),所述热流通道层(220)和所述冷流通道层(250)交替层叠设置,并且,所述进热集流通道(210)和所述出冷集流通道(260)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端(930),所述进冷集流通道(240)和所述出热集流通道(230)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端(9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错位通道(420)的流通面积M,所述第一分流间隙(430)的流通面积N,所述第二错位通道(520)的流通面积O,所述第二分流间隙(530)的流通面积P,所述第三错位通道(620)的流通面积R,所述第三分流间隙(630)的流通面积S,满足,M>O且M>P;N>O且N>P;R>O且R>P;S>O且S>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冷集流通道(240)、所述出冷集流通道(260)、所述进热集流通道(210)和所述出热集流通道(230)呈矩形排列,且所述进冷集流通道(240)和所述出冷集流通道(260)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三端(950),所述进热集流通道(210)和所述出热集流通道(230)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四端(9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300)还设有第四引流槽(700)和第五引流槽(8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引流槽(700)包括多个沿着所述第一引流槽(410)的延伸方向交错排列的第四错位通道(730),所述第四错位通道(730)设于所述第四引流槽(700)靠近所述第一引流槽(410)的一端;相邻的所述第四错位通道(730)沿着与所述第一引流槽(4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错位布置,以使每一个所述第四错位通道(730)分别连通相邻的所述第四错位通道(730)和所述第四分流间隙(7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300)设有多个第一凸台(310)和多个第二凸台(32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300)还设有第一凹陷部(350)和第二凹陷部(360),所述第一凹陷部(350)设于所述第四引流槽(700)靠近所述出热集流通道(230)的一端,所述第一凹陷部(350)朝向所述第四引流槽(700)内部凹陷,并将所述第四引流槽(700)内部分隔成多个第三分支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P=O。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分隔板(900),相邻所述分隔板(900)分别围设形成所述冷流通道层(250)和所述热流通道层(220),并且,所述引流板(300)与相邻所述分隔板(900)固定连接。

10.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设有依次连通的进热集流通道(210)、多层热流通道层(220)以及出热集流通道(230),所述热交换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冷集流通道(240)、多层冷流通道层(250)以及出冷集流通道(260),所述热流通道层(220)和所述冷流通道层(250)交替层叠设置,并且,所述进热集流通道(210)和所述出冷集流通道(260)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端(930),所述进冷集流通道(240)和所述出热集流通道(230)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端(9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错位通道(420)的流通面积m,所述第一分流间隙(430)的流通面积n,所述第二错位通道(520)的流通面积o,所述第二分流间隙(530)的流通面积p,所述第三错位通道(620)的流通面积r,所述第三分流间隙(630)的流通面积s,满足,m>o且m>p;n>o且n>p;r>o且r>p;s>o且s>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冷集流通道(240)、所述出冷集流通道(260)、所述进热集流通道(210)和所述出热集流通道(230)呈矩形排列,且所述进冷集流通道(240)和所述出冷集流通道(260)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三端(950),所述进热集流通道(210)和所述出热集流通道(230)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四端(9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300)还设有第四引流槽(700)和第五引流槽(8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典汪徐有燚庞超群张瑞徐赛杨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