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水循环冷却及发汗热防护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循环冷却及发汗热防护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822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循环冷却及发汗热防护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织物由两侧织物层和中间隔层组成;所述中间隔层内布置有若干平行排列、通过U型连接管连接呈S型的柔性多孔纤维管;所述柔性多孔纤维管的终端设置有电磁阀。本发明专利技术打开电磁阀,水循环冷却实现织物的降温,关闭电磁阀,水从侧壁微孔结构流出,通过水的蒸发来实现衣服热防护和降温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降温形式新颖,降温效率高,整体结构不复杂,能够减少佩戴者负担,防护性能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织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循环冷却及发汗热防护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高温作业遍布于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比如炼钢厂、消防、夏季高温露天的房屋建筑等工作,特别是现在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相比上世纪中后期,近几年我国夏季高温天气的频次、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都有明显的增加,夏季高温天气的增加也带来了高温作业的增加。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由于光照强度高、体力劳动强度大,人体容易大量出汗、胸闷头晕、皮肤灼热甚至出现心跳加速、抽搐昏迷等不良生理反应,严重也可导致死亡。

2、为防止热量聚集而伤害人体,最好的办法是减少高温环境下对人体的热辐射,如安装空调、增强通风等防护手段,但夏季户外等特殊场合无法采用上述防护手段,主要使用防护服进行降温保护。目前高温防护服分为风扇降温服和蓄冷剂降温服。风扇降温服是在服装中设置风扇,通过风扇鼓风,带走皮肤表层的热量,实现降温,传统风扇降温服为直吹模式,其风力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表,风的扩散区域小,被作用的皮表局部区域还易因为长期受风而引起不适,所以人们在出风口处装上散热装置或者气流分流盘,如中国专利cn109393594a,名称为《衣服内部环境冷却装置》的专利技术申请,但是散热面积的增大引起风扇轴向尺寸的增大,这会使得穿着者引起不适。蓄冷剂降温服装一般通过对蓄冷单元冷冻来蓄冷,为保证降温均匀性和效率,采用衣服内布置冷却水管的形式来降温,如中国专利cn201920447317.84公开了一种消防降温服,该降温服通过制冷系统给水降温,然后将冷水输入到服装本体内的蒸发器中给人体降温,这种方法不仅能效较低而且由于降温装置的复杂性导致佩戴者背负的重量较多,负担太大。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开发了利用相变材料吸热降温的防护服,如中国专利cn200420009830.2公开了一种相变材料降温服,由背心、头套和脖套构成,在背心前身的胸部和肋部,后身的上背部和两侧部位都装有相变材料贮冷袋,但是这种降温防护服降温范围有限,而且相变材料存在泄露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循环冷却及发汗热防护织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织物降温形式新颖,降温效率高,整体结构不复杂,能够减少佩戴者负担,防护性能优良。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循环冷却及发汗热防护织物,所述织物由上下织物层和中间隔层组成;所述中间隔层内布置有若干平行排列、通过u型连接管连接呈s型的柔性多孔纤维管;所述柔性多孔纤维管的终端设置有电磁阀。

3、所述织物层的材料为氨纶和芳纶或者氨纶和粘胶长丝的混合纱线。

4、芳纶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和耐磨性好的耐热阻燃纤维,260℃高温下100小时,机械强度仍保持原来的65%,短时间暴露于300℃高温中也不会收缩、脆化、软化或者融熔。常见芳纶有芳纶1313和芳纶1414,芳纶1414分解、熔化温度更高,芳纶1414热性能优于芳纶1313,且强度更高,本专利技术综合考虑后选择芳纶1414。规格145d的芳纶纤维作为核心纱线。

5、为增加织物的弹性,在机织的过程中添入氨纶弹性纱,氨纶学名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具有其他纤维难以比拟的弹性,具有耐热性好、耐候性好、吸湿性较强等优点。为实现织物的弹力特性,本专利技术拟采用120d的高弹力氨纶纱线作为弹力组分。

6、粘胶长丝是粘胶纤维的一种,是以棉或其它天然纤维为原料生产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在13%左右。吸湿后显著膨胀,直径增加可达50%。为使得织物试件具有良好的亲水及吸水特性,可有效提高试件的浸润性,从而增强材料的耐烧蚀性能,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120d粘胶长丝作为第二种外包纱材质。

7、所述中间隔层的材料为涤纶纤维。所述中间隔层优选厚度为2mm,稳定的隔层空间为复合织物内部排布柔性多孔纤维管道提供了条件,且间隔空间的存在进一步提高了复合织物的含水能力。

8、所述柔性多孔纤维管的材料为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

9、所述柔性多孔纤维管的内径为0.8-1.0mm,外径为1.3-1.5mm,平均微孔孔径为0.1-0.2μm。

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循环冷却及发汗热防护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以氨纶和芳纶或者氨纶和粘胶长丝的混合纱线做初始纺织纱线,用涤纶纤维做间隔层纱线,在电脑横机上编织成三维间隔织物;将若干平行排列、通过u型连接管连接呈s型的柔性多孔纤维管置入所述中间隔层内,得到水循环冷却及发汗热防护织物。

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循环冷却及发汗热防护织物在高温作业服、消防服中的应用。

13、应用时包括便携式壳体,所述便携式壳体内安装有保温水箱、水泵和蓄电池,所述便携式壳体外侧安装有两条固定背带;所述便携式壳体通过无微孔连接管与织物内部的柔性多孔纤维管相连接。

14、有益效果

15、本专利技术打开电磁阀,水循环冷却实现织物的降温,关闭电磁阀,水从侧壁微孔结构流出,通过水的蒸发来实现衣服热防护和降温效果。本专利技术降温形式新颖,降温效率高,整体结构不复杂,能够减少佩戴者负担,防护性能优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循环冷却及发汗热防护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由上下织物层和中间隔层组成;所述中间隔层内布置有若干平行排列、通过U型连接管连接呈S型的柔性多孔纤维管;所述柔性多孔纤维管的终端设置有电磁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的材料为氨纶和芳纶或者氨纶和粘胶长丝的混合纱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层的材料为涤纶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多孔纤维管的材料为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多孔纤维管的内径为0.8-1.0mm,外径为1.3-1.5mm,平均微孔孔径为0.1-0.2μm。

6.一种水循环冷却及发汗热防护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冷却及发汗热防护织物在高温作业服、消防服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时包括便携式壳体,所述便携式壳体内安装有保温水箱、水泵和蓄电池,所述便携式壳体外侧安装有两条固定背带;所述便携式壳体通过无微孔连接管与织物内部的柔性多孔纤维管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循环冷却及发汗热防护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由上下织物层和中间隔层组成;所述中间隔层内布置有若干平行排列、通过u型连接管连接呈s型的柔性多孔纤维管;所述柔性多孔纤维管的终端设置有电磁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的材料为氨纶和芳纶或者氨纶和粘胶长丝的混合纱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层的材料为涤纶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多孔纤维管的材料为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丽戴雨蒙葛邓腾徐昭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