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物随身灸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804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物随身灸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随身灸技术领域。包括上顶件顶部设置有倒锥状,且开设有连接孔;固定架的顶部与上顶件的底部可拆卸连接;隔灰网上开设有多组滤孔,且隔灰网上适于承载艾柱;透明玻璃壳,安装于固定架的外端;透明玻璃壳与上顶件相可拆卸连接;附着件上开设有连接部,连接部适于承载隔灰网并与透明玻璃壳相连接;药包底盒,连接部为通孔状,且底部与药包底盒相可拆卸连接,药包底盒内填充有药包;上顶件上侧壁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内安装有移动挡板,上顶件内内安装有调节件,调节件适于间歇调节移动挡板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调节艾柱燃烧速度且不能有效观察艾柱燃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物随身灸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随身灸。


技术介绍

1、中医中的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关注和大量推广。在对患者进行艾灸治疗时,一般需要需要热疗和针灸装置,以方便使用和提高治疗效果。现有的艾灸装置很多,如中国专利公开的随身艾灸贴cn201320697664.9,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2、1)通风口未设置,无法调节艾柱的燃烧速度;其次艾柱燃烧后氧气消耗,不通风会导致艾柱燃烧至熄灭;

3、2)药包的可替换性为展现出来,即一次燃烧现有设备大多只能采用一次药包。后续使用需要重新更换艾柱和药包,对于不同部位的艾灸理疗带来不便。

4、例如艾柱和花椒末形成隔椒灸,可治彻痛;艾柱和盐粒形成隔盐灸,可治霍乱;艾柱和蒜末形成隔蒜灸,可治消肿;艾柱和生姜末形成隔姜灸,可治虚寒。

5、3)未透明设置无法知晓艾柱燃烧情况且无法判断是否需要通风。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物随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物随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为金属材料,所述固定架(2)的顶部设置有圆柱部(21),所述圆柱部(21)的外端设置有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物随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上设置有条形状孔(22),所述条形状孔(22)设置有多组且呈周向设置;所述固定架(2)呈圆台状,且中心设置有固定插杆(23),所述固定插杆(23)适于插入并固定艾柱(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物随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中心通孔(61)和位于中心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物随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物随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为金属材料,所述固定架(2)的顶部设置有圆柱部(21),所述圆柱部(21)的外端设置有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物随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上设置有条形状孔(22),所述条形状孔(22)设置有多组且呈周向设置;所述固定架(2)呈圆台状,且中心设置有固定插杆(23),所述固定插杆(23)适于插入并固定艾柱(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物随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中心通孔(61)和位于中心通孔(61)上的承载环形槽(62),所述承载环形槽(62)内部适于承托隔灰网(3),所述隔灰网(3)为金属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物随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件(6)的周侧设置有硅胶软垫(63),所述硅胶软垫(63)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吟秋杨兆萱李静吴生兵吴子建程红亮夏成凯朱才丰
申请(专利权)人:亳州市艾可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