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755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脚踏开关,包括有主控模组、延伸模组及传动机构,其中主控模组所具的基座内部容置空间收容有控制单元及主控踏板组,并于控制单元设有可供主控踏板组抵持触动的第一开关组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二开关组,而延伸模组为定位于主控模组相邻侧边处,并包括有座体及可与座体枢接的延伸踏板组,俾将传动机构结合于基座与座体上,使其滚动杆体一侧的触动部与第二开关组形成对正,当使用者脚踏延伸踏板组时,可向下推移于滚动杆体另侧的抵持体呈正转或反转并连动触动部旋动抵持于第二开关组,此种主控模组与延伸模组分离组构方式可降低多组脚踏开关的设置成本、方便理线,整体操作上也相当的简易。(*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脚踏开关,尤指主控模组与延伸模组上结合有传动机构,即 可脚踏于延伸模组所具的踏板组推移传动机构,使其滚动杆体旋动抵持于主控模组的开关 组进行触动,以降低多组脚踏开关设置成本、方便理线。
技术介绍
现今开关的使用相当普遍,且不同型式的开关则有不同的触发导通、切换方式,并 可搭配线性传动机构而应用于如按摩椅、电动病床、健身与复健相关的器材、机台或其他可 控制启闭及位移行程的装置或设备使用。然,目前市面上的脚踏开关的应用非常广泛,可方便使用者通过脚踏方式来使脚 踏板抵持于开关上进行触动,并以开关所具的缆线连接于电动推杆或其他装置、设备上使 用,而可作不同角度或升降高度的控制,但是常用脚踏开关缆线只有一条,仅能搭配一台电 动推杆使用,若欲同时控制多台的电动推杆时,便需要设置有多组常用脚踏开关,造成整体 使用成本无法有效降低,且在整理、布设缆线的连接上较为繁杂与困难外,操作上也相当不 便。而为了改善上述常用脚踏开关使用上的问题,便有业者将脚踏开关的主控部份与 操作部份分离组构,即主控部份设置有多个开关,且各开关共同以一条缆线连接于电动推 杆或其他装置、设备上使用,而操作部份则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脚踏板组,并利用相关 构件各别抵持于开关进行触动,以降低多组脚踏开关的设置成本,且可改善布设缆线上的 不便与困难度,其操作上也相当的简易,如美国专利第6313421号所述的触控操作模组,请 同时参阅图8、9、10所示,常用触控操作模组为包括有触控模组A及操作模组B,其中触控模 组A内部二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开关Al,并于触控模组A 二侧边开设有可与开关Al形成对 正的多个透孔A2,而操作模组B为结合定位于侧边,并具有底座Bl与上盖B2,且底座Bl上 横向设有二导轨B11,其二导轨Bll内部分别定位有不同长度的延伸元件B3,再于导轨Bll 后侧枢接有可与延伸元件B3呈正交状的踏板组B4,当使用者脚踏于露出于上盖B2的踏板 组B4上时,即可由踏板组B4向下抵压于延伸元件B3 —侧相对的拱形状扩张部B31上,使 其扩张部B31另侧连续弯折的变形部B32弹性变形位移,而可带动变形部B32上伸入透孔 A2内的凸柱B33侧向推顶于触控模组A内部对应的开关Al,以达到开关Al触发导通或切 换的动作。惟前述常用触控操作模组于使用时,其虽可利用延伸元件B3上的拱形状扩张部 B31受到踏板组B4的抵压而呈一扁平状相对延长,以压迫变形部B32带动凸柱B33朝底座 Bl外侧伸缩位移,并推顶于触控模组A内部对应的开关Al上,不过此种延伸元件B3间接 的推顶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大力量脚踏于踏板组B4,才能使凸柱B33确实推顶于开关Al,如 此往往造成扩张部B31长时间使用后弹性疲乏而失效,且无法恢复原来的型态,以致扩张 部B31容易产生永久弯折型变,整体结构稳定性也较差,难以确保延伸元件B3抵持接触于 开关Al上的效果,即为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故,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利用 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脚踏开关新型诞生。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用者脚踏于延伸模组的延伸踏板组时,可由延伸踏 板组向下推移于滚动杆体呈一正转或反转,并旋动抵持于主控模组所具的第二开关组,以 确保滚动杆体的传动行程更为稳定且确实,此种主控模组为与延伸模组分离组构方式也可 有效降低多组脚踏开关的设置成本,且仅需通过一条缆线连接于电动推杆或其他装置、设 备上作不同角度或升降高度控制使用而具有理线方便的效果,整体操作上也相当的简易。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主控模组于远离延伸模组的另侧为可设置有另一延 伸模组,而呈现模组化环状排列,并于主控模组与另一延伸模组上结合有传动机构,以配合 病床或吊架用的电动推杆控制使用,且不受构件方向或位置限制,让使用者可方便从特定 角度或是因应使用场所的不同来操作脚踏开关,并提高整体使用上的机能与效果。一种脚踏开关,包括有主控模组、延伸模组及传动机构,其中该主控模组为包括 有基座、控制单元及主控踏板组,且基座内部容置空间收容的控制单元设有供主控踏板组 抵持触动的第一开关组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开关组;该延伸模组为定位于主控模组相 邻侧边处,并包括有座体及与座体枢接的延伸踏板组;该传动机构为结合于主控模组的基 座与延伸模组的座体上,而传动机构具有一滚动杆体,并于滚动杆体一侧设有与第二开关 组形成对正的触动部,且远离触动部的另侧设有供延伸踏板组推移呈正转或反转并连动触 动部旋动抵持于第二开关组上的抵持体。本技术可以确保滚动杆体的传动行程更为稳定且确实,此种主控模组为与延 伸模组分离组构方式也可有效降低多组脚踏开关的设置成本,且仅需通过一条缆线连接于 电动推杆或其他装置、设备上作不同角度或升降高度控制使用而具有理线方便的效果,整 体操作上也相当的简易。让使用者可方便从特定角度或是因应使用场所的不同来操作脚踏 开关,并提高整体使用上的机能与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主控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主控模组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图8为常用触控操作模组的立体外观图;图9为常用触控模组的俯视图;图10为常用控制模组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控模组;10-容置空间;13-主控踏板组;11-基座;131-轴部;111-底壳;132-顶推部;112-上盖;133-勾部;113-脚踏座;134-复位弹簧;12-控制单元;14-外盖; 120-缆线;141-透孔;121-第一开关组;142-缺槽;122-第二开关组;15-嵌接槽;123-滚 动杆体;151-接合部;1231-触动部;1511-扣槽;1232-作动部;2-延伸模组;21-座体; 23-外盖;211-脚踏座;231-透孔;22-延伸踏板组;232-缺槽;221-轴部;24-嵌接槽; 222-顶推部;241-接合部;223-勾部;2411-扣槽;224-复位弹簧;3-传动机构;31-滚动杆 体;33-第一作动部;311-第一连杆;331-抵持体;312-第二连杆;34-第二作动部;32-触 动部;341-抵持体;321-第一推顶面;35-对接部;322-第二推顶面;351-接合孔;4-定位 构件;41-对接部;42-通孔;411-卡扣件;A-触控模组;Al-开关;A2-透孔;B-操作模组; Bl-底座;B31-扩张部;Bll-导轨;B32-变形部;B2-上盖;B33-凸柱;B3-延伸元件;B4-踏 板组。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绘图就本实 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请搭配参阅图1-5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主控模组 的立体分解图、主控模组的侧视剖面图及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 新型为包括有主控模组1、延伸模组2及传动机构3,故就本案主要特征及构件详述如后,其 中该主控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控模组、延伸模组及传动机构,其中:该主控模组为包括有基座、控制单元及主控踏板组,且基座内部容置空间收容的控制单元设有供主控踏板组抵持触动的第一开关组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开关组;该延伸模组为定位于主控模组相邻侧边处,并包括有座体及与座体枢接的延伸踏板组;该传动机构为结合于主控模组的基座与延伸模组的座体上,而传动机构具有一滚动杆体,并于滚动杆体一侧设有与第二开关组形成对正的触动部,且远离触动部的另侧设有供延伸踏板组推移呈正转或反转并连动触动部旋动抵持于第二开关组上的抵持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正琥
申请(专利权)人:模帝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