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控肿瘤内菌群的纳米药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07480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控肿瘤内菌群的纳米药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可调控肿瘤内菌群的纳米药物,所述纳米药物包含表面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所述表面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负载有抗肿瘤药物、硝基咪唑类药物和封装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调控肿瘤内菌群的纳米药物,选用表面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运载抗肿瘤药物替拉扎明(TPZ),利用封装剂和硝基咪唑类药物对纳米载体表面进行封装修饰。该纳米药物通过高渗透长滞留(EPR)效应,将被其负载的药物被动靶向递送至肿瘤乏氧区域,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控肿瘤内菌群的纳米药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随着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学的发展,研究发现肿瘤内存在菌群,而且不同肿瘤内部菌群种类千差万别。经检测,相比于肺癌,卵巢癌,胰腺癌,黑色素瘤,骨肿瘤和脑肿瘤,乳腺癌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最高。更重要的是,厌氧菌会选择性定植于乳腺癌肿瘤内部较深的乏氧区域,参与构成乏氧肿瘤微环境,并且对于肿瘤复发转移和抗肿瘤药物疗效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可通过自身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作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甚至浸润、转移,也可通过诱发炎症反应、影响宿主代谢、抑制肿瘤免疫等间接方式改变肿瘤微环境、参与肿瘤发展、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

2、基于乳腺癌的内在特征,肿瘤局部乏氧的微环境是支持厌氧菌入侵、存活和生长的理想环境。研究表明,厌氧菌的存在可通过多种方式削弱乳腺癌的治疗效果,目前,针对乳腺癌的抗肿瘤药物大多仅作用于乳腺癌肿瘤细胞,而对其肿瘤微环境中菌群的调控少之又少。lishay等人证实定植于乳腺癌的厌氧具核梭杆菌可抑制t淋巴细胞聚集浸润,促进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通过静脉注射抗厌氧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控肿瘤内菌群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包含表面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所述表面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负载有抗肿瘤药物、硝基咪唑类药物和封装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控肿瘤内菌群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肿瘤药物包括替拉扎明;所述硝基咪唑类药物包括甲硝唑;所述封装剂包括透明质酸、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控肿瘤内菌群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基咪唑类药物与封装剂的质量比为2:1。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可调控肿瘤内菌群的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控肿瘤内菌群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包含表面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所述表面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负载有抗肿瘤药物、硝基咪唑类药物和封装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控肿瘤内菌群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肿瘤药物包括替拉扎明;所述硝基咪唑类药物包括甲硝唑;所述封装剂包括透明质酸、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控肿瘤内菌群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基咪唑类药物与封装剂的质量比为2:1。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可调控肿瘤内菌群的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表面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步骤具体为:取水,加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氢氧化钠,搅拌;加入正硅酸四乙酯、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正丁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乙酸乙酯,搅拌,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表面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步骤具体为:取18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梦姚广裕兰新月王永霞林慧敏崔光曼权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