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6809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制得的该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由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助剂复配而成,制剂形态是乳油剂、微乳剂或水乳剂;制剂中含有川芎油5.0%~50.0%,柠檬草油1.0%~50.0%,其余为助剂。主要应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及花卉上的苹果黄蚜、甘蓝蚜、菊小长管蚜及枸杞蚜等蚜虫。该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不含任何化学农药成分,对人、畜低毒,对环境友好,可以防治果树、蔬菜及花卉上的各种蚜虫,在有机农产品生产上具有极大应用推广价值,是理想的新型无公害杀蚜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来说是一种以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两种植物源物质 为活性成分的杀蚜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及花卉上的苹果黄蚜、甘蓝 蚜、菊小长管蚜及枸杞蚜等蚜虫。
技术介绍
蚜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且具有繁殖快,数量大,种类多,危害重且危害范围广的特 点,在防治上难度较大。目前对于蚜虫的防治大多使用化学药剂,然而长期大量的化学用药 导致产生了抗药性、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等问题的出现。从天然资源宝库中寻找杀蚜活 性物质,正在成为新型杀蚜剂创制的重要途径和研究热点。特别是通过多种成份的科学复 配之后,植物源杀虫活性物质的效果可显著提高。川芎油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中分离出 来的挥发油,其中藁本内酯、二氢稿本内酯、丁烯基藁本内酯为川芎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资 料表明川芎油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血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对缺血性疾病有显著疗 效,研究还发现川芎油可以使微循环解除痉挛,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加快血流速度,使 凝集的红细胞解聚,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柠檬草油,黄色液体,有强烈的柠檬气味。是禾本科植物柠檬草蒸馏而得的一种精 油。柠檬草油主要用于制造香精、香料及在医药方面制造维生素A。提取柠檬醛作为合成紫 罗兰酮的原料,也用于配制皂用香精等。主要成分是柠檬醛,含量可达75-85%,并含有香茅 醛、里哪醇等。柠檬草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云南省柠檬草主产地在保山、临沧和德宏等 地、州。根据申请人所作的资料检索,目前还未见有川芎油与柠檬草油复配或以川芎油、 柠檬草油复配为基础的混配杀蚜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植物源物质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为杀蚜活性物质及 其增效复配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及花卉上的苹果黄蚜、甘蓝蚜、菊 小长管蚜及枸杞蚜等蚜虫。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由川芎油 和柠檬草油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助剂复配而成,制剂形态是乳油剂、微乳剂或水乳剂;其中 所述的乳油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川芎油5. 0 50. 0%,柠檬草油:1. 0 50. 0%,有机溶剂0 20%,乳化剂5 15%, 增效剂0 20%,渗透剂5 4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 所述的微乳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川芎油5. 0 50. 0%,柠檬草油:1. 0 50. 0%,有机溶剂0 20%,表面活性剂5 15%,增效剂0 20%,防冻剂4 10%,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 所述的水乳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川芎油5. 0 50. 0%,柠檬草油:1. 0 50. 0%,,有机溶剂0 20%,表面活性剂5 20%,增效剂0 20%,防冻剂4 10%,增稠剂0. 2 1%,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 和为100%。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环己酮、油酸甲酯、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 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乳化剂是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 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及其类似物质、斯潘系列、吐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及其类似物质、蓖麻油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芳烷基酚 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增效剂为有机硅、增效醚、增效胺、碳酸烷基酯、月桂氮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 合物;所述的渗透剂为有机柴油、桐油、环氧大豆油或机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防冻剂为乙二醇或丙二醇;所述的增稠剂为聚乙烯醇、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上述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油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配方量将川芎油、柠檬草油、乳化剂、有机溶剂、渗透 剂、增效剂混合,在反应釜中搅拌均勻,经过质量检验即得成品;所述的微乳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配方量将川芎油、柠檬草油、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 增效剂、防冻剂和水混合,在反应釜中搅拌透明,经过质量检验即得成品;所述的水乳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配方量将川芎油、柠檬草油、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 增效剂、防冻剂、增稠剂和水混合,在高速剪切机的作用下乳化分散,经过质量检验后,制成 成品。本专利技术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是一种新型的杀蚜剂,可以防治果树、蔬菜、花卉 及经济作物上的多种蚜虫危害,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在有机农产品生产上具有极大应用 推广价值,是理想的新型无公害杀蚜剂。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1.川芎油和柠檬草油均为天然活性物质,在环境中易降解,对人畜等哺乳动物低毒,对 害虫天敌及其它有益生物安全。2.所采用的剂型主要为环保型乳油、微乳剂、水乳剂等,不用二甲苯等芳烃类溶 剂,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降低了施药过程中对施药者的毒害。3.光稳定性提高、持效期适宜,能够降低施药频率和防治成本,并有利于进一步减 轻对环境的压力。4.本专利技术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不仅对园艺、花卉上的蚜虫有良好的防治效 果,还对小麦、玉米、蔬菜及花卉上的蚜虫防治作用显著。具体实施例方式申请人:经过对川芎油和柠檬草油研究,确定两者经过合理复配后,通过添加助剂 加工成的环保型乳油、微乳剂或水乳剂,用于防治多种农业害虫、害螨,尤其是对于植食性 螨类、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以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为活性成分,加入一定比 例的溶剂和助溶剂以及其它农药助剂,进行剂型加工,可以制得环保型乳油剂、微乳剂或水 乳剂。其中,川芎油用量按重量百分比计5 50%,柠檬草油用量按重量百分比计1 50%, 其余是助剂。经专利技术人的实验证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中,川芎油和柠檬草油 重量比例为20:1 50之间是合适的,制剂形态是乳油剂、微乳剂或水乳剂,主要应用于防 治果树、蔬菜及花卉上的苹果黄蚜、甘蓝蚜、菊小长管蚜及枸杞蚜等蚜虫。1.乳油剂川芎油用量按重量计5 50%,柠檬草油用量按重量计1 50%,其余 是助剂,助剂包括乳化剂、有机溶剂、增效剂、渗透剂。乳化剂5 15%,为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及其类似物质、斯潘系列、吐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 合物;有机溶剂0 20%,为乙酸乙酯、丙酮、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增效剂0 20%,为有机硅、增效醚、增效胺、碳酸烷基酯、月桂氮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 混合物;渗透剂为有机柴油、桐油、环氧大豆油或机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2.微乳剂,川弯油含量按重量计5 50%,柠檬草油1 50%;其余是助剂,助剂包 括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增效剂、防冻剂、水。表面活性剂5 30%,为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 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及其类似物质、蓖麻油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芳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有机溶剂0 20%,为甲醇、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丙酮、乙醇 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增效剂0 20%,为有机硅、增效醚、增效胺、碳酸烷基酯、月桂氮酮中的一种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由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助剂复配而成,制剂形态是乳油剂、微乳剂或水乳剂;其中:所述的乳油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川芎油:5.0~50.0%,柠檬草油:1.0~50.0%,有机溶剂:0~20%,乳化剂:5~15%,增效剂:0~20%,渗透剂:5~4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所述的微乳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川芎油:5.0~50.0%,柠檬草油:1.0~50.0%,有机溶剂:0~20%,表面活性剂:5~15%,增效剂:0~20%,防冻剂:4~10%,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所述的水乳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川芎油:5.0~50.0%,柠檬草油:1.0~50.0%,,有机溶剂:0~20%,表面活性剂:5~20%,增效剂:0~20%,防冻剂:4~10%,增稠剂:0.2~1%,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卿刘润强何军谭浩王李斌周一万张兴
申请(专利权)人:杨凌农科大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