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轮毂电机的结构,其关键参数的设计以及其混合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1、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和缓解资源稀缺,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驾车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以及低速轻载、重载爬坡、高速巡航等多个运行工况的存在,对电动汽车的电机及其驱动系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性能需求。目前,永磁轮毂电机因高功率密度,高集成度,强灵活性等优点应用于电动汽车中,但该电机多数调速范围受限,高速弱磁区的效率较低,同时,高功率密度以及高集成度都对电机的散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中国专利号为201610256109.0的文献提出了一种混合励磁轮毂电机,通过增设额外的励磁绕组,并通过调节电励磁绕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实现了电机气隙磁场的灵活调节与控制,进而拓宽了电机调速范围并提升了电机转矩密度。然而,持续的电励磁电流产生的铜耗大大降低了电机高速弱磁区的效率,且额外的热源增加了电机散热的难度。
3、中国专利号为202110127061.4的文献提出了基于散热铜管技术的高功率密度外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路分区解耦式轮毂电机,转子(1)同轴心套在定子(2)外部,其特征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路分区解耦式轮毂电机,其特征是:方型磁障(10)的径向横截面是四角均经圆角化的方型,梯形磁障(6)的径向横截面是梯形,梯形的底边朝外侧、顶边朝内侧;主磁路大矩形永磁体(7)内外表面分别与梯形磁障(6)的顶边和底边重叠,主磁路大矩形永磁体(7)的内外厚度大于辅磁路小矩形永磁体(8)的厚度,切向宽度大于辅磁路小矩形永磁体(8)的宽度,辅磁路小矩形永磁体(8)的内外厚度小于方型磁障(10)的厚度;条形磁障(9)的内表面与转子(1)的内表面重叠,方型磁障(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路分区解耦式轮毂电机,转子(1)同轴心套在定子(2)外部,其特征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路分区解耦式轮毂电机,其特征是:方型磁障(10)的径向横截面是四角均经圆角化的方型,梯形磁障(6)的径向横截面是梯形,梯形的底边朝外侧、顶边朝内侧;主磁路大矩形永磁体(7)内外表面分别与梯形磁障(6)的顶边和底边重叠,主磁路大矩形永磁体(7)的内外厚度大于辅磁路小矩形永磁体(8)的厚度,切向宽度大于辅磁路小矩形永磁体(8)的宽度,辅磁路小矩形永磁体(8)的内外厚度小于方型磁障(10)的厚度;条形磁障(9)的内表面与转子(1)的内表面重叠,方型磁障(10)与梯形磁障(6)的内、外表面与转子(1)的内、外表面之间均有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路分区解耦式轮毂电机,其特征是:方型磁障(10)与辅磁路小矩形永磁体(8)之间留有的切向宽度距离d1、辅磁路小矩形永磁体(8)与条形磁障(9)之间留有的切向宽度距离d2、条形磁障(9)与梯形磁障(6)之间留有的切向宽度距离d3满足d1=d2=d3=0.5mm;条形磁障(9)的外表面与辅磁路小矩形永磁体(8)的外表面之间最小距离为2.5mm,条形磁障(9)的切向宽度为3mm,主磁路大矩形永磁体(7)的内表面与转子(1)内表面之间的径向最小距离为3mm,辅磁路小矩形永磁体(8)的内表面与转子(1)内表面之间的径向最小距离为(7)mm。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路分区解耦式轮毂电机的调磁区域设计方法,其特征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磁区域设计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