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6105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41
一种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施工主体结构。步骤二,施工钢屋架。步骤三,在主体结构的四周施工玻璃幕墙。步骤四,在钢屋架的顶部施工屋面结构。步骤五,预制陶瓦百叶幕墙。步骤六,施工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在阳台的外侧施工斜龙骨骨架,将斜龙骨骨架的上端与钢屋架连接,斜龙骨骨架的下与最下层的阳台连接;然后在斜龙骨骨架的外侧施工陶瓦百叶幕墙,并且在斜龙骨骨架的底部施工封底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幕墙系统视线不通透,且与传统仿古建筑风格不协调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特别涉及一种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某建筑项目为老瓷厂的改造项目,处于该地域的一个景区之中。该项目位于该地区的中心地段,其西侧靠近景区入口,南侧靠近该地区的一片老旧建筑。为了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本项目的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其顶部与周围的围护结构采用玻璃与陶瓦相结合的幕墙。另外,在该项目中各类异形幕墙、新屋面体统及全新工艺繁多,施工质量要求高,质量控制难度大。传统幕墙系统多采用玻璃或铝合金等材料做小片状百叶,一般单片宽度在10cm~20cm之间,过于密集,会导致视线不通透,且与传统仿古建筑风格不协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的幕墙系统视线不通透,且与传统仿古建筑风格不协调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设置在主体结构的外侧;所述主体结构为钢结构,在主体结构的顶部设置有钢屋架,所述钢屋架的侧边超出主体结构对应的侧面;在主体结构的四周侧面上设置有玻璃幕墙;所述主体结构的外侧、对应各层楼板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阳台;所述阳台位于玻璃幕墙的外侧,且沿着每层楼板的侧边间隔设置有若干段;下层楼板上的阳台与上层楼板上的阳台一一竖向对应设置,且下层的阳台宽度小于上层的阳台宽度;

4、该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包括有斜龙骨骨架、陶瓦百叶幕墙和封底结构;所述斜龙骨骨架有一组,沿着平行于主体结构的侧面方向水平间隔布置,且每个斜龙骨骨架位于一组竖向对应的阳台外侧;所述斜龙骨骨架由下而上逐渐向外倾斜设置,斜龙骨骨架的上端与钢屋架连接,斜龙骨骨架的下与最下层的阳台连接;

5、所述陶瓦百叶幕墙有一组,对应设置在一组斜龙骨骨架的外侧,并且陶瓦百叶幕墙的顶部与仿古建筑的屋面结构相连,陶瓦百叶幕墙的底部超出最下层阳台的底部;所述陶瓦百叶幕墙包括有斜立柱、陶瓦、转动连接组件和固定插件;所述斜立柱有一组,沿阳台的长轴向间隔设置,并且斜立柱通过连接件与斜龙骨骨架连接;所述陶瓦在每相邻两个斜立柱之间均设置有一组,且一组陶瓦沿斜立柱的倾斜方向布置;在陶瓦的中心处插设有铝合金插芯;所述铝合金插芯呈管状;所述转动连接组件设置在陶瓦的两端与斜立柱之间,将陶瓦与斜立柱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有套管、插管和插接杆;所述套管固定连接在斜立柱上、对应陶瓦端部位置处;所述插管插设在套管中,且插管与套管之间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插管上靠近陶瓦一侧连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插设在铝合金插芯中,且插接杆与陶瓦之间通过第二螺钉连接;所述陶瓦的两端、位于陶瓦与斜龙骨骨架之间的接缝中设置有弹性垫片;所述封底结构设置在陶瓦百叶幕墙的下端与主体结构之间,封底结构包括有底部龙骨、外侧板和底部饰面层;所述底部龙骨的横截面呈l形,吊接在最下层阳台的底部下方;所述底部龙骨的竖边端部与斜龙骨骨架的底面连接,底部龙骨的横边端部与主体结构连接;所述外侧板贴设在陶瓦百叶幕墙超出最下层阳台的部位内侧;所述底部龙骨的横边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条板;在两根连接条板相向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底部饰面层安装在两根连接条板之间,且底部饰面层的两侧分别插接在卡槽中。

6、优选的,所述斜龙骨骨架包括有水平龙骨和斜龙骨;所述斜龙骨有两根,分别设置在对应阳台的两端;所述水平龙骨有一组,沿着斜龙骨的长轴向间隔设置,且一组水平龙骨与主体结构上的楼板分别对应设置;所述阳台的内端与主体结构连接,阳台的外端与对应的水平龙骨连接。

7、优选的,所述阳台包括有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底板、找平层、下防水层、架空层和面层;所述主体结构和斜龙骨骨架上、对应阳台底面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的断面呈l形,包括有竖板段和水平板段;所述托板的竖板段与主体结构焊接连接;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内外两端分别搭接在两侧的托板上;所述下防水层的内侧边向上弯折,铺设在对应楼层的楼板上,下防水层的外侧边向上弯折,铺设在斜龙骨骨架内侧面上;在下防水层与找平层之间设置有粘接层,在下防水层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承重层;所述混凝土承重层的顶部铺设有上防水层,混凝土承重层的内侧底部、沿混凝土承重层的长轴向通长设置有插槽;所述架空层安装在上防水层的顶部,且架空层的外边缘与混凝土承重层的外边缘之间留有间距,架空层的内边缘与主体结构之间留有间距;在架空层的外侧、位于混凝土承重层的顶部设置有种植槽,在架空层的内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 的下端插接在混凝土承重层底部的插槽中;所述种植槽与斜龙骨骨架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外挡板;所述外挡板压接在下防水层上;上下两层种植槽之间连接有排水管;在阳台的前后两端和阳台靠近陶瓦百叶幕墙的一侧设置有护栏。

8、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有连接板、夹板和拉结螺栓;所述连接板贴设在斜龙骨骨架上、对应斜立柱的位置处,连接板与斜龙骨骨架固定连接;所述夹板有两块,分别夹持在斜立柱的两侧,且夹板的内侧边与连接板焊接连接;所述拉结螺栓穿设在斜立柱与两侧的夹板中,将斜立柱与夹板固定;所述连接板与两侧的夹板的之间分别设置有加劲板。

9、优选的,所述斜立柱包括有斜立柱段和固定板;所述斜立柱段有一组,一组斜立柱段拼接连接;所述固定板在一组斜立柱段的拼接缝处,且将相邻斜立柱段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陶瓦的端面上间隔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为矩形截面孔;所述铝合金插芯的截面呈矩形,且铝合金插芯的截面尺寸与通孔的截面尺寸相适应;该铝合金插芯插设在陶瓦端面最中间的通孔中。

11、优选的,所述水平龙骨的顶部设置有阳台挡板;所述阳台挡板的竖向切面成l形,且阳台挡板的横板段与水平龙骨固定连接,阳台挡板竖板段挡在阳台的下部外侧;在阳台挡板的外侧设置有装饰板。

12、优选的,所述屋面结构铺设在钢屋架的顶部,并且在屋面结构的边缘、位于陶瓦百叶幕墙的上方设置有遮挡板;在陶瓦百叶幕墙系统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铝单板看面。

13、一种陶瓦百叶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4、步骤一,施工主体结构。

15、步骤二,施工钢屋架。

16、步骤三,在主体结构的四周施工玻璃幕墙。

17、步骤四,在钢屋架的顶部施工屋面结构。

18、步骤五,预制陶瓦百叶幕墙。

19、步骤六,施工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在阳台的外侧施工斜龙骨骨架,将斜龙骨骨架的上端与钢屋架连接,斜龙骨骨架的下与最下层的阳台连接;然后在斜龙骨骨架的外侧施工陶瓦百叶幕墙,并且在斜龙骨骨架的底部施工封底结构。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21、1、本专利技术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通过采用陶瓦作为百叶,使得幕墙系统与仿古建筑风格相协调;另外,陶瓦的单片的宽度控制在35cm~45cm之间,从而使陶瓦百叶幕墙打开后百叶与百叶之间的间隙控制在45cm ~50cm之间,让人在阳台侧可以清晰观察到外部风景,不至于遮挡视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设置在主体结构(1)的外侧;所述主体结构(1)为钢结构,在主体结构(1)的顶部设置有钢屋架(2),所述钢屋架(2)的侧边超出主体结构(1)对应的侧面;在主体结构(1)的四周侧面上设置有玻璃幕墙(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龙骨骨架(6)包括有水平龙骨(6.1)和斜龙骨(6.2);所述斜龙骨(6.2)有两根,分别设置在对应阳台(5)的两端;所述水平龙骨(6.1)有一组,沿着斜龙骨(6.2)的长轴向间隔设置,且一组水平龙骨(6.1)与主体结构(1)上的楼板(4)分别对应设置;所述阳台(5)的内端与主体结构(1)连接,阳台(5)的外端与对应的水平龙骨(6.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台(5)包括有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底板(5.1)、找平层(5.2)、下防水层(5.3)、架空层(5.4)和面层(5.5);所述主体结构(1)和斜龙骨骨架(6)上、对应阳台(5)底面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托板(21);所述托板(21)的断面呈L形,包括有竖板段和水平板段;所述托板(21)的竖板段与主体结构(1)焊接连接;所述混凝土底板(5.1)的内外两端分别搭接在两侧的托板(21)上;所述下防水层(5.3)的内侧边向上弯折,铺设在对应楼层的楼板(4)上,下防水层(5.3)的外侧边向上弯折,铺设在斜龙骨骨架(6)内侧面上;在下防水层(5.3)与找平层(5.2)之间设置有粘接层(5.6),在下防水层(5.3)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承重层(5.7);所述混凝土承重层(5.7)的顶部铺设有上防水层(5.8),混凝土承重层(5.7)的内侧底部、沿混凝土承重层(5.7)的长轴向通长设置有插槽(22);所述架空层(5.4)安装在上防水层(5.8)的顶部,且架空层(5.4)的外边缘与混凝土承重层(5.7)的外边缘之间留有间距,架空层(5.4)的内边缘与主体结构(1)之间留有间距;在架空层(5.4)的外侧、位于混凝土承重层(5.7)的顶部设置有种植槽(5.9),在架空层(5.4)的内侧设置有保温层(5.10);所述保温层(5.10) 的下端插接在混凝土承重层(5.7)底部的插槽(22)中;所述种植槽(5.9)与斜龙骨骨架(6)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外挡板(23);所述外挡板(23)压接在下防水层(5.3)上;上下两层种植槽(5.9)之间连接有排水管(24);在阳台(5)的前后两端和阳台(5)靠近陶瓦百叶幕墙的一侧设置有护栏(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2)包括有连接板(12.1)、夹板(12.2)和拉结螺栓(12.3);所述连接板(12.1)贴设在斜龙骨骨架(6)上、对应斜立柱(8)的位置处,连接板(12.1)与斜龙骨骨架(6)固定连接;所述夹板(12.2)有两块,分别夹持在斜立柱(8)的两侧,且夹板(12.2)的内侧边与连接板(12.1)焊接连接;所述拉结螺栓(12.3)穿设在斜立柱(8)与两侧的夹板(12.2)中,将斜立柱(8)与夹板(12.2)固定;所述连接板(12.1)与两侧的夹板(12.2)的之间分别设置有加劲板(1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立柱(8)包括有斜立柱段(8.1)和固定板(8.2);所述斜立柱段(8.1)有一组,一组斜立柱段(8.1)拼接连接;所述固定板(8.2)在一组斜立柱段(8.1)的拼接缝处,且将相邻斜立柱段(8.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瓦(9)的端面上间隔设置有通孔(26);所述通孔(26)为矩形截面孔;所述铝合金插芯(13)的截面呈矩形,且铝合金插芯(13)的截面尺寸与通孔(26)的截面尺寸相适应;该铝合金插芯(13)插设在陶瓦(9)端面最中间的通孔(26)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龙骨(6.1)的顶部设置有阳台挡板(27);所述阳台挡板(27)的竖向切面成L形,且阳台挡板(27)的横板段与水平龙骨(6.1)固定连接,阳台挡板(27)竖板段挡在阳台(5)的下部外侧;在阳台挡板(27)的外侧设置有装饰板(2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结构(7)铺设在钢屋架(2)的顶部,并且在屋面结构(7)的边缘、位于陶瓦百叶幕墙的上方设置有遮挡板(29);在陶瓦百叶幕墙系统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铝单板看面(11)。

9.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设置在主体结构(1)的外侧;所述主体结构(1)为钢结构,在主体结构(1)的顶部设置有钢屋架(2),所述钢屋架(2)的侧边超出主体结构(1)对应的侧面;在主体结构(1)的四周侧面上设置有玻璃幕墙(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龙骨骨架(6)包括有水平龙骨(6.1)和斜龙骨(6.2);所述斜龙骨(6.2)有两根,分别设置在对应阳台(5)的两端;所述水平龙骨(6.1)有一组,沿着斜龙骨(6.2)的长轴向间隔设置,且一组水平龙骨(6.1)与主体结构(1)上的楼板(4)分别对应设置;所述阳台(5)的内端与主体结构(1)连接,阳台(5)的外端与对应的水平龙骨(6.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建筑的陶瓦百叶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台(5)包括有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底板(5.1)、找平层(5.2)、下防水层(5.3)、架空层(5.4)和面层(5.5);所述主体结构(1)和斜龙骨骨架(6)上、对应阳台(5)底面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托板(21);所述托板(21)的断面呈l形,包括有竖板段和水平板段;所述托板(21)的竖板段与主体结构(1)焊接连接;所述混凝土底板(5.1)的内外两端分别搭接在两侧的托板(21)上;所述下防水层(5.3)的内侧边向上弯折,铺设在对应楼层的楼板(4)上,下防水层(5.3)的外侧边向上弯折,铺设在斜龙骨骨架(6)内侧面上;在下防水层(5.3)与找平层(5.2)之间设置有粘接层(5.6),在下防水层(5.3)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承重层(5.7);所述混凝土承重层(5.7)的顶部铺设有上防水层(5.8),混凝土承重层(5.7)的内侧底部、沿混凝土承重层(5.7)的长轴向通长设置有插槽(22);所述架空层(5.4)安装在上防水层(5.8)的顶部,且架空层(5.4)的外边缘与混凝土承重层(5.7)的外边缘之间留有间距,架空层(5.4)的内边缘与主体结构(1)之间留有间距;在架空层(5.4)的外侧、位于混凝土承重层(5.7)的顶部设置有种植槽(5.9),在架空层(5.4)的内侧设置有保温层(5.10);所述保温层(5.10) 的下端插接在混凝土承重层(5.7)底部的插槽(22)中;所述种植槽(5.9)与斜龙骨骨架(6)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外挡板(23);所述外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兵杜鑫丹乔桂茹唐杰梁添戴君宝王春红邹洋徐勇马利群张松涛李成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东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