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代步,特别是涉及一种底板组件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轿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多用途汽车、越野车、公共汽车、房车等车辆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诸多便利,在人们出行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车辆底盘防碰撞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辆底板组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2、在相关技术中,底板组件的设置可以有效改善车辆的底部空气流向,但在高速行驶工况容易受到气流直接冲击和/或涉水行驶时受到水流直接冲击,而容易导致底板组件的局部变形,甚至是局部破裂的风险,不利于提高车辆的防护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底板组件以及车辆。该底板组件能够对流体进行分流,以减少直接冲击,有利于提高底板组件的耐用性。该车辆应用了该底板组件,有利于提高车辆的防护性能。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底板组件,包括底板板体,底板板体包括前侧部、与前侧部相对设置的后侧部以及设置于前侧部与后侧部之间分流体,分流体朝远离底板板体的底面方向凸出设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板体,所述底板板体包括前侧部、与所述前侧部相对设置的后侧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前侧部与所述后侧部之间分流体,所述分流体朝远离所述底板板体的底面方向凸出设置,所述分流体包括分流面,所述分流面朝向所述前侧部设置,用于将流体分成朝后侧部方向流动的第一流体以及朝远离所述底板板体的底面向上流动的第二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前侧部至所述后侧部方向设置的横断面上,所述分流面呈弧形状;或者,所述分流面向后侧部方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板体还包括凸出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板体,所述底板板体包括前侧部、与所述前侧部相对设置的后侧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前侧部与所述后侧部之间分流体,所述分流体朝远离所述底板板体的底面方向凸出设置,所述分流体包括分流面,所述分流面朝向所述前侧部设置,用于将流体分成朝后侧部方向流动的第一流体以及朝远离所述底板板体的底面向上流动的第二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前侧部至所述后侧部方向设置的横断面上,所述分流面呈弧形状;或者,所述分流面向后侧部方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板体还包括凸出所述底板板体的底面设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分流体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后侧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前侧部至所述后侧部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板体还设有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筋之间的排液孔,所述排液孔靠近所述分流体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板体设有设置于所述前侧部与所述后侧部之间轮胎避让缺口,所述分流体设置于所述轮胎避让缺口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轮胎避让缺口的边缘的导流条,所述导流条靠近所述前侧部设置,用于将流体引导至后侧部方向和/或将流体引导至吹向后刹车盘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包括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配合形成所述底板板体的第二板体、强度强化组件、紧固组件,所述第一板体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板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强度强化组件包括安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一强化单元以及安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强化单元,所述第一强化单元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强化单元的内侧相接触,所述紧固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强化单元的外侧相抵压,所述紧固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强化单元的外侧相抵压,以紧固所述第一板体以及所述第二板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化单元包括第一公衬套以及与所述第一公衬套相配合以夹持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母衬套,所述第一公衬套包括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边缘的第一垫圈以及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中的第一筒体,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有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