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在贝氏体生产中进行真空和油等温淬火的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用于在贝氏体生产中进行真空和油等温淬火的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559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55
公开了用于获得贝氏体的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在真空炉的真空室中加热金属部件以升高所述金属部件的内部温度;将所述金属部件从所述真空室转移至所述真空炉的淬火室;在所述淬火室的淬火储存器内的维持在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的油中对所述金属部件进行淬火;以及在预定时间段之后从所述淬火室移除所述金属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碳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了涉及对碳合金钢进行等温淬火以产生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1、等温淬火是一种被设计成产生贝氏体微观结构的受阻淬火工艺,该贝氏体微观结构具有高硬度与韧性相结合的性能,从而导致对脆性疲劳的抗性。等温淬火涉及在低于珠光体形成温度且高于马氏体形成温度的温度下的等温转变。该工艺生产的材料在高硬度下具有更高的延展性、在给定硬度下具有增加的强度和延展性、具有增加的韧性、更长的疲劳寿命以及更少的变形和裂纹。用于等温淬火的已知方法利用具有气体淬火的干式等温淬火和具有盐浴的湿式等温淬火来产生贝氏体。然而,盐浴的使用会对部件的功能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与盐发生的化学反应会导致微观结构的表面异常,而且盐浴等温淬火的副产物对环境有害。干式等温淬火在冷却方面存在局限性,该局限性会对具有不同横截面厚度的部件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对总横截面厚度也有限制。因此,在该
中需要进一步的贡献。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公开,公开了用于获得贝氏体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在真空炉的真空室中加热金属部件以将金属部件的内部温度升高至奥氏体化温度;将金属部件从真空室转移至真空炉的淬火室;在淬火室的淬火储存器内的维持在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的油中对金属部件进行淬火;以及在预定时间段之后从淬火室移除金属部件。

2、在一些实例中,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具有至少约200℃的下限阈值。在一些实例中,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具有等于或小于约230℃的上限阈值。在一些实例中,金属部件为含有至少0.4%碳的钢合金,并且金属部件的奥氏体化温度在815℃与880℃之间。在一些实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金属部件为含有0.3%或更少碳的钢合金时,在加热金属部件期间将碳引入到真空室中以由金属部件产生表面硬化贝氏体。在实例的一个方面中,金属部件的奥氏体化温度在815℃与950℃之间。在一些实例中,该时间段在20秒与4小时之间。

3、在一些实例中,该方法包括在将金属部件从真空室转移到淬火室之前、期间和之后将淬火室维持在真空环境下一段时间。在一些实例中,该方法包括在将金属部件从真空室转移至淬火室之前、期间和之后,维持惰性气体向淬火室中的流入一段时间。在一些实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打开炉以从淬火室移除金属部件之前、期间和之后,维持惰性气体向淬火室中的流入一段时间。在实例的一个方面中,惰性气体被构造成完全覆盖淬火储存器内的油的表面,以减少油的氧化或降解。

4、在一些实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从淬火室移除金属部件之后洗涤金属部件。在一些实例中,该油的闪点大于230℃。

5、用于获得贝氏体的设备是真空炉。该真空炉包括:真空室,该真空室被构造成加热金属部件以将金属部件的内部温度升高至奥氏体化温度或低于奥氏体化温度;以及淬火室,该淬火室包括淬火储存器,该淬火储存器被构造成储存维持在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以用于在金属部件从真空室转移至淬火室之后对金属部件进行淬火直至金属部件的贝氏体转变完成的油。

6、在一些实例中,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具有至少约200℃的下限阈值。在一些实例中,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具有等于或小于约230℃的上限阈值。在一些实例中,金属部件为含有至少0.4%碳的钢合金,并且金属部件的奥氏体化温度在815℃与880℃之间。在一些实例中,金属部件为含有0.3%或更少碳的钢合金,并且真空室在加热金属部件以由金属部件产生表面硬化贝氏体期间还包括含碳材料。在实例的一个方面中,金属部件的奥氏体化温度在815℃与950℃之间。

7、在一些实例中,真空炉包括升降机,该升降机被构造成将金属部件从淬火室运送至淬火储存器。在一些实例中,在将金属部件从真空室转移到淬火室之前、期间和之后,将淬火室内的环境维持在真空下一段时间。

8、在一些实例中,淬火室还包括气体喷射器。气体喷射器被构造成在金属部件从真空室转移到淬火室之前、期间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和/或在打开炉以从淬火室移除金属部件之前、期间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维持惰性气体向淬火室中的流入。在实例的一个方面中,惰性气体被构造成完全覆盖淬火储存器内的油的表面,以减少油的氧化或降解。在一些实例中,该油的闪点大于230℃。

9、还公开了通过如本文所公开的等温淬火工艺形成的贝氏体部件。等温淬火工艺包括:在真空炉的真空室中加热金属部件以将金属部件的内部温度升高至奥氏体化温度;将金属部件从真空室转移至真空炉的淬火室;在淬火室的淬火储存器内的维持在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的油中对金属部件进行淬火;以及在预定时间段之后从淬火室移除贝氏体部件。贝氏体部件的硬度在50hrc与60hrc之间,没有可见的残余奥氏体,并且贝氏体部件的表面没有由于氧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缺陷。在一些实例中,贝氏体部件的表面没有由于氧化而形成的在10倍放大率下可见的缺陷。

10、在一些实例中,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具有至少约200℃的下限阈值。在一些实例中,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具有等于或小于约230℃的上限阈值。在一些实例中,金属部件为含有至少0.4%碳的钢合金,并且金属部件的奥氏体化温度在815℃与880℃之间。在一些实例中,该工艺包括在加热金属部件期间将碳引入到真空室中以产生表面硬化贝氏体部件,其中金属部件为含有0.3%或更少碳的钢合金。金属部件的奥氏体化温度可在815℃与950℃之间。

11、在一些实例中,该工艺包括在打开炉以从淬火室移除金属部件之前、期间和之后,维持惰性气体向淬火室中的流入一段时间。在一些实例中,惰性气体被构造成完全覆盖淬火储存器内的油的表面,以减少该油的氧化或降解。在一些实例中,该油的闪点大于230℃。

12、在考虑例示执行本公开的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的例示性实施方案的下列详细描述时,本公开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而易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获得贝氏体的方法,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具有至少约200℃的下限阈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具有等于或小于约230℃的上限阈值。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部件为含有至少0.4%碳的钢合金,并且所述金属部件的所述奥氏体化温度在815℃与880℃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加热所述金属部件期间将碳引入到所述真空室中以由所述金属部件产生表面硬化贝氏体,其中所述金属部件为含有0.3%或更少碳的钢合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部件的所述奥氏体化温度在815℃与950℃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打开所述炉以从所述淬火室移除所述金属部件之前、期间和之后,维持惰性气体向所述淬火室中的流入一段时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维持所述惰性气体以完全覆盖所述淬火储存器内的所述油的表面,以减少所述油的氧化或降解。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从所述淬火室移除所述金属部件之后洗涤所述金属部件。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油的闪点大于230℃。

11.一种用于通过等温淬火产生贝氏体的真空炉,所述真空炉包括: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炉,其中所述淬火室还包括升降机,所述升降机被构造成将所述金属部件从所述淬火室运送至所述淬火储存器。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真空炉,其中所述淬火室还包括气体喷射器,所述气体喷射器被构造成在打开所述炉以从所述淬火室移除所述金属部件之前、期间和之后,维持惰性气体向所述淬火室中的流入一段时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真空炉,其中所述淬火室或所述气体喷射器被构造成维持所述惰性气体以完全覆盖所述淬火储存器内的所述油的表面,以减少所述油的氧化或降解。

15.一种由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形成的贝氏体部件,其中所述贝氏体部件具有介于50HRC与60HRC之间的硬度并且无残余奥氏体,并且所述贝氏体部件的表面没有由于氧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缺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贝氏体部件,其中所述贝氏体部件的所述表面没有由于氧化而形成的在10倍放大率下可见的缺陷。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获得贝氏体的方法,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具有至少约200℃的下限阈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具有等于或小于约230℃的上限阈值。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部件为含有至少0.4%碳的钢合金,并且所述金属部件的所述奥氏体化温度在815℃与880℃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加热所述金属部件期间将碳引入到所述真空室中以由所述金属部件产生表面硬化贝氏体,其中所述金属部件为含有0.3%或更少碳的钢合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部件的所述奥氏体化温度在815℃与950℃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打开所述炉以从所述淬火室移除所述金属部件之前、期间和之后,维持惰性气体向所述淬火室中的流入一段时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维持所述惰性气体以完全覆盖所述淬火储存器内的所述油的表面,以减少所述油的氧化或降解。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从所述淬火室移除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M·阿穆斯
申请(专利权)人:康明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