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及冶炼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545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及冶炼方法,包括下炉体、预热室、炉盖和电极组件,下炉体具有熔分池;上炉体设置有从预热室内纵向延伸至熔分池的堆料空间;电极组件穿过炉盖后伸入下炉体中;热风口设置在预热室下部,用于向堆料空间的下部送入热风,对堆料空间内堆积的物料进行加热;挡料机构安装在预热室侧壁,将堆料空间分隔为上下两部,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挡料机构动作放料;出风口,设置在预热室的上部,用于换热后烟气的排出;堆料空间同时作为电弧熔炼烟气和热风向上弥散至出风口的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物料熔炼过程中,用部分热风化学能替代电能,减少电的消耗,从而实现减排和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特别是涉及一种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及冶炼方法


技术介绍

1、低碳背景下钢铁业发展面临巨大减碳压力,此外,资源条件的限制也对钢铁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目前钢铁业避开高炉的典型减碳技术路径是:氢基(或气基)竖炉-还原铁-电炉炼钢工艺。但该工艺受全球精铁矿资源量及铁矿品位约束,竖炉生产出的还原铁一般铁素含量只有80%左右,这给后续电炉炼钢工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电耗急剧上升,该类还原铁熔炼的理论电耗高达约700kwh/t(考虑炉子热效率),甚至更高,如何低成本、绿色低碳熔炼低品质直接还原铁成为一个重大挑战。

2、低品质直接还原铁要实现低成本、低碳熔炼,降低电耗是首选方向。

3、1)燃料热能转换成电能,目前国内平均效率约在40%左右,考虑电能传输损耗后(90%)、电炉热传递效率(一般50%-70%),通过燃料热值-电能-金属热量能量传递路径,金属热量/燃料热值*100%=21.6%,也就是说,电炉流程通过电流传递的总能量效率在21.6%左右。

4、该数据也表明,一种炉子,如果化学能转换成金属热效率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室的数量为一个,或者所述预热室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每个预热室至少有一组料流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炉体呈圆形,所述预热室沿下炉体周向间隔布置两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炉体呈长型,所述预热室沿下炉体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和电极组件位于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室的数量为一个,或者所述预热室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每个预热室至少有一组料流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炉体呈圆形,所述预热室沿下炉体周向间隔布置两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炉体呈长型,所述预热室沿下炉体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和电极组件位于预热室的一侧;或者预热室为两个以上,所述炉盖和电极组件位于预热室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室或堆料空间的截面呈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机构呈梳齿结构,包括主支撑梁以及连接在主支撑梁上的多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挡料臂,所述挡料臂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透气间隙,所述挡料臂伸入堆料空间进行挡料。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机构的振动方向为横向或纵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料流可控隔腔鼓风式电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和支撑架,所述挡料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支撑架直线运动或者绕一铰点摆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其明肖学文田杭亮谈存真张建张豫川李朋范学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