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5445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从1#支通道挑顶进洞开挖第一导洞;从2#支通道分别向大小里程放坡开挖第二层导洞、第三层导洞和第四层导洞;大里程第二层导洞开挖一定距离后,开挖第一层中岩柱导洞、第二层中岩柱导洞,由第一层导洞向第二层导洞放坡;左右两侧第四层导洞开挖完成后,第四层导洞洞渣回填;台车拼装,拼装完成后进行侧墙及拱部二衬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整施工步序,与传统双侧壁导坑预留中岩柱开挖工法相比工序更少、工期更快,可缩短工期至少2个月,施工成本更低、更经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具体涉及一种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1、玉带山站所处岩层地质为砂质泥岩,砂质泥岩遇水容易软化,可能会发生掌子面塌方的危险,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用水也会对围岩强度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车站开挖的稳定性。

2、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伸段玉带山站地处重庆江北区,位于南石家园小区地下,为目前亚洲最大城市轨道交通暗挖车站。该车站为地下三层暗挖车站,车站开挖采用双侧壁导坑。

3、车站初始设计为1#支通道进站挑顶完成后,开挖右侧第一、二层导洞,待施工间距达到图纸要求后,开挖左侧第一、二层导洞;车站第二层左右导洞施工距离超过2#支通道位置后,从2#支通道进车站开挖左侧大、小里程第三层导洞,待施工间距达到图纸要求后,开挖车站右侧大、小里程第三层导洞;待车站第三层左右导洞施工距离超过主通道位置后,从主通道进车站开挖右侧大、小里程第四层导洞,待施工间距达到图纸要求后,开挖车站左侧大、小里程第四层导洞,同时仰拱衬砌跟进,待衬砌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对此部位进行回填;待第四层左、右导洞回填至第三层导洞底板标高程后,由1#支通道进入车站开挖第一层核心土,第一层核心土开挖长度达到图纸要求后,放坡开挖第二层核心土,同理开挖第三层核心土,在车站小里程端组装台车,侧墙及拱顶二次衬砌跟进;车站侧墙及拱顶二次衬砌施工完成后,由主通道进入开挖第四层左右导洞回填土及核心土,同时跟进第四层核心土仰拱衬砌。

4、此工法施工时间较长,且现场施工作业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b>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以解决现有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时间长,现场施工作业繁琐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包括:

4、从1#支通道挑顶进洞开挖第一导洞;

5、从2#支通道分别向大小里程放坡开挖第二层导洞、第三层导洞和第四层导洞;

6、大里程第二层导洞开挖一定距离后,开挖第一层中岩柱导洞、第二层中岩柱导洞用于为后续施工中岩柱部分提供作业平台,由第一层导洞向第二层导洞放坡;

7、左右两侧第四层导洞开挖完成后,第四层导洞洞渣回填;

8、台车拼装,拼装完成后进行侧墙及拱部二衬施工。

9、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中,所述第二层导洞、第三层导洞和第四层导洞均采用台阶法开挖。

10、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中,所述第二层导洞、第三层导洞和第四层导洞均分两层开挖,每个工作面每次开挖不超过2m。

11、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中,所述导洞的支护完成面距离掌子面预留不超过1.5m。

12、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中,所述第二层导洞、第三层导洞和第四层导洞均采用台阶法开挖包括:采用两边放坡中间拉槽的方式,左、右两边预留不小于1m的原状围岩。

13、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中,所述施工工艺还包括:取消车站主体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导洞临时横撑喷射混凝土和钢筋网片,保留型钢支撑及纵向连接筋。

14、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中,开挖的第一层中岩柱导洞深度至少为60m。

15、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中,在二衬施工完成后,二衬完成面距中岩柱掌子面距离调整为至少60m。

16、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中,左右两侧第三层导洞开挖完成后,开挖中岩柱部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导洞,且由第二层导洞向第三层导洞放坡。

17、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中,进行左右两侧第四层导洞开挖完成后,第四层导洞洞渣回填具体包括:

18、左右两侧第四层导洞开挖完成后,第四层导洞洞渣仰拱回填高度。

1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施工步序,由原来1#支通道开挖第一、二层导洞调整为2#支通道分别向大小里程放坡开挖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导洞;由原来第三层左右两侧导洞开挖完成后,进行第一层、第二层中岩柱开挖,调整为大里程第二层导洞开挖一定距离后,开挖第一层、第二层中岩柱导洞;调整第四层导洞洞渣回填高度,由之前的第四层到导洞全部回填调整为施工至仰拱回填高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与传统双侧壁导坑预留中岩柱开挖工法相比工序更少、工期更快,可缩短工期至少2个月,施工成本更低、更经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导洞、第三层导洞和第四层导洞均采用台阶法开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导洞、第三层导洞和第四层导洞均分两层开挖,每个工作面每次开挖不超过2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洞的支护完成面距离掌子面预留不超过1.5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导洞、第三层导洞和第四层导洞均采用台阶法开挖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工艺还包括:取消车站主体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导洞临时横撑喷射混凝土和钢筋网片,保留型钢支撑及纵向连接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开挖的第一层中岩柱导洞深度至少为60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二衬施工完成后,二衬完成面距中岩柱掌子面距离调整为至少60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第三层导洞开挖完成后,开挖中岩柱部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导洞,且由第二层导洞向第三层导洞放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进行左右两侧第四层导洞开挖完成后,第四层导洞洞渣回填具体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导洞、第三层导洞和第四层导洞均采用台阶法开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导洞、第三层导洞和第四层导洞均分两层开挖,每个工作面每次开挖不超过2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洞的支护完成面距离掌子面预留不超过1.5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导洞、第三层导洞和第四层导洞均采用台阶法开挖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地层超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施工工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坤刘广赵志民缪振畴刘晓贺王猛董富杰石函松李彦强王明辉王志刚任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