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化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509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12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化成装置,所述负压化成装置包括储液装置和负压装置,储液装置通过管路连接负压装置;储液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靠近储液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控制件,且出液管的出口端用于连接至电池的注液口内;出液管上或电池的注液口处设置有支管路,支管路的出口端回流连接至储液装置内,且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件。本技术的负压化成装置,能快速地排出电池化成产生的气体,利于电池形成稳定的SEI膜,保证电池性能,且抽出的电解液可以保存在储液装置中,避免电解液阻塞支管路,保证排气效率,化成结束后,储液装置内的电解液可以回流至电池内,实现化成工序中电解液的低损耗,避免增加电池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方形电池或圆柱电池的化成设备,涉及一种负压化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改善失液量的负压化成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锂离子电池正朝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方向发展。方形或圆柱锂电池在首次化成形成sei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这些气体将会导致电解液外溢、壳体鼓胀以及负极极片产生黑斑,进而影响电池的化成效果和电性能等。

2、现有技术中采用负压化成装置及时排尽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虽然能够将气体完全抽离出电池外,但往往这些气体也会携带部分电解液被抽出电池,并排至废液缸,损耗电解液,且导致电池的制造成本增加。因此,亟需设计开发一种负压化成装置,使其既能高效地排尽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又能实现电解液低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化成装置,在本技术中,通过储液装置和负压装置的配合设置,能够快速地排出电池化成产生的气体,有利于电池形成稳定的sei膜,保证电池性能,且抽出的电解液可以保存在储液装置中,避免电解液阻塞支管路,保证了排气效率,化成结束后,储液装置内的电解液可以回流至电池内,实现了化成工序中电解液的低损耗,避免增加电池的制造成本。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化成装置,所述负压化成装置包括储液装置和负压装置,所述储液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负压装置;所述储液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靠近所述储液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控制件,且所述出液管的出口端用于连接至电池的注液口内;所述出液管上或所述电池的注液口处设置有支管路,所述支管路的出口端回流连接至所述储液装置内,且所述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件。

4、在本技术中,通过储液装置和负压装置的配合设置,能快速地排出电池化成产生的气体,利于电池形成稳定的sei膜,保证电池性能,且抽出的电解液可以保存在储液装置中,避免电解液阻塞支管路,保证排气效率,化成结束后,储液装置内的电解液可以回流至电池内,实现化成工序中电解液的低损耗,避免增加电池的制造成本。

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负压装置的型号、材质、负压的具体参数手段等不做特殊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应性调整。其中,负压装置的真空度要求≤-0.09mpa。

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压化成装置还包括连接至所述负压装置的出口端的尾气处理装置。

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尾气处理装置的型号、材质、数量以及处理什么气体等不做特殊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应性调整。其中,尾气处理装置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吸附剂吸附或者催化燃烧等。

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液装置为储液杯。

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储液杯的材质、容量等不做特殊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应性调整。

1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液杯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包括大直径端和小直径端,所述小直径端的出口处设置有所述出液管;且所述支管路的出口端回流连接至所述锥形结构的上方。

1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锥形结构的内表面光滑。

1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储液杯的底部为锥形结构,且锥形结构的内表面光滑,使得电解液不会黏附在储液杯壁上,可以更有利于电解液回流至电池内。

1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锥形结构和水平面的夹角为45~80°,例如可以是45°、50°、55°、60°、65°、70°、75°、8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14、本技术限定了锥形结构和水平面的夹角为45~80°,指的是锥面的倾斜角为45~80°,在此范围内可以使得电解液不会黏附在储液杯的内壁上,可以更有利于电解液回流至电池内;若倾斜角小于45°,电解液与储液杯的内壁的摩擦力大于电解液在沿杯壁平面上的重力分力,会导致电解液附着在储液杯的内壁上,无法完全回流至电池内。

1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控制件为回流阀,所述第一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储液装置内的液体回流至电池内。

1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回流阀的材质、型号、数量等不做特殊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应性调整。其中,回流阀可以是弹簧式回流阀,也可以是杆式回流阀。

1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控制件为抽气阀,所述第二控制件用于控制抽取电池内的气体至所述储液装置内。

1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抽气阀的材质、型号、数量等不做特殊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应性调整。其中,抽气阀可以是闸阀或旋塞阀等。

1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液管的出口端设置有压件,所述压件用于连接电池的注液口,且压紧密封所述出液管和注液口的连接处。

2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件为胶嘴,所述胶嘴扣合连接所述出液管的出口端。

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胶嘴的材质、型号、数量以及密封方式等不做特殊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应性调整。其中,胶嘴的形状可以是锥形或圆柱形。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3、在本技术中,通过储液装置和负压装置的配合设置,能快速地排出电池化成产生的气体,利于电池形成稳定的sei膜,保证电池性能,且抽出的电解液可以保存在储液装置中,避免电解液阻塞支管路,保证排气效率,化成结束后,储液装置内的电解液可以回流至电池内,实现化成工序中电解液的低损耗,避免增加电池的制造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化成装置包括储液装置和负压装置,所述储液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负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化成装置还包括连接至所述负压装置的出口端的尾气处理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装置为储液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杯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包括大直径端和小直径端,所述小直径端的出口处设置有所述出液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结构的内表面光滑。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结构和水平面的夹角为45~80°。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件为回流阀,所述第一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储液装置内的液体回流至电池内。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件为抽气阀,所述第二控制件用于控制抽取电池内的气体至所述储液装置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的出口端设置有压件,所述压件用于连接电池的注液口,且压紧密封所述出液管和注液口的连接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件为胶嘴,所述胶嘴扣合连接所述出液管的出口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化成装置包括储液装置和负压装置,所述储液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负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化成装置还包括连接至所述负压装置的出口端的尾气处理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装置为储液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杯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包括大直径端和小直径端,所述小直径端的出口处设置有所述出液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结构的内表面光滑。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负压化成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洪毛文峰李冠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