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载火箭舱体制造,具体地,涉及运载火箭舱体柔性装配型架及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机械加工、装配制造领域,一般均需要借助通用或专用的工装夹具,利用手工或设备完成产品的制造。在运载火箭铆接舱体(箱间段、级间段、后过渡段、尾段等结构件)装配领域,由于舱体直径尺寸大,必须借助工装—装配型架才能够完成装配,实现产品的保形控性。铆接舱体在零件加工、组件装配、舱体部件装配等不同工序需要不同的工艺装备,且尺寸大、重量大,造成场地占用严重、研制成本剧增。以现役火箭尾段为例,其上、下端框(多为l型)装配及对接面制孔采用2个钻模实现,每个钻模直径近4m,费用约15万元;四层中间框(多为ω型、t型、丁字型)采用1个框装夹具实现,费用约10万元;尾段装配所需的装配型架,费用约60万元。可以看出,对单独一个尾段而言,其最基础的工装投入就达100万元,场地至少需要120平方米,将导致巨大的经费投入。尤其在型号预研阶段,控制成本及场地意义重大,开展柔性化装配型架及工艺设计势在必行。
2、传统的铆接装配型架一般仅能实现舱体的架上装配,而无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载火箭舱体柔性装配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盘(1)、支撑盘(2)、支臂(3)、过渡筒(4)、接头(5)、踏板(6)、基础筒(7)以及下盘(8),所述过渡筒(4)连接于所述基础筒(7)上,所述过渡筒(4)一端连接于所述下盘(8)上,所述过渡筒(4)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盘(2)底部,所述支撑盘(2)顶部连接所述上盘(1),所述支撑盘(2)和所述过渡筒(4)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基础筒(7)上,所述踏板(6)分别连接所述过渡筒(4)和所述基础筒(7),所述支臂(3)上设有所述接头(5),所述支臂(3)、所述基础筒(7)、所述接头(5)连接于所述下盘(8)上,所述下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载火箭舱体柔性装配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盘(1)、支撑盘(2)、支臂(3)、过渡筒(4)、接头(5)、踏板(6)、基础筒(7)以及下盘(8),所述过渡筒(4)连接于所述基础筒(7)上,所述过渡筒(4)一端连接于所述下盘(8)上,所述过渡筒(4)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盘(2)底部,所述支撑盘(2)顶部连接所述上盘(1),所述支撑盘(2)和所述过渡筒(4)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基础筒(7)上,所述踏板(6)分别连接所述过渡筒(4)和所述基础筒(7),所述支臂(3)上设有所述接头(5),所述支臂(3)、所述基础筒(7)、所述接头(5)连接于所述下盘(8)上,所述下盘(8)底部固定于地面上,通过所述上盘(1)、所述支臂(3)、所述接头(5)以及所述下盘(8)实现舱体部件的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火箭舱体柔性装配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1)包括盘体(101)、上挡块(102)以及吊环(103),所述上挡块(102)周向设置于所述盘体(101)上,所述盘体(101)上刻有接板位置线,所述吊环(103)均匀分布于所述盘体(1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火箭舱体柔性装配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盘(8)包括平台(801)、下挡块(802)、凹槽(803)以及第一定位块(804),所述下挡块(802)周向分布于所述平台(801)上,所述平台(801)上设有凹槽(803),所述第一定位块(804)位于所述平台(801)中心位置,所述基础筒(7)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块(804)定位于所述平台(8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火箭舱体柔性装配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筒(4)包括第一筒体(401)、第一筋条(402)、第一调平块(403)、上定位槽(404)以及下定位槽(405),所述第一筒体(401)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工作面和下工作面,所述第一筋条(402)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筒体(401)上,且所述第一筋条(40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工作面和所述下工作面上,所述上工作面上设有多个所述上定位槽(404),所述第一调平块(403)均匀分布于所述上工作面底部,所述下工作面上设有多个所述下定位槽(405),所述第一筋条(402)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筋条(402)通过通孔与所述踏板(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莹,王良,张峰,沈宏华,顾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