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486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车辆,其中,电机包括:壳体;转子,转子具有沿中心轴线配置的转轴;定子,设于壳体内,定子与转子径向对置配置;汇流排;壳体的底壁上设有第一轴承室;壳体的顶壁上设有第二轴承室;电机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转轴的第一端穿过第一轴承,转轴的第二端穿过第二轴承;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定子骨架和定子绕组,沿电机的轴向,定子骨架分别伸出定子铁芯的第一端和定子铁芯的第二端,汇流排与伸出定子铁芯第二端的部分定子骨架相连接;第二轴承室与汇流排的至少一部分沿电机的径向重叠。由于第二轴承室的与汇流排沿径向重叠,减少电机轴向的长度,减小电机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1、在车辆中,由于电机的尺寸较大,在安装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对于电机的拆装、维护会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如何减小电机的体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有鉴于此,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机,包括:壳体;转子,转子具有沿中心轴线配置的转轴;定子,设于壳体内,定子与转子径向对置配置;汇流排;壳体的底壁上设有第一轴承室,第一轴承室设有第一通孔;壳体的顶壁上设有第二轴承室,第二轴承室设有第二通孔;电机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位于第一轴承室内,转轴的第一端穿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位于第二轴承室内,转轴的第二端穿过第二轴承;定子包括:定子铁芯,连接于壳体;定子骨架,与定子铁芯相连接,汇流排与定子骨架相连接;定子绕组,绕设于定子骨架上;沿电机的轴向,定子骨架分别伸出定子铁芯的第一端和定子铁芯的第二端,汇流排与伸出定子铁芯第二端的部分定子骨架相连接;第二轴承室与汇流排的至少一部分沿电机的径向重叠。

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壳体的底壁上加工成型有第一轴承室,第一轴承安装至第一轴承室内,第一轴承与第一轴承室为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确保第一轴承能够紧固安装于第一轴承室内。转轴的第一端穿过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对转轴的第一端起到承载作用。第一轴承包括:内圈、滚动体和外圈,外圈与第一轴承室的内壁相接触,且外圈与第一轴承室的内壁相对固定,使得外圈不会发生转动。内圈与转轴相连接,在转轴转动时,内圈随转轴一同转动。在壳体的顶壁上加工成型有第二轴承室,第二轴承安装至第二轴承室内,第二轴承与第二轴承室为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确保第二轴承能够紧固安装于第二轴承室内。转轴的第二端穿过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对转轴的第二端起到承载作用。第二轴承包括:内圈、滚动体和外圈,外圈与第二轴承室的内壁相接触,且外圈与第二轴承室的内壁相对固定,使得外圈不会发生转动。内圈与转轴相连接,在转轴转动时,内圈随转轴一同转动。

4、定子绕组绕设在定子骨架上,在完成定子绕组和定子骨架的装配后,定子绕组伸出定子骨架的轴向两端。汇流排安装在定子骨架上,具体地,汇流排包括底座和端子,底座安装在定子骨架上,端子与定子绕组电连接。端子还与电机的控制器电连接,从而在控制器、端子和定子绕组之间实现电连接。

5、定子铁芯通常为环形结构,因此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定子骨架同样为环形结构。定子骨架的一部分伸出定子铁芯的第一端,伸出定子铁芯第一端的部分定子骨架与第一轴承室沿电机的径向重叠,即,第一轴承室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定子骨架的环形区域内,通过这种布置方式可以减少电机轴向上的长度。

6、定子铁芯通常为环形结构,因此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定子骨架同样为环形结构,汇流排安装在定子骨架上,汇流排同样为环形结构。汇流排与第二轴承室沿电机的径向重叠,即,第二轴承室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汇流排的环形区域内,通过这种布置方式可以减少电机轴向上的长度。

7、示例性地,设汇流排沿轴向上的长度为b4,第二轴承室沿轴向上的长度为b5,当汇流排和第二轴承室沿电机的轴向依次布置的情况下,汇流排和第二轴承室占用电机轴向上的长度b6=b4+b5。而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第二轴承室的至少一部分与汇流排沿径向重叠,则汇流排和第二轴承室占用电机轴向上的长度必然小于b6,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电机,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减少了轴向上的长度,能够减小电机的体积,有利于实现电机的小型化。对于相同的装配空间,在电机占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方便工作人员对装配空间内的电机进行拆装、维护,有利于提高对电机的使用便利性。而且,通过减小电机的体积,能够减小电机在车辆上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以为其它部件的装配提供空间。

8、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轴承室与伸出定子铁芯第二端的部分定子骨架沿电机的径向重叠。

10、在该技术方案中,伸出定子铁芯第二端的部分定子骨架与第二轴承室沿电机的径向重叠,即,第二轴承室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定子骨架的环形区域内,通过这种布置方式可以减少电机轴向上的长度。

11、示例性地,设定子骨架沿轴向上的长度为b7,第二轴承室沿轴向上的长度为b8,当定子骨架和第二轴承室沿电机的轴向依次布置的情况下,汇流排和第二轴承室占用电机轴向上的长度b9=b7+b8。而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第二轴承室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骨架沿径向重叠,则定子骨架和第二轴承室占用电机轴向上的长度必然小于b6,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电机,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减少了轴向上的长度,能够减小电机的体积,有利于实现电机的小型化。对于相同的装配空间,在电机占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方便工作人员对装配空间内的电机进行拆装、维护,有利于提高对电机的使用便利性。而且,通过减小电机的体积,能够减小电机在车辆上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以为其它部件的装配提供空间。

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轴承室与伸出定子铁芯第一端的部分定子骨架沿电机的径向重叠。

13、在该技术方案中,示例性地,设定子骨架沿轴向上的长度为b1,第一轴承室沿轴向上的长度为b2,当定子骨架和第一轴承室沿电机的轴向依次布置的情况下,定子骨架和第一轴承室占用电机轴向上的长度b3=b1+b2。而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第一轴承室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骨架沿径向重叠,则定子骨架和第一轴承室占用电机轴向上的长度必然小于b3,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电机,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减少了轴向上的长度,能够减小电机的体积,有利于实现电机的小型化。对于相同的装配空间,在电机占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方便工作人员对装配空间内的电机进行拆装、维护,有利于提高对电机的使用便利性。而且,通过减小电机的体积,能够减小电机在车辆上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以为其它部件的装配提供空间。

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轴承室与定子骨架重叠部分的轴向长度为l1,第一轴承室的第一端面朝向转子,第一端面与底壁的最小轴向间距为l2,0.6≤l1/l2≤0.75。

15、在该技术方案中,如果第一轴承室与定子骨架重叠的轴向长度过小,就会导致第一轴承室与定子骨架占用电机轴向上的空间较大。如果第一轴承室与定子骨架重叠的轴向长度过大,就会导致转子与壳体的底壁间距较小,壳体可能会对转子的转动产生干涉。因此,需要对第一轴承室与定子骨架重叠部分的轴向长度的范围进行限定。

16、为了准确地确定电机中各部件的装配尺寸,需要对第一轴承室与定子骨架重叠部分的轴向长度进行确定。当电机的尺寸不同时,第一轴承室与定子骨架重叠部分的轴向长度也是按比例发生变化的,因此不能单纯的通过数值限定第一轴承室与定子骨架重叠部分的轴向长度的尺寸范围。

17、随着电机尺寸发生变化,轴承的尺寸需要按比例发生变化,因此第一轴承室的尺寸也会发生变化,即,第一轴承室的尺寸与电机的尺寸相关联。可以将第一轴承室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18.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1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前坚徐浩扬施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