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设置在有压泄水道出口的导水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456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设置在有压泄水道出口的导水板,该导水板设置在有压泄水道出水口弧形工作闸门后底板和顶板的延伸段上或侧墙的延伸段上,底板和顶板上的延伸段为突扩延伸段或非突扩延伸段,导水板始于延伸段中段并沿出水方向逐渐使水流通道的高度减小,而侧墙的延伸段为突扩延伸段,导水板始于突扩延伸段中段并沿出水方向逐渐使水流通道收窄。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水板形式多样,其既可以改变经有压泄水道挑射出去的水舌形态,又可以将水流导至适合的地方入水,与其它泄洪设施的入水点分开,实现分散分区入水,因而可在避免出射水流直接冲击两岸的同时,达到分散分区入水消能的目的,进而有效的减弱了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冲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压泄水道出口的导水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设置在有压泄水 道出口的导水板。
技术介绍
高坝坝身泄洪时,根据其主要使用目的,如降低库水位、排沙、或者放空水库,常常 在高坝坝身的不同部位上修建中孔、深孔或底孔等泄水建筑物。这些泄水建筑物运行时,由 于库区水位一般远远高于其顶部高程,因此常将其穿过坝体段设计为有压形式,并在坝体 下游出水口侧设置弧形工作闸门。当闸门开启后,水流直接挑射至空中自然下落,进入下游 河道,如图1、2所示。这种挑流消能的布置形式虽然具有布置简单,泄水建筑物工程量较 少,可以大大节约工程投资,缩短工程周期,尤其是当水库建在比较开阔的河段,如三峡水 电站,其泄水前沿(供布置泄水建筑物的坝段)较宽时,采用这种布置形式一般可完全满足 设计要求,但是若单孔的泄洪流量较大,水流也会对河道造成集中冲刷,尤其当水库建在比 较狭窄的峡谷河段时,由于水舌挑射出泄水建筑物后会自然扩散,可能会冲击两岸,若采用 向心布置,又会使水舌入水区域过于集中,对下游河道造成比较严重的冲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设置在有压泄水道出口的导水板,该 导水板可根据水库建造的周边环境、地质状况以及泄水道出口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结构形 式,来改变经有压泄水道挑射出去的水舌形态及入水点位置,以便分散分区消能,增加水舌 的入水面积,从而有效减弱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冲刷,并且避免水流直射冲击两岸。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设置在有压泄水道出口的导水板,该导水板设置在有压泄水道出水口 弧形工作闸门后底板和顶板的延伸段上或侧墙的延伸段上,底板和顶板上的延伸段为突扩延 伸段或非突扩延伸段,导水板始于延伸段中段并沿出水方向逐渐使水流通道的高度减小,而侧 墙的延伸段为突扩延伸段,导水板始于突扩延伸段中段并沿出水方向逐渐使水流通道收窄。设置在有压泄水道出口底板和顶板延伸段上的导水板为同时设置。如有压泄水道 出口位于大坝中间或比较开阔的河段而单孔的泄洪流量较大时,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导 水板,以将水流约束成扁平状散射出泄水道后自然扩散,避免单孔泄洪流量较大,水流对河 道造成的集中冲刷。设置在有压泄水道出口侧墙延伸段上的导水板可以在一侧设置或两侧同时设置。 如有压泄水道出口位于大坝两侧,离岸边近时,为了约束水流挑射出泄水道后左或右岸自 然扩散,冲击两岸,可以只在一侧的侧墙延伸段上设置导水板。如有压泄水道出口位于大坝 其它位置时,可以在侧墙延伸段的两侧都设置,以约束水流挑射出泄水道后的水舌形态。设置在有压泄水道出口底板和顶板延伸段上的导水板与侧墙延伸段上导水板内 侧(与水流接触的一侧)均为直线或曲线。一般来说当不需改变水流的方向时,可采用内 侧为直线的导水板,当需改变水流的方向时,可采用内侧为曲线的导水板。另外,同时设置在底板和顶板延伸段上的导水板与侧墙延伸段上两侧同时设置的 导水板可为对称设置或不对称设置。对称设置是指顶板和底板上下或侧墙两侧同时设置的 导水板内侧均为直线或曲线,且其长度或弯曲的方向和弧度均相同。不对称设置是指两侧 同时设置时,一侧的导水板内侧为直线,另一侧的内侧为曲线,以调整水流挑射的方向,或 两侧的导水板内侧均为直线,但长度不一致,或两侧的导水板内侧均为曲线,但弯曲的方向 和弧度不相同。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水板形式多样,其既可以改变经有压泄水道挑射出去的水 舌形态,又可以将水流导至适合的地方入水,与其它泄洪设施的入水点分开,实现分散分区 入水,因而可在避免出射水流直接冲击两岸的同时,达到分散分区入水消能的目的,进而有 效的减弱了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冲刷。2、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水板形式多样,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变化形式的选 择和组合,因而不仅适用于位于狭窄河谷地段或比较开阔的河段,泄洪流量又较大的坝体 中,而且可以在所有水工建筑物的有压泄水道中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有压泄水道体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有压泄水道体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在有压泄水道出口底板和顶板延伸段上的导水板内侧 为直线的导水板体型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在有压泄水道出口底板和顶板延伸段上的导水板内侧 为曲线的导水板体型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在有压泄水道出口底板和顶板延伸段上的导水板内侧 为非对称直线的导水板体型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在有压泄水道出口底板和顶板延伸段上的导水板内侧为非 对称曲线的导水板体型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在有压泄水道出口底板延伸段上的导水板内侧为直线,而顶 板延伸段上的导水板内侧为曲线的导水板体型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在有压泄水道出口底板延伸段上的导水板内侧(与水流接触 的一侧)为曲线,而顶板延伸段上的导水板内侧为直线的导水板体型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在有压泄水道出口侧墙延伸段上两侧同时对称设置的 内侧为直线的导水板体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在有压泄水道出口侧墙延伸段上两侧同时对称设置的 内侧为曲线的导水板体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在有压泄水道出口侧墙延伸段上两侧同时非对称设置 的内侧为曲线的导水板体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在有压泄水道出口侧墙延伸段上两侧同时非对称设置 的内侧为直线的导水板体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在有压泄水道出口侧墙延伸段上两侧同时非对称设置的内侧一侧为直线,一侧为曲线的导水板体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在有压泄水道出口侧墙延伸段上一侧设置的内侧为直 线的导水板体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在有压泄水道出口侧墙延伸段上一侧设置的内侧为曲 线的导水板体型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进一步说明,但所给出的实施例不能理 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因而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和设计思想 所作出的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也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在坝体1有压泄水道出口闸门2后底板3和顶板4延伸段上采用的是 对称设置内侧均为直线收缩的导水板6,即该导水板6的长度相等,并始于突扩延伸段中段 后沿出水方向逐渐使水流通道收窄,如图3所示。该结构形式的导水板6可设置在坝体中 段有压泄水道出口或比较开阔的河段上。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坝体1有压泄水道出口闸门2后底板3和顶板4延伸段上采用的是 对称设置内侧均为曲线收缩的导水板6,即该导水板6的长度、弯曲的方向和弧度相同,并 始于突扩延伸段中段后沿出水方向逐渐使水流通道收窄,如图4所示。该结构形式的导水 板6可设置在坝体中段有压泄水道出口或比较开阔的河段上。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坝体1有压泄水道出口闸门2后底板3和顶板4延伸段上采用的是 非对称设置内侧均为直线收缩的导水板6,即该导水板6的长度不同、弯曲的方向和弧度相 同,并始于突扩延伸段中段后沿出水方向逐渐使水流通道收窄,如图5所示。该结构形式的 导水板6可设置在坝体中段有压泄水道出口或比较开阔的河段上。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在坝体1有压泄水道出口闸门2后底板3和顶板4延伸段上采用的是 非对称设置内侧均为曲线收缩的导水板6,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在有压泄水道出口的导水板,该导水板(6)设置在有压泄水道出水口弧形工作闸门(2)后底板(3)和顶(4)的延伸段上或侧墙(5)的延伸段上,底板(3)和顶板(4)上的延伸段为突扩延伸段或非突扩延伸段,导水板(6)始于延伸段中段并沿出水方向逐渐使水流通道的高度减小,而侧墙(5)的延伸段为突扩延伸段,导水板(6)始于突扩延伸段中段并沿出水方向逐渐使水流通道收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唯临邓军周钟刘善均王韦张建民曲景学饶宏玲田忠张法星陈华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