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硬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421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场地硬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场地硬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该硬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自上而下依次形成相互连接的面层、渗水层和防水层,面层与防水层之间设有硬化介质,硬化介质与水混合发生水合反应生成硬化层;渗水层处设有多个渗水钉,渗水钉用于将水自渗水层上端导流至渗水层下端。该制造方法用于制造该硬化装置。该使用方法基于该硬化装置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较佳地实现场地硬化,且较佳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场地硬化,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场地硬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场地硬化使指在生产活动中需要对一些基础较软的地面进行硬化以满足生产需要,目前常用的场地硬化方法主要是浇筑混凝土,该方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场地硬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场地硬化装置,其包括: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自上而下依次形成相互连接的面层、渗水层和防水层,面层与防水层之间设有硬化介质,硬化介质与水混合发生水合反应生成硬化层;渗水层处设有多个渗水钉,渗水钉用于将水自渗水层上端导流至渗水层下端。

3、本专利技术中,水能够通过面层渗入至渗水层,硬化介质能够与水发生水合反应以生成硬化层,从而实现装置本体的硬化;渗水钉能够将水从渗水层上方导流至渗水层下方,故而渗水层下方的硬化介质也能够较佳的与水混合生成硬化层,同时渗水钉能够较佳的支撑面层,使硬化介质在水合反应过程中减少面层变形对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00),装置本体(100)自上而下依次形成相互连接的面层(110)、渗水层(120)和防水层(140),面层(110)与防水层(140)之间设有硬化介质,硬化介质与水混合发生水合反应生成硬化层(130);渗水层(120)处设有多个渗水钉(250),渗水钉(250)用于将水自渗水层(120)上端导流至渗水层(120)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面层(110)材质为土工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渗水钉(250)包括沿高度方向一体设置的配合部(251)和固定部(25...

【技术特征摘要】

1.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00),装置本体(100)自上而下依次形成相互连接的面层(110)、渗水层(120)和防水层(140),面层(110)与防水层(140)之间设有硬化介质,硬化介质与水混合发生水合反应生成硬化层(130);渗水层(120)处设有多个渗水钉(250),渗水钉(250)用于将水自渗水层(120)上端导流至渗水层(120)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面层(110)材质为土工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渗水钉(250)包括沿高度方向一体设置的配合部(251)和固定部(252),配合部(251)用于与面层(110)和渗水层(120)配合,固定部(252)用于与硬化层(130)配合;渗水钉(250)沿轴向形成贯穿的导水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合部(251)包括呈圆柱状的配合片(2511),固定部(252)包括沿配合片(2511)周向形成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远严宇超贾宏生王开库丁光正刘云飞程攀胡斌胡广润王圣昌佘亚江孟文志孙东山曾天舒陈树卿邹廷玉王佳乐邹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