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场地硬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场地硬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4212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场地硬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场地硬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该硬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自上而下依次形成相互连接的面层、渗水层和防水层,面层与防水层之间设有硬化介质,硬化介质与水混合发生水合反应生成硬化层;渗水层处设有多个渗水钉,渗水钉用于将水自渗水层上端导流至渗水层下端。该制造方法用于制造该硬化装置。该使用方法基于该硬化装置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较佳地实现场地硬化,且较佳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场地硬化,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场地硬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场地硬化使指在生产活动中需要对一些基础较软的地面进行硬化以满足生产需要,目前常用的场地硬化方法主要是浇筑混凝土,该方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场地硬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场地硬化装置,其包括: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自上而下依次形成相互连接的面层、渗水层和防水层,面层与防水层之间设有硬化介质,硬化介质与水混合发生水合反应生成硬化层;渗水层处设有多个渗水钉,渗水钉用于将水自渗水层上端导流至渗水层下端。

3、本专利技术中,水能够通过面层渗入至渗水层,硬化介质能够与水发生水合反应以生成硬化层,从而实现装置本体的硬化;渗水钉能够将水从渗水层上方导流至渗水层下方,故而渗水层下方的硬化介质也能够较佳的与水混合生成硬化层,同时渗水钉能够较佳的支撑面层,使硬化介质在水合反应过程中减少面层变形对最终硬化层表面的影响。

4、作为优选,面层材质为土工布。

5、本专利技术中,土工布造价较低,且吸水性好,能够较佳地将水渗入硬化腔。

6、作为优选,渗水钉包括沿高度方向一体设置的配合部和固定部,配合部用于与面层和渗水层配合,固定部用于与硬化层配合;渗水钉沿轴向形成贯穿的导水流道。

7、本专利技术中,配合部能够与面层和渗水层粘接,固定部能够与硬化层结合,故而能够较佳的实现固定部的支撑作用;导水通道能够将水从面层导流至渗水层下方,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渗水层下方硬化介质发生水合反应。

8、作为优选,配合部包括呈圆柱状的配合片,固定部包括沿配合片周向形成呈弧形的固定条,固定条收缩形成锥面,固定条具有凸面和凹面,凸面宽度方向两端沿径向形成导流条。

9、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配合片,能够较佳地与面层和渗水层粘接配合通过设置固定条,较佳地实现了与硬化层的配合。

10、作为优选,导水流道包括形成于配合片处的第一子流道,所有凹面共同形成第二子流道,第一子流道与第二子流道连通;相邻导流条形成第三子流道,第三子流道与第二子流道连通。

1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子流道、第二子流道和第三子流道,较佳的实现了水子面层至渗透层下方的导流。

12、作为优选,硬化介质为干混凝土混合料。

13、本专利技术中,干混凝土混合料具有较佳的吸水性并且在凝固后具有较佳的刚性,故而能够实现地面的硬化。

14、作为优选,渗水层为聚乙烯和聚丙烯材料编织而成。

15、本专利技术中,聚乙烯与聚丙烯的吸水性较差,故而聚乙烯和聚丙烯材料编织后具有较佳的透水性,故而水能够较佳的穿透渗透层。

16、作为优选,防水层的材质为聚氯乙烯。

17、本专利技术中,聚氯乙烯具有较佳的防水性,能够较佳地将水滞留在硬化腔内。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场地硬化装置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9、步骤s1:利用模具注塑生产渗水钉;

20、步骤s2:铺设防水层,在防水层上铺设硬化介质后铺设渗水层,在渗水层处垂直植入渗水钉;

21、步骤s3:在渗水层上在铺设硬化介质;

22、步骤s4:在渗水层表面铺设面层。

2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述步骤能够较佳的生产场地硬化装置。

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场地硬化装置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25、步骤s1:使用三七灰土夯实待铺设地面形成基底;

26、步骤s2:在基底上铺设装置本体,防水层朝向地面;

27、步骤s3:使用铆钉将装置本体与地面固定配合;

28、步骤s4:浇水浸透装置本体,等待装置主体自然风干。

29、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述步骤能够较佳地使装置本体与地面结合并且使装置主体内的水合反应完全;故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地面硬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00),装置本体(100)自上而下依次形成相互连接的面层(110)、渗水层(120)和防水层(140),面层(110)与防水层(140)之间设有硬化介质,硬化介质与水混合发生水合反应生成硬化层(130);渗水层(120)处设有多个渗水钉(250),渗水钉(250)用于将水自渗水层(120)上端导流至渗水层(120)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面层(110)材质为土工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渗水钉(250)包括沿高度方向一体设置的配合部(251)和固定部(252),配合部(251)用于与面层(110)和渗水层(120)配合,固定部(252)用于与硬化层(130)配合;渗水钉(250)沿轴向形成贯穿的导水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合部(251)包括呈圆柱状的配合片(2511),固定部(252)包括沿配合片(2511)周向形成呈弧形的固定条(2521),固定条(2521)收缩形成锥面(2522),固定条(2521)具有凸面(2523)和凹面(2524),凸面(2523)宽度方向两端沿径向形成导流条(25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水流道包括形成于配合片(2511)处的第一子流道,所有凹面(2524)共同形成第二子流道,第一子流道与第二子流道连通;相邻导流条(2525)形成第三子流道,第三子流道与第二子流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硬化介质为干混凝土混合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渗水层(120)为聚乙烯和聚丙烯材料编织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水层(140)的材质为聚氯乙烯。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00),装置本体(100)自上而下依次形成相互连接的面层(110)、渗水层(120)和防水层(140),面层(110)与防水层(140)之间设有硬化介质,硬化介质与水混合发生水合反应生成硬化层(130);渗水层(120)处设有多个渗水钉(250),渗水钉(250)用于将水自渗水层(120)上端导流至渗水层(120)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面层(110)材质为土工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渗水钉(250)包括沿高度方向一体设置的配合部(251)和固定部(252),配合部(251)用于与面层(110)和渗水层(120)配合,固定部(252)用于与硬化层(130)配合;渗水钉(250)沿轴向形成贯穿的导水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场地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合部(251)包括呈圆柱状的配合片(2511),固定部(252)包括沿配合片(2511)周向形成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远严宇超贾宏生王开库丁光正刘云飞程攀胡斌胡广润王圣昌佘亚江孟文志孙东山曾天舒陈树卿邹廷玉王佳乐邹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