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4110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44
本技术涉流体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射流泵。射流泵包括:工作流体管;被吸流体通路,被吸流体通路环绕于工作流体的周向外部,沿被吸流体通路的长度方向上,被吸流体通路的内壁向外突出形成多个阻流凹槽,阻流凹槽内形成有阻流弧面,阻流弧面的开口朝向所述被吸流体管的出口端,阻流凹槽适于限制被吸流体由被吸流体通路的出口端向进口端流动;喉管,工作流体管的出口端和被吸流体通路的出口端均与喉管的一端连通,本技术通过在被吸流体通路上设置阻流凹槽,阻止流体由出口端向进口端倒流,避免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体机械,具体涉及射流泵


技术介绍

1、射流泵设有运动部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加工容易和便于维护等优点,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电力、石化、水利等领域。射流泵中工作流体高速喷出时,在喉管入口处因周围的空气被射流卷走而形成真空,被输送的流体即被吸入,两股流体在喉管内相互掺混,彼此流体质点或微团间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交换,从而使二者的温度和速度趋于一致,使被吸流体的动能增加。

2、但当射流泵出口压力超出安全值时会导致被吸流体的位置发生倒流,在易燃、易爆、有毒、水下、放射等场合尤其需要避免该情况的发生。

3、当前射流泵主要通过在出口增加止回阀的方式来防止倒流,但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阻力,并且止回阀存在失效的可能性,对于一些易燃易爆等特殊场合,止回阀工作的不稳定性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射流泵,以解决被吸流体通道出口端的流体发生倒流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射流泵,包括:工作流体管;被吸流体通路,所述被吸流体通路环绕于所述工作流体管的周向外部,沿所述被吸流体通路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被吸流体通路的内壁向外突出形成多个阻流凹槽,所述阻流凹槽内形成有阻流弧面,所述阻流弧面的开口朝向所述被吸流体管的出口端,所述阻流凹槽适于限制被吸流体由所述被吸流体通路的出口端向进口端流动;喉管,所述工作流体管的出口端和所述被吸流体通路的出口端均与所述喉管的一端连通。

3、有益效果:工作流体管中的工作流体流动至喉管中,被吸流体通路中的被吸流体从进口端移动到出口端,当射流泵出口压力过高时,部分甚至全部工作流体无法从射流泵出口排出,只能从被吸流体通路流出,即发生倒流,倒流的流体由出口端向进口端移动时,会进入到阻流弧面的开口中,沿着阻流弧面的弧形轨迹流动,会再次回到阻流弧面的开口处,继续朝向出口端移动,实现截止倒流的流体的作用,避免倒流后发生危险。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流凹槽还包括:导引斜面,所述导引斜面的一端与所述阻流弧面平滑连接,所述导引斜面的另一端与相邻的所述阻流弧面的端部呈角度连接。

5、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导引斜面,使倒流的流体沿着导引斜面的路径流动,提高被吸流体进入阻流弧面的流量,进一步提高射流泵的防倒流效果。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被吸流体通路包括:引流环,所述引流环环绕于所述被吸流体通路的外壁内部,所述引流环的截面的一端为弧形构造,所述弧形构造与所述阻流弧面相适配,使其之间形成阻流通道。

7、有益效果:引流环用于限定阻流通道的空间,限定倒流流体的流动路径,减少涡流的产生,进一步的保证防倒流的效果和稳定性。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环的截面的另一端为两侧延伸面形成的夹角构造,其中第一延伸面与所述导引斜面相适配,使其之间形成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阻流通道平滑连通。

9、有益效果:引流环的另一端设置为夹角构造,使其第一延伸面和导引斜面之间形成引流通道,引流通道用于限定倒流的流体的移动路径,倒流的流体沿所述引流通道进入到所述阻流通道中,随所述阻流通道朝向所述被吸流体通路的出口端流动,保证倒流的流体顺利进入到阻流通道中。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被吸流体通路中朝向外部的外壁上的所述阻流凹槽与朝向内部的外壁上的所述阻流凹槽错位布置。

11、有益效果:通过错位布置,增加阻流弧面和导引斜面在流体走向上的数量,增加防倒流的效果。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引流环中的第二延伸面之间为导流通道,被吸流体在所述导流通道中从所述进口端向所述出口端流动。

13、有益效果:限定第二延伸面之间的空间为导流通道,在防止流体倒流的同时,保证被吸流体通道中,被吸流体的顺向流通顺畅导通。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延伸面适配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一部分,与其错位的所述引流环的第二延伸面相对于该所述导引斜面的另一部分,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面与多个所述导引斜面的另一部分之间组成导流通道。

15、有益效果:在两个阻流弧面错位布置时,导引斜面的长度较长,导引斜面的后部和第二延伸面之间为导流通道。

1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环还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引流环和所述被吸流体通路的内壁。

17、有益效果:利用较小的支撑柱固定引流环,减小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1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扩散管和稳压管,所述喉管、所述扩散管和所述稳压管的轴心共线,所述喉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扩散管的一端,所述扩散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

19、有益效果:工作流体和被吸流体在喉管处混合后,随扩散管和稳压管排出射流泵。

2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流凹槽为1至10个;所述导引斜面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延伸面的长度为h,其中h=0.3l-0.6l;所述夹角构造的角度为10°至90°;所述被吸流体通路的路径宽度为d,所述弧形构造的半径为r,其中r=0.2d-1d。

21、有益效果:在以上数据范围内的射流泵的射流效率高,抑制倒流的效果好。

2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流体管的出口端的管径逐渐收缩。

23、有益效果:出口端收缩可以增加工作流体的流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射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凹槽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吸流体通路(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环(203)的截面的另一端为两侧延伸面形成的夹角构造,其中第一延伸面(2031)与所述导引斜面(202)相适配,使其之间形成引流通道(205),所述引流通道(205)与所述阻流通道(204)平滑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吸流体通路(2)中朝向外部的外壁上的所述阻流凹槽与朝向内部的外壁上的所述阻流凹槽错位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引流环(203)中的第二延伸面(2032)之间为导流通道(206),被吸流体在所述导流通道(206)中从所述进口端向所述出口端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面(2031)适配于所述导引斜面(202)中的一部分,与其错位的所述引流环(203)的第二延伸面(2032)相对于该所述导引斜面(202)中的另一部分,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面(2032)与多个所述导引斜面(202)的另一部分之间组成导流通道(206)。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环(203)还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引流环(203)和所述被吸流体通路(2)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凹槽为1至10个;所述导引斜面(202)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延伸面(2031)的长度为H,其中H=0.3L-0.6L;所述夹角构造的角度为10°至90°;所述被吸流体通路(2)的路径宽度为D,所述弧形构造的半径为R,其中R=0.2D-1D。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流体管(1)的出口端的管径逐渐收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凹槽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吸流体通路(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环(203)的截面的另一端为两侧延伸面形成的夹角构造,其中第一延伸面(2031)与所述导引斜面(202)相适配,使其之间形成引流通道(205),所述引流通道(205)与所述阻流通道(204)平滑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吸流体通路(2)中朝向外部的外壁上的所述阻流凹槽与朝向内部的外壁上的所述阻流凹槽错位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引流环(203)中的第二延伸面(2032)之间为导流通道(206),被吸流体在所述导流通道(206)中从所述进口端向所述出口端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面(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俊梁涛周晓郭磊潘中奇李倩颜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