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工程消除齿隙,具体涉及一种依靠弹簧自动补偿啮合间隙的蜗轮副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空间科学,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动舵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用环境越来越复杂。
2、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结构简单,传动比高,输出扭矩大,占用空间小,能自锁。但是,由于其回空间隙较大,含蜗轮减速机构的舵机长时间运转后,受磨损影响同样会导致舵机回空间隙增大。而舵机的回空间隙会导致产品精度受损,产品异响明显。
3、对此,为降低回空间隙,现有技术下,采取的措施为提高加工精度、装配精度或采用多头蜗杆结构。但以上措施仍会加剧蜗轮磨损,且不能完全消除回空间隙。机构长时间运行后回空间隙依旧增大,达不到从根本上消除回空间隙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难点,现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依靠弹簧自动补偿啮合间隙的蜗轮副结构,采用蜗轮被装配到蜗轮蜗杆减速结构上后,蜗轮主体和蜗轮副体合并为一起时,弹簧被拉伸,允许蜗轮主体和蜗轮副体有一个相对转动,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依靠弹簧自动补偿啮合间隙的蜗轮副结构,具有与蜗轮本体(1)啮合的蜗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本体(1)由左右拼合连为一体的蜗轮主体(11)和蜗轮副体(12)组成;所述蜗轮主体(11)包括一体成型的蜗轮齿部Ⅰ和内部安装部Ⅰ;所述内部安装部Ⅰ沿蜗轮盘体径向均匀分布制有多个容置孔Ⅰ;每个所述容置孔Ⅰ内一侧垂直固定安装固定销Ⅰ(51);所述蜗轮副体(12)包括一体成型的蜗轮齿部Ⅱ和内部安装部Ⅱ;所述内部安装部Ⅱ沿蜗轮盘体径向均匀分布制有多个容置孔Ⅱ;每个所述容置孔Ⅱ另一侧垂直固定安装固定销Ⅱ(52);且容置孔Ⅰ与容置孔Ⅱ一一对应并组成多个完整的容置腔(6);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依靠弹簧自动补偿啮合间隙的蜗轮副结构,具有与蜗轮本体(1)啮合的蜗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本体(1)由左右拼合连为一体的蜗轮主体(11)和蜗轮副体(12)组成;所述蜗轮主体(11)包括一体成型的蜗轮齿部ⅰ和内部安装部ⅰ;所述内部安装部ⅰ沿蜗轮盘体径向均匀分布制有多个容置孔ⅰ;每个所述容置孔ⅰ内一侧垂直固定安装固定销ⅰ(51);所述蜗轮副体(12)包括一体成型的蜗轮齿部ⅱ和内部安装部ⅱ;所述内部安装部ⅱ沿蜗轮盘体径向均匀分布制有多个容置孔ⅱ;每个所述容置孔ⅱ另一侧垂直固定安装固定销ⅱ(52);且容置孔ⅰ与容置孔ⅱ一一对应并组成多个完整的容置腔(6);弹簧(4)设于每个容置腔(6)内;且所述弹簧(4)左右两端分别与固定销ⅰ(51)、固定销ⅱ(52)固定连接;所述蜗轮本体(1)与蜗杆(3)装配后,所述弹簧(4)处于拉伸状态,在所述弹簧(4)复位弹力作用下,所述蜗轮主体(11)与蜗轮副体(12)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蜗轮主体(11)、蜗轮副体(12)的轮齿紧贴蜗杆(3)轮齿,以消除回空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蜗轮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主体(11)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分ⅰ和安装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博锐,金永锋,杨应锁,蒲小蓉,张锦锋,马仲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