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3471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包括送餐车主体,所述送餐车主体内部开设有保温腔,所述承载板主体底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承载板主体通过调节组件在送餐车主体内部上下移动,所述承载板主体一端设置有侧装板,所述调节组件与侧装板位置相对应,所述承载板主体上表面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组件,本技术具备通过齿槽与齿轮啮合连接的设计,齿轮转动的时候可以通过齿槽在凹槽内部上下移动,齿轮就可以通过连接杆带动承载板主体在保温腔内部上下移动,就可以使得承载板主体上表面放置的食物进行移动,就可以有效的根据食物的大小来调整两组承载板主体之间的间距,从而达到了可以有效的合理利用放置空间,可以放置更多食物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送餐车,尤其涉及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


技术介绍

1、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人群需要送餐,例如野外施工的工程人员用餐、部队日常及军事演习用餐、乘坐列车或长途客车的旅客以及学校的学生等等,通常都是由厨房工作人员提前将饭菜分装到餐具内,运送到指定地点后再统一分发或领取。公开号:cn215532582u,公开了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涉及送餐车
,包括:送餐车主体、餐品陈列架,加热组件,送餐车主体内部设置有保温层,送餐车主体内的底板上设置有餐品陈列架放置板,餐品陈列架放置板上设置有餐品陈列架,餐品陈列架包括:框架、保温玻璃、取餐门,保温玻璃粘接在框架上,取餐门设置在框架上,餐品陈列架的框架为中空结构,框架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散热口,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连通加热组件的排气端与进气端,散热口设置在框架上朝向所述餐品陈列架内部的面上。通过以上设置,可以持续给饭餐加热,提高保温效果,并且避免了使用热水,以防热水烫伤等危险的发生。

2、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现有大多数的保温送餐车在运输食物的时候,食物放置在送餐车内部的放置腔内,放置腔内部的承载板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导致不能够合理利用放置空间,从而导致不能够放置较多的食物,同时保温送餐车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出现颠簸,食物在放置腔内部没有很好的被固定住,长时间的颠簸会使得食物在承载板上面出现位置偏移而导致相互碰撞而翻到的情况,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具备可以方便快捷的调整承载板的位置,合理利用放置空间,可以存放更多的食物,并有效的对食物进行固定,避免长时间的颠簸使得食物相互碰撞而导致翻到的情况出现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现有大多数的保温送餐车在运输食物的时候,食物放置在送餐车内部的放置腔内,放置腔内部的承载板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导致不能够合理利用放置空间,从而导致不能够放置较多的食物,同时保温送餐车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出现颠簸,食物在放置腔内部没有很好的被固定住,长时间的颠簸会使得食物在承载板上面出现位置偏移而导致相互碰撞而翻到的情况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包括送餐车主体,所述送餐车主体内部开设有保温腔,所述保温腔内部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承载板主体,所述承载板主体底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承载板主体通过调节组件在送餐车主体内部上下移动,所述承载板主体一端设置有侧装板,所述调节组件与侧装板位置相对应,所述承载板主体上表面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组件。

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齿轮,所述保温腔一侧开设有与齿轮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一端开设有与齿轮相对应的齿槽,所述齿槽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轮与凹槽滑动连接。

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齿轮一侧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凹槽一侧开设有与滑块相对应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滑槽上,所述齿轮与承载板主体转动连接。

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主体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板,所述齿轮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两组定位板一侧,两组所述定位板一侧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连接杆一端活动连接有转板。

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转板一侧转动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转板一侧远离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贯穿固定板一侧,所述固定板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侧装板一侧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侧装板一侧固定安装有螺纹壳,所述螺纹壳与连接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安装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螺纹壳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开设有与固定杆相对应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固定杆卡接。

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组丝杆,两组所述丝杆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一侧的一端开设有与丝杆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调节杆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两组所述连接板相对侧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环形夹持板。

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两组所述连接板相对侧的两端均开设有转动槽,所述环形夹持板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转动安装于转动槽内部,两组所述丝杆之间固定安装有防滑板,所述承载板主体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调节槽,所述承载板主体上表面两端均开设有与定位块相对应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调节槽相通,两组所述丝杆一端分别转动安装于调节槽两端,所述调节槽一端固定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贯穿调节杆,两组所述调节杆一侧的另一端均开设有与导向杆相对应的导向孔。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技术通过齿槽与齿轮啮合连接的设计,齿轮转动的时候可以通过齿槽在凹槽内部上下移动,齿轮就可以通过连接杆带动承载板主体在保温腔内部上下移动,就可以使得承载板主体上表面放置的食物进行移动,就可以有效的根据食物的大小来调整两组承载板主体之间的间距,从而达到了可以有效的合理利用放置空间,可以放置更多食物的效果,两组连接板相对侧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环形夹持板的设计,两组连接板均可以通过丝杆和调节杆之间的配合相反移动,连接板就可以带动环形夹持板移动,环形夹持板就可以对承载板主体上表面放置的食物进行夹持固定,从而达到了可以有效的防止在运输的时候出现的颠簸而导致食物发生位置偏移而发生相互碰撞而翻到的效果。

11、2、本技术通过齿轮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的设计,连接杆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就可以通过与齿槽啮合的关系在凹槽内部上下移动,从而达到了可以齿轮转动的时候可以通过连接杆带动承载板主体在保温腔内部上下移动的效果。

12、3、本技术通过滑块在滑槽上移动的设计,齿轮在凹槽内部上下移动的时候,滑块可以在滑槽上滑动,从而达到了滑块和滑槽之间的配合可以提高齿轮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的效果。

13、4、本技术通过两组定位板一侧均开设有定位孔的设计,齿轮带动连接杆移动的时候,连接杆可以在定位孔内部转动,从而达到了定位板和定位孔之间的配合可以使得连接杆带动承载板主体移动的效果。

14、5、本技术通过螺纹套与螺纹壳螺纹连接的设计,承载板主体移动到所需位置的时候,向外拉动固定杆,将固定杆拉出卡接槽,随后转动固定板,固定板就可以带动螺纹套与螺纹壳进行螺纹连接,随着螺纹套与螺纹壳的螺纹连接,固定杆就可以与卡接槽进行卡接,从而达到了可以有效的避免承载板主体因重量使得齿轮回转的效果。

15、6、本技术通过调节杆一侧的一端开设哟与丝杆相对应的螺纹孔的设计,丝杆转动的时候可以通过螺纹孔带动调节杆移动,调节杆就可以通过定位块带动连接板移动,从而达到了丝杆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两组连接板相反移动的效果。

16、7、本技术通过两组调节杆一侧的另一端均开设有与导向杆相对应的导向孔的设计,调节杆在调节槽内部移动的时候,调节杆可以通过导向孔在导向杆侧壁移动,从而达到了导向杆和导向孔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包括送餐车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餐车主体(1)内部开设有保温腔(2),所述保温腔(2)内部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承载板主体(3),所述承载板主体(3)底部设置有调节组件(10),所述承载板主体(3)通过调节组件(10)在送餐车主体(1)内部上下移动,所述承载板主体(3)一端设置有侧装板(4),所述调节组件(10)与侧装板(4)位置相对应,所述承载板主体(3)上表面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组件(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0)包括齿轮(101),所述保温腔(2)一侧开设有与齿轮(101)相对应的凹槽(5),所述凹槽(5)一端开设有与齿轮(101)相对应的齿槽(6),所述齿槽(6)与齿轮(101)啮合连接,所述齿轮(101)与凹槽(5)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01)一侧转动连接有滑块(8),所述凹槽(5)一侧开设有与滑块(8)相对应的滑槽(7),所述滑块(8)滑动安装于滑槽(7)上,所述齿轮(101)与承载板主体(3)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主体(3)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板(9),所述齿轮(101)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02),所述连接杆(102)贯穿两组定位板(9)一侧,两组所述定位板(9)一侧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连接杆(102)一端活动连接有转板(10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03)一侧转动连接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05),所述转板(103)一侧远离弹簧(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04),所述固定杆(104)贯穿固定板(105)一侧,所述固定板(105)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侧装板(4)一侧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侧装板(4)一侧固定安装有螺纹壳(14),所述螺纹壳(14)与连接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板(105)一侧固定安装有螺纹套(13),所述螺纹套(13)与螺纹壳(14)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102)一端开设有与固定杆(104)相对应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固定杆(104)卡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1)包括两组丝杆(1104),两组所述丝杆(1104)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杆(1106),所述调节杆(1106)一侧的一端开设有与丝杆(1104)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调节杆(1106)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定位块(1105),所述定位块(1105)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101),两组所述连接板(1101)相对侧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环形夹持板(110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连接板(1101)相对侧的两端均开设有转动槽(17),所述环形夹持板(1102)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6),所述固定块(16)转动安装于转动槽(17)内部,两组所述丝杆(1104)之间固定安装有防滑板(1103),所述承载板主体(3)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调节槽,所述承载板主体(3)上表面两端均开设有与定位块(1105)相对应的避让槽(15),所述避让槽(15)与调节槽相通,两组所述丝杆(1104)一端分别转动安装于调节槽两端,所述调节槽一端固定安装有导向杆(18),所述导向杆(18)贯穿调节杆(1106),两组所述调节杆(1106)一侧的另一端均开设有与导向杆(18)相对应的导向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包括送餐车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餐车主体(1)内部开设有保温腔(2),所述保温腔(2)内部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承载板主体(3),所述承载板主体(3)底部设置有调节组件(10),所述承载板主体(3)通过调节组件(10)在送餐车主体(1)内部上下移动,所述承载板主体(3)一端设置有侧装板(4),所述调节组件(10)与侧装板(4)位置相对应,所述承载板主体(3)上表面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组件(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0)包括齿轮(101),所述保温腔(2)一侧开设有与齿轮(101)相对应的凹槽(5),所述凹槽(5)一端开设有与齿轮(101)相对应的齿槽(6),所述齿槽(6)与齿轮(101)啮合连接,所述齿轮(101)与凹槽(5)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01)一侧转动连接有滑块(8),所述凹槽(5)一侧开设有与滑块(8)相对应的滑槽(7),所述滑块(8)滑动安装于滑槽(7)上,所述齿轮(101)与承载板主体(3)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主体(3)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板(9),所述齿轮(101)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02),所述连接杆(102)贯穿两组定位板(9)一侧,两组所述定位板(9)一侧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连接杆(102)一端活动连接有转板(10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风保温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03)一侧转动连接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05),所述转板(103)一侧远离弹簧(12)的一端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新王美芝李龙政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伊德欣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