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纸质防伪包装盒,包括通过折痕线依次弯折连接的四个盒侧面形成的盒体、通过折痕线弯折连接形成的盒底和盒顶,特别是包装盒的上部有两条用划痕隐含的横向撕条,所述两条横向撕条的前端与位于盒体主侧面上的用划痕隐含的手指孔连接,该两条横向撕条的后端分别延伸到该主侧面对应的后侧面的边线上,该两条横向撕条撕下后,盒体分为可翻开的盒盖和主盒体两部分。是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和成型方便的能起到防伪作用的一次性纸质防伪包装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纸质防伪包装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一次装料和用于防止随后再装料的用折叠或拉展纸制坯件制作 的容器,特指一种一次性纸质防伪包装盒。用于酒类等的防伪包装。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纸质包装盒包括通过折痕线依次弯折连接的四个盒侧面形成的盒体、 通过折痕线弯折连接形成的盒底和盒项,盒项由包括带有盖舌的上端盖和带有插口的盒 前盖搭插封装。这种纸质包装盒打开后可完好地再次使用、重复利用,因此不具有防伪功 能。近年来有通过对包装盒结构的改进设计使得其只能应用一次的方法,如专利号为ZL 200920022853. X名称为《防伪自动封底酒瓶包装盒》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能起到良好的防伪 效果的一次使用酒瓶包装盒,但是该专利技术要使用铆钉对盒项进行铆接,这种铆接的包 装盒结构比较复杂,给制造上增加了一道工序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和成型方便的能起到防伪作用的一次 性纸质防伪包装盒。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实现上述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所述一次性 纸质防伪包装盒的强度。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次性纸质防伪包装盒包括通过 折痕线依次弯折连接的四个盒侧面形成的盒体、通过折痕线弯折连接形成的盒底和盒项, 其特征在于;包装盒的上部有两条用划痕隐含的横向撕条,所述两条横向撕条的前端与位 于盒体主侧面上的用划痕隐含的手指孔连接,该两条横向撕条的后端分别延伸到该主侧面 对应的后侧面的边线上,该两条横向撕条撕下后,盒体分为可翻开的盒盖和主盒体两部分。 以便于拿出内容物,如瓶装酒等。所述划痕是指在纸板面上刻划加工出的深入纸板内但不穿透纸板的加工痕迹,所 述后侧面的边线是指后侧面(主侧面的对立侧面)与边侧面(与后侧面及主侧面连接的侧 面)的交线,所述手指孔是指手指可伸入的孔。所述用划痕隐含是指用划痕刻划出其大慨 形状,未使用时只能看到划痕而在使用时经破坏性撕脱形成其由划痕确定的形状。未经拆 封的包装盒外表完整,可以隐约看见手指孔和横向撕条的划痕,开封时用手指穿过手指孔, 撕开横向撕条即可以横向撕条为界将盒体分解成上部是可翻开的盒盖和下部是有内容物 的主盒体。由于要取出内容物必须撕开横向撕条,横向撕条撕开后不可复原,所以能起到一 次性使用的防伪作用。为了使撕条易于撕脱,所述划痕可以包括处于盒体外的外划痕和处于盒体内的与 外划痕相适配的内划痕,两种划痕配合可以使横向撕条容易撕脱且有部分是将纸板的面层 撕下,不易复原。所述划痕可以是连续的不穿透纸板的直线形痕迹,亦可以是间断的不穿透纸板的 虚线形痕迹或是连续或不连续的不穿透纸板的其他形状的痕迹,当使用不连续的不穿透纸3板的划痕时会在横向撕条上形成鳞片状的(或蜈蚣状)的纸板面层,不易复原。为了使盒项和盒底只能破坏性开启,可以使用粘合力较强的热熔性粘胶封接,亦 可以使用其他粘合力较强的粘接剂进行粘接。或可以在盒底的内部加入与盒底大小相适配 的底垫,并使该底垫在盒体内部与盒底作牢固的粘合。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一次性纸质防伪包装盒的强度,可以在盒体的内部加入一个 与盒体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的通过折痕线依次弯折连接形成的空心棱柱形内衬,该内衬的 两条接合边可以通过凹凸相配的凸沿和凹口相互搭接,以使其可以双向受力,增加牢固度。 该内衬可以有一个上盖或不带上盖使用硬质纸板或其他质地较硬的薄片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只能进行破坏性开启,结构简单、制造和成型方便、能起到 有效的防伪作用,特别是使用不连续的不穿透纸板的划痕时会在横向撕条上形成鳞片状的 (或蜈蚣状)的纸板面层,不易复原。开启后自然形成可翻的盒盖和有内容物的主盒体,使 用方便。特别是有加强内衬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加强所述一次性纸质防伪包装盒的强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后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右视图,左视图与右视图对称;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坯件展开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坯件展开的后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盒底内部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盒顶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内衬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内衬坯件展开图。图中1为盒项、2为盒体、3为盒底、4A、4B为撕条、5为手指孔、10为盒盖、20为主 盒体、11为合项边板、12盒顶主板、21为盒体侧面板、22为为粘接板、31为盒底舌板、32盒 底侧板、33盒底主板、41为外划痕、42为内划痕、51为手指孔外划痕、52为手指孔内划痕、 61为盒项折痕线、62为盒盖转动折痕线、63为盒体折痕线、64为盒底折痕线、71为内衬手指 孔、72A为内衬边凸沿、72B为内衬边凹口、73A为内衬另边凹口、73B为内衬另边凸沿、74为 内衬上盖板、75为内衬划痕。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本专利技术包括通过折痕线依次弯折连接的四个盒体侧面板21形成的盒 体2、通过折痕线弯折连接形成的盒底3和盒项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的上部有两条用 划痕隐含的横向撕条4A、4B,所述两条横向撕条4A、4B的前端与位于盒体主侧面上的用划 痕隐含的手指孔5连接,该两条横向撕条4A、4B的后端分别延伸到该主侧面对应的后侧面 的边线上,该两条横向撕条撕下后,盒体分为主盒体20和可翻开的盒盖10两部分,该两条 横向撕条撕下后,对盒体造成破坏使盒体不能复原,起到防伪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两条用划痕隐含的横向撕条4A、4B由外划痕41和内划痕42两套划痕隐含组成,该两套划痕均分别包括上、下两组划痕,两套划痕的中间部位撕 下后形成横向撕条4A、4B。所述两组内划痕41的间距H2小于两组外划痕42的间距HI。撕 脱后的横向撕条其横断面依纸板厚度成扁平的‘凸’字形。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划痕41是间断性的折线状,撕脱的横向撕条上形成 鳞片状的(或蜈蚣状)的纸板面层,包装盒更具不可复原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手指孔由手指孔外划痕51和手指孔内划痕52构成,以便使 手孔5易于穿入手指,所述手指孔外划痕51和手指孔内划痕52大小和形状相同。亦可以 是手指孔外划痕51和手指孔内划痕52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手指孔外划痕51略小于手指 孔内划痕52,可防止划痕加工时划穿纸板。手指孔的中部可以用直线划痕将手指孔5分为 左、右两半部分别与两条横向撕条4A、4B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后侧面板的上部有一条盒盖枢动折痕线62,该盒盖枢动 折痕线62的长度与后侧面板宽度相同,以方便撕下横向撕条后所形成的盒盖10能方便地 枢动翻开。参见图6,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盒底3经搭插成形后,盒底舌板31、盒底侧板32 和盒底主板33均有露出的部分,用一块与盒底形状相适配的底垫与所述露出的部分粘贴, 使盒底只能作破坏性开启,从盒底上进行防伪封装。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采用了图7所示的盒项结构,大面积的盒顶主板12与内衬 上盖74粘贴,使盒顶只能作破坏性开启,从盒顶上进行防伪封装。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一次性纸质防伪包装盒的强度,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 还包括有一个内衬,该内衬衬于所述一次性纸质防伪包装盒内,该内衬包括通过折痕线依 次弯折连接的四个侧面形成的衬盒体和通过折痕线弯折内衬上盖板74连接形成的衬盒 项,所述内衬的两条接合边上分别有凹凸相配的凸沿和凹口,即一边上有内衬边凸沿72A 和内衬边凹口 73A,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纸质防伪包装盒,包括通过折痕线依次弯折连接的四个盒体侧面板(21)形成的盒体(2)、通过折痕线弯折连接形成的盒底(3)和盒项(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的上部有两条用划痕隐含的横向撕条(4A、4B),所述两条横向撕条(4A、4B)的前端与位于盒体主侧面上的用划痕隐含的手指孔(5)连接,该两条横向撕条(4A、4B)的后端分别延伸到该主侧面对应的后侧面的边线上,该两条横向撕条撕下后,盒体分为主盒体(20)和可翻开的盒盖(10)两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多皆,
申请(专利权)人:萧多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