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净化及排水功能的透水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3201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2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净化及排水功能的透水砖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表层、中层以及底层;中层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透水隔离层和第二透水隔离层,中层内纵向设置有多个排水管,多个排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透水隔离层和第二透水隔离层之间;排水管包括漏斗部以及与漏斗部连通的连接部,漏斗部内设置有杀菌过滤部。本技术的第一透水隔离层和第二透水隔离层对表层渗透至中层中的水进行初步过滤,同时具备一定良好的透水性能,通过排水管漏斗部中的杀菌过滤部对水进行过滤和杀菌处理,其余从排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间隙流入到净化透水层中并对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进行过滤,从而解决了雨水净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透水砖,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净化及排水功能的透水砖结构


技术介绍

1、本申请对于
技术介绍
的描述属于与本申请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申请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申请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

2、城市中的不透水性路面容易导致雨水无法及时下渗并补充地下水资源,形成地表径流,将会增加对行人与车辆雨天出危险性;同时,城市出现大暴雨天气,大量的地表径流汇集到雨水口,会造成排水系统压力大,城市容易出现内涝。雨水径流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如悬浮物(tss)、氮磷营养物或重金属等物质。按照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对雨水处理的措施是直接就近排放到天然水体中,由于径流雨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这将会对天然水体造成污染。

3、“海绵城市”建设基于低影响开发措施,促进径流雨水下渗、滞蓄和净化,回用补给城市水资源。透水铺装作为低影响开发的主要技术措施,主要关注降低径流量和雨水下渗速率方面,针对透水砖对下渗雨水的净化效果关注较少。其中公开号为cn106587838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透水砖及高炉渣制备透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净化及排水功能的透水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表层(1)、中层(2)以及底层(3);所述中层(2)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透水隔离层(4)和第二透水隔离层(5),所述中层(2)内纵向设置有多个排水管(6),多个所述排水管(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透水隔离层(4)和所述第二透水隔离层(5)之间,所述中层(2)与所述排水管(6)之间形成的间隙采用净化透水层(7)填充压实;所述排水管(6)包括漏斗部(61)以及与所述漏斗部(61)连通的连接部(62),所述漏斗部(61)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透水隔离层(4)连接,所述连接部(62)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透水隔离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净化及排水功能的透水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表层(1)、中层(2)以及底层(3);所述中层(2)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透水隔离层(4)和第二透水隔离层(5),所述中层(2)内纵向设置有多个排水管(6),多个所述排水管(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透水隔离层(4)和所述第二透水隔离层(5)之间,所述中层(2)与所述排水管(6)之间形成的间隙采用净化透水层(7)填充压实;所述排水管(6)包括漏斗部(61)以及与所述漏斗部(61)连通的连接部(62),所述漏斗部(61)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透水隔离层(4)连接,所述连接部(62)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透水隔离层(5)连接,所述漏斗部(61)内设置有杀菌过滤部(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净化及排水功能的透水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恒军唐建张丽丽梁超邱彪蔡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轻化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