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万里专利>正文

生物质气体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3154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净化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质气体净化器。其结构如下:密闭的外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独立的储气室、冷却室和碱性水溶液室,储气室分为上部的气层和下部的溶液层两层,进气管插入储气室的气层,储气室内设有向下排气冷却管和上水管,向下排气冷却管的出气口设在碱性水溶液室的气层内,上水管的入水口与设置在碱性水溶液室的循环泵连接,上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储气室的溶液层,碱性水溶液室分为上部的气层和下部的碱性水溶液层,出气管入气口设在碱性水溶液室的气层内,出气管的出气口设在外壳体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提高了生物质气体的纯净度,解决了生物质气体燃烧不充分、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净化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质气体净化器
技术介绍
生物质材料是可再生的资源,如果将此充分的利用转化为可燃烧的清洁能源,这 样即节能又减排,利国又利民。然而,目前现有的生物质气化炉存在着严重的技术问题和难 点。也就是燃烧后产生的焦油无法根除,排放出的温度80-100°C的水蒸气难以解决,致使生 物质气体燃烧不充分,时常断火,会发出难闻的刺鼻气味,满屋是味,对人体有严重的损害, 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导致生物质气体在市场上难以得到推广,普及率极低。 因此提高生物质气体的纯净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生物质气体净化器,目的是提高 生物质气体的纯净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生物质气体净化器,其结构如下密闭的外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独立的储气 室、冷却室和碱性水溶液室,储气室分为上部的气层和下部的溶液层两层,进气管插入储气 室的气层,储气室内设有向下排气冷却管和上水管,向下排气冷却管的出气口设在碱性水 溶液室的气层内,上水管的入水口与设置在碱性水溶液室的循环泵连接,上水管的出水口 设置在储气室的溶液层,碱性水溶液室分为上部的气层和下部的碱性水溶液层,出气管入 气口设在碱性水溶液室的气层内,出气管的出气口设在外壳体外。所述的向下排气冷却管的入气口与储气室溶液层上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出气管内设有活性炭片。所述的循环泵设置在碱性水溶液室的碱性水溶液层内。所述的储气室和冷却室通过密闭的隔板隔开,冷却室和碱性水溶液室通过密闭的 隔板隔开。所述的向下排气冷却管为1-50根,在外壳体内均勻分布。所述的上水管为一根。所述的冷却室上部设有上水阀、冷却室下部设有放水阀。所述的碱性水溶液室的下部设有放水阀。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专利技术人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最终研制开发出本专利技术生物 质气体净化器,它彻底的解决了焦油和水蒸气混入生物质气体内的技术难题,提高了生物 质气体的纯净度,使其达到了对人体无害,使用安全可靠,对环境无任何污染,能充分燃烧 的效果。经检测达到了气体排放标准。本专利技术是用冷凝法将气体中的水蒸气除掉。通过循 环水补法将气体中的焦油和杂质水洗后清除。经过以上过程后,所排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3和焦油被全部根除。气体纯净度达到了使用标准。燃烧后的值都在国家的标准范围之内。 经过本专利技术净化的生物质气体可与天然气和煤气相比美,但其价格是天燃气和煤气无法 相比拟的。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为生物质气化炉的配套产品,易于实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体;2、储气室;3、冷却室;4、碱性水溶液室;5、进气管;6、向下排气冷 却管;7、上水管;8、循环泵;9、出气管;10、出气口 ;11、活性炭片;12、上水阀;13、放水阀; 14、放水阀。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生物质气体净化器,其结构如下密闭的外壳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 有独立的储气室2、冷却室3和碱性水溶液室4,储气室2分为上部的气层和下部的溶液层 两层,进气管5插入储气室2的气层,储气室2内设有向下排气冷却管6和上水管7,向下排 气冷却管6的出气口设在碱性水溶液室4的气层内,上水管7的入水口与设置在碱性水溶 液室的循环泵8连接,上水管7的出水口设置在储气室2的溶液层,碱性水溶液室4分为上 部的气层和下部的碱性水溶液层,出气管9入气口设在碱性水溶液室4的气层内,出气管9 的出气口 10设在外壳体1外。所述的向下排气冷却管6的入气口与储气室2溶液层上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上述的出气管9内可以设置活性炭片11。活性炭片为高强度的活性炭或贵金属飢 和钼与耐高温的石棉、活性炭混制成片,生物质气体再经过高强度的活性炭过滤吸附水蒸 气,用贵金属飢和钼与耐高温的石棉、活性炭混制成片对焦油和杂质进行再次过滤吸附。 可以进一步提高生物质气体的纯度。上述的循环泵8设置在碱性水溶液室4的碱性水溶液层内。储气室2和冷却室3 通过密闭的隔板隔开,冷却室3和碱性水溶液室4通过密闭的隔板隔开。向下排气冷却管 6为1-50根,最佳为5-15根,在外壳体内均勻分布。上水管7为一根。上述的冷却室2上部设有上水阀12、冷却室下部设有放水阀13。碱性水溶液室4 的下部设有放水阀14。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用耐高温、耐酸、碱、塑料板制成外壳体,分为上下独立的三层,第一层为进气室, 第二层为冷却室,第三层为碱性水溶液室,整个容器为全密封。当生物质气体进入第一层进气室后,首先要对水蒸气进行处理,用自来水注入到 冷却室3内注满为止,容器内的向下排气冷却管5全部浸在冷却室3的水中。当水蒸气顺 管向下流动后遇冷后迅速冷凝,变成水珠,顺管壁流下,当全部生物质气体通过管后到达碱 性水溶液室的气层。其温度达到20°C左右,这样水蒸气就被除掉。所排出的气体非常干燥, 冷却室注水一次,2-3年进行重新更换。清除气体中的焦油和杂质通过水补法即循环的水解法,将一台耐酸、碱8w的交直流两用50HZ蜗轮式循环泵放入容器的第三层,并将浓度为20% 25%碱性水溶液(氢氧化钠PH值8-10)注满第三 层,由循环泵经上水管抽到容器的第一层进气室,当水达到一定量以后,开始顺向下排气 冷却管5分别向下流动回到底部容器内。当气体进入后由于有水流向下产生流动吸力,气 体便随之一同向下端流动。当气体到达底部后,需穿过各管的水流,返回向上出气管。经过 溶液水洗后,焦油和杂质均溶解在水溶液中。当气体通过水补以后,如仍然有少量的水蒸气和剩余焦油存在,再通过向上出气 管内加入高强度活性炭过滤吸附水蒸气,用耐高温石棉毡、贵金属飢钼粉与活性炭,混制成 带多孔的圆片,分层放入排气管上端。对焦油和杂质进行再次过滤与吸附。气体排出后的纯净度,经专业部门检测后,完全达到了使用标准。其数值都在国家 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点燃后完全充分燃烧、无味、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对人体无任何损 害,为了提高其热值,通过二次供氧,气体燃烧更充分。活性炭片定期取出后2-3个月经高温加热后重新再用。本专利技术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 变化的,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技术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改进和等同 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权利要求生物质气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结构如下密闭的外壳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独立的储气室(2)、冷却室(3)和碱性水溶液室(4),储气室(2)分为上部的气层和下部的溶液层两层,进气管(5)插入储气室(2)的气层,储气室(2)内设有向下排气冷却管(6)和上水管(7),向下排气冷却管(6)的出气口设在碱性水溶液室(4)的气层内,上水管(7)的入水口与设置在碱性水溶液室的循环泵(8)连接,上水管(7)的出水口设置在储气室(2)的溶液层,碱性水溶液室(4)分为上部的气层和下部的碱性水溶液层,出气管(9)入气口设在碱性水溶液室(4)的气层内,出气管(9)的出气口(10)设在外壳体(1)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向下排气冷却管(6) 的入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物质气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结构如下:密闭的外壳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独立的储气室(2)、冷却室(3)和碱性水溶液室(4),储气室(2)分为上部的气层和下部的溶液层两层,进气管(5)插入储气室(2)的气层,储气室(2)内设有向下排气冷却管(6)和上水管(7),向下排气冷却管(6)的出气口设在碱性水溶液室(4)的气层内,上水管(7)的入水口与设置在碱性水溶液室的循环泵(8)连接,上水管(7)的出水口设置在储气室(2)的溶液层,碱性水溶液室(4)分为上部的气层和下部的碱性水溶液层,出气管(9)入气口设在碱性水溶液室(4)的气层内,出气管(9)的出气口(10)设在外壳体(1)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杨万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