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志敏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燃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302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节能燃气装置,包括呈无底碗状结构的节能盖,所述节能盖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凸起的反射圈,所述反射圈的下表面为一外倾斜面或外倾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反射圈能将燃烧时向外扩散的热量反射给锅底,使热量集中均匀,减少流失,增加热能值,从而节能减耗,并能使燃气炉的燃气燃烧更加充分完全,不冒黑烟以及避免出现混合气回火爆燃现象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气炉领域,特别是一种节能燃气装置。技术背景传统燃气炉的燃气经由燃气混合器与空气混合后直接喷射出并且燃烧,这样会导 致1,燃烧不充分、不完全,易冒黑烟;2,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集中也不均勻,容易流失,燃 气浪费大,且热值低;3,常出现混合气回火爆燃,使用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使燃气燃烧更 加充分完全、不冒黑烟,并可减少浪费、增加安全性以及能产生更大热能值的节能燃气装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燃气装置,包括呈无底碗状结构的节能盖,所述节能盖的内壁上设有至 少一个径向凸起的反射圈,所述反射圈的下表面为一外倾斜面或外倾弧面。所述反射圈的下表面为一外倾斜面,该外倾斜面的外倾角度为30 60°。所述反射圈的最外端与最内端的垂线距离为1 15mm。所述反射圈的上表面为一水平面,该水平面与反射圈的下表面相交。所述反射圈的上表面为一外倾斜面,该外倾斜面与反射圈的下表面相交。所述反射圈的上表面为一外倾斜面,该外倾斜面与反射圈的下表面之间通过一垂 面连接。所述节能盖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反射圈,该两个反射圈分别位于节能盖的中下部和 上端。所述反射圈可以是与节能盖一体成形,也可以是焊接在节能盖上。还包括炉座和安装在炉座中部的燃气混合燃烧器,所述节能盖覆盖在燃气混合燃 烧器的上部。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节能盖上设置的反射圈,特别是反射圈下表面的外倾斜面,能将燃烧时向外扩 散的热量反射给锅底,使热量集中均勻,减少流失,增加热能值,从而节能减耗。2,节能盖上设置的反射圈,有利于保存热量,当锅体前、后两次加热相隔不久时, 可以减少下一次锅体的加热时间。3,节能盖上设置的反射圈,能使燃气在喷射出炉体燃烧前经过预热,并且充分的 与空气进行混合,从而使燃气炉的燃气燃烧更加充分完全,不冒黑烟。4,节能盖上设置的反射圈,使得空气与燃气混合充分,不会出现混合气回火爆燃 现象,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5,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生产成本低廉,有利于批量生产和大范围的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反射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图示意的是反射圈的截面。图3为本技术中反射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图示意的是反射圈的截面。图4为本技术中反射圈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图示意的是反射圈的截面。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的节能燃气装置,包括节能盖1、炉座3和燃气混 合燃烧器4,燃气混合燃烧器4安装在炉座3的中部,节能盖1呈无底碗状结构并覆盖在燃 气混合燃烧器4的上部。节能盖1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凸起的反射圈2,反射圈2的 下表面21为一外倾斜面或外倾弧面。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反射圈2的下表面21为一外倾斜面,该外倾斜面的外倾角度 为30 60°,反射圈2具有两个,并分别位于节能盖1的中下部和上端。而在该优选方式 中,反射圈的形状可以设计成以下三种如图2所示,反射圈2的上表面22为一水平面,该 水平面与反射圈2的下表面21相交;如图3所示,反射圈2的上表面22为一外倾斜面,该 外倾斜面与反射圈2的下表面21相交;如图4所示,反射圈2的上表面22为一外倾斜面, 该外倾斜面与反射圈2的下表面21之间通过一垂面23连接。如上所述,反射圈2的最外端与最内端的垂线距离为1 15mm。反射圈2可以是 与节能盖1 一体成形,也可以是焊接在节能盖1上。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 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 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一种节能燃气装置,包括呈无底碗状结构的节能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盖(1)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凸起的反射圈(2),所述反射圈(2)的下表面(21)为一外倾斜面或外倾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燃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圈(2)的下表面(21)为 一外倾斜面,该外倾斜面的外倾角度为30 60°。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燃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圈(2)的最外端与 最内端的垂线距离为1 15mm。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燃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圈(2)的上表面(22)为 一水平面,该水平面与反射圈(2)的下表面(21)相交。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燃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圈(2)的上表面(22)为 一外倾斜面,该外倾斜面与反射圈(2)的下表面(21)相交。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燃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圈(2)的上表面(22)为 一外倾斜面,该外倾斜面与反射圈(2)的下表面(21)之间通过一垂面(23)连接。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燃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盖(1)的内壁上设 有两个反射圈(2),该两个反射圈(2)分别位于节能盖(1)的中下部和上端。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燃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圈(2)可以是与节 能盖⑴一体成形,也可以是焊接在节能盖⑴上。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燃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炉座(3)和安装在炉 座(3)中部的燃气混合燃烧器(4),所述节能盖(1)覆盖在燃气混合燃烧器(4)的上部。专利摘要一种节能燃气装置,包括呈无底碗状结构的节能盖,所述节能盖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凸起的反射圈,所述反射圈的下表面为一外倾斜面或外倾弧面。本技术中的反射圈能将燃烧时向外扩散的热量反射给锅底,使热量集中均匀,减少流失,增加热能值,从而节能减耗,并能使燃气炉的燃气燃烧更加充分完全,不冒黑烟以及避免出现混合气回火爆燃现象等。文档编号F23D14/66GK201636863SQ20102018144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7日专利技术者吕志敏 申请人:吕志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燃气装置,包括呈无底碗状结构的节能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盖(1)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凸起的反射圈(2),所述反射圈(2)的下表面(21)为一外倾斜面或外倾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吕志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