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术中智能扶镜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术中智能扶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2681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扶镜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气压通道内贯穿有集尘网,所述集尘网通过螺栓固定在转框的底部,所述转框的内壁上固定有除杂机构,所述除杂机构与气压通道相贯通。该术中智能扶镜系统,转块、第一电动伸缩杆和支撑块可整体旋转,镜头与转轴之间为可拆分结构,手术时可针对不同尺寸的病灶替换不同倍数的镜头,以便医生观察,当镜头上有杂物时,旋转镜头并使吸气管道对准镜头,接着活塞右移,翻盖自动打开,此时抵环和第一齿板左移,抵环抵在镜头上,吸气管道和连接软管可将镜头上的杂质吸收到气压通道内,避免镜头变花,杂质附着在集尘网上,拆下集尘网之后可清理掉杂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扶镜,具体为术中智能扶镜系统


技术介绍

1、现在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微创外科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具有微创效果的腹腔镜在腹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已发挥着重大作用,在腹腔镜下手术时,往往需要专人扶持腹腔镜头,这样能够便于及时的根据手术部位的变化而改变镜头位置、方向等,但是在长时间的手术中,扶镜者会因长时间保持同一个角度导致疲劳,使镜头容易偏离手术所需要的视野,或与手术视野的改变不能及时同步,影响了手术操作,在扶镜时需要利用支架来支撑镜头。

2、现有的扶镜架上的镜头更换起来不够方便,难以针对不同尺寸的病灶单独替换不同倍数的镜头,在手术过程中会有杂质掉落到镜头上,不及时清理的话会导致镜头变花,这样会影响医生的观察,从而影响手术的精准度,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术中智能扶镜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扶镜架上的镜头更换起来不够方便,难以针对不同尺寸的病灶单独替换不同倍数的镜头,在手术过程中会有杂质掉落到镜头上,不及时清理的话会导致镜头变花,这样会影响医生的观察,从而影响手术的精准度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有安装板,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一侧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与支撑块相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框,所述转框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镜头。

3、所述转框的底部开设有气压通道,所述转框内固定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有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气压通道内,所述气压通道内贯穿有集尘网,所述集尘网通过螺栓固定在转框的底部,所述转框的内壁上固定有除杂机构,所述除杂机构与气压通道相贯通。

4、优选的,所述支架和支撑块内均固定有第一马达,且第一马达的输出端与蜗杆相连接,所述蜗杆的底部啮合连接有蜗轮,且蜗轮的后侧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转块的一侧和转框的一侧均开设有齿槽,所述支架内的第一齿轮啮合连接在转块上的齿槽内,所述支撑块内的第一齿轮啮合连接在转框上的齿槽内。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杆旋转可带动涡轮和第一齿轮旋转。

6、优选的,所述转框的内顶部固定有第二马达,且第二马达的顶部与第一带传动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带传动装置转动连接在转框的内顶部,且第一带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转轴相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带传动装置运转可带动转轴旋转。

8、优选的,所述除杂机构包括支板,且支板固定在转框的内侧,所述支板的上端面固定有第三马达,且第三马达的输出端与转架相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架可旋转,从而带动吸气管道旋转。

10、优选的,所述转架的一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柱,且电动伸缩柱的底部固定有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包括吸气管道,且吸气管道的一侧通过连接软管与气压通道相贯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气管道和连接软管可吸走镜头上的杂质。

12、优选的,所述吸气管道的外侧固定有凸块,且凸块的一侧通过压缩弹簧与抵环相连接,所述抵环的一侧固定有第一齿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塞右移时,翻盖自动打开,同时抵环左移并抵在镜头上。

14、优选的,所述吸气管道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翻盖,且翻盖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转动连接有转阀,且转阀通过涡卷弹簧与翻盖相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塞左移时,翻盖自动关闭,转阀自动打开。

16、优选的,所述翻盖的一侧固定有第二齿板,所述吸气管道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齿板伸入凹槽内,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啮合连接在第二齿板的内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齿轮旋转可带动第二带传动装置和第三齿轮旋转。

18、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前侧固定有第二带传动装置,且第二带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三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转动连接在凹槽内,且第三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齿轮旋转可带动第一齿板左右移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1、1、该术中智能扶镜系统,能够达到灵活调整画面视野和方便拆卸替换的目的,转块、第一电动伸缩杆和支撑块可整体旋转,支撑块可单独旋转,第一带传动装置运转可带动转轴和镜头旋转,转块与支撑块可相对移动,镜头前端具有追踪功能,医生钳子到哪镜头可追踪到哪,同时镜头可以声控,镜头更近或镜头放远,该装置搭配医生佩戴的眼镜所使用,采用自适应人眼识别及追踪算法,可准确、实时监测人眼瞳孔动态及空间位置信息,以人眼空间位置信息为基础,实时对裸眼3d图像信号的生成参数进行调节与改变,同时采用手眼一体自动控制系统,可通过自动检测使用者的瞳孔大小,智能地控制从操作手,从而实时调整画面视野,保障视觉裸眼3d显示效果的手眼一致性,镜头与转轴之间为可拆分结构,手术时可针对不同尺寸的病灶替换不同倍数的镜头,以便医生观察。

22、2、该术中智能扶镜系统,能够达到自动除杂的目的,当镜头上有杂物时,旋转镜头并使吸气管道对准镜头,接着活塞右移,翻盖自动打开,此时抵环和第一齿板左移,抵环抵在镜头上,吸气管道和连接软管可将镜头上的杂质吸收到气压通道内,避免镜头变花,杂质附着在集尘网上,拆下集尘网之后可清理掉杂质。

23、3、该术中智能扶镜系统,能够达到方便复位的目的,活塞左移时,翻盖自动关闭,同时抵环离开镜头,此时转阀自动打开,通孔可用来排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一端固定有安装板(2),所述支架(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块(3),所述转块(3)的一侧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4)与支撑块(5)相连接,所述支撑块(5)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框(6),所述转框(6)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镜头(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和支撑块(5)内均固定有第一马达(8),且第一马达(8)的输出端与蜗杆(9)相连接,所述蜗杆(9)的底部啮合连接有蜗轮(10),且蜗轮(10)的后侧固定有第一齿轮(11),所述转块(3)的一侧和转框(6)的一侧均开设有齿槽(7),所述支架(1)内的第一齿轮(11)啮合连接在转块(3)上的齿槽(7)内,所述支撑块(5)内的第一齿轮(11)啮合连接在转框(6)上的齿槽(7)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框(6)的内顶部固定有第二马达(12),且第二马达(12)的顶部与第一带传动装置(13)相连接,所述第一带传动装置(13)转动连接在转框(6)的内顶部,且第一带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与转轴(1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机构(20)包括支板(2001),且支板(2001)固定在转框(6)的内侧,所述支板(2001)的上端面固定有第三马达(2002),且第三马达(2002)的输出端与转架(200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架(2003)的一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柱(2004),且电动伸缩柱(2004)的底部固定有吸气机构(2005),所述吸气机构(2005)包括吸气管道(20051),且吸气管道(20051)的一侧通过连接软管(2006)与气压通道(16)相贯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道(20051)的外侧固定有凸块(20052),且凸块(20052)的一侧通过压缩弹簧(20053)与抵环(20054)相连接,所述抵环(20054)的一侧固定有第一齿板(2005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道(20051)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翻盖(20056),且翻盖(20056)上开设有通孔(20057),所述通孔(20057)内转动连接有转阀(20058),且转阀(20058)通过涡卷弹簧(20059)与翻盖(20056)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20056)的一侧固定有第二齿板(200510),所述吸气管道(20051)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200511),所述第二齿板(200510)伸入凹槽(200511)内,所述凹槽(200511)内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200512),且第二齿轮(200512)啮合连接在第二齿板(200510)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200512)的前侧固定有第二带传动装置(200513),且第二带传动装置(200513)的输出端与第三齿轮(200514)相连接,所述第三齿轮(200514)转动连接在凹槽(200511)内,且第三齿轮(200514)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板(20055)。

...

【技术特征摘要】

1.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一端固定有安装板(2),所述支架(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块(3),所述转块(3)的一侧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4)与支撑块(5)相连接,所述支撑块(5)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框(6),所述转框(6)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镜头(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和支撑块(5)内均固定有第一马达(8),且第一马达(8)的输出端与蜗杆(9)相连接,所述蜗杆(9)的底部啮合连接有蜗轮(10),且蜗轮(10)的后侧固定有第一齿轮(11),所述转块(3)的一侧和转框(6)的一侧均开设有齿槽(7),所述支架(1)内的第一齿轮(11)啮合连接在转块(3)上的齿槽(7)内,所述支撑块(5)内的第一齿轮(11)啮合连接在转框(6)上的齿槽(7)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框(6)的内顶部固定有第二马达(12),且第二马达(12)的顶部与第一带传动装置(13)相连接,所述第一带传动装置(13)转动连接在转框(6)的内顶部,且第一带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与转轴(1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机构(20)包括支板(2001),且支板(2001)固定在转框(6)的内侧,所述支板(2001)的上端面固定有第三马达(2002),且第三马达(2002)的输出端与转架(200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术中智能扶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架(2003)的一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柱(2004),且电动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桦莉陈栋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