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内服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内服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261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内服油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去离子水50‑80份,甘油脂肪酸脂5‑8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5‑10份,辛二醇4‑6份,辛基羟肟酸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份,聚乙二醇油酸脂2‑5份,大豆提取物1‑3份,玉米油提取物1‑3份,亚麻籽油提取物1‑3份,椰子油提取物1‑3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具有协同作用,具有性质温和、无刺激性的优点,通过细胞实验数据证明其能修复细胞划痕,可修复口腔黏膜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内服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口腔护理领域。


技术介绍

1、口腔黏膜损伤是由于口腔遭受局部创伤、刺激(热、辣等)、微生物感染、激素水平紊乱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是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

2、如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是口腔黏膜下结缔组织内广泛的胶原纤维沉积,上皮固有层或其下结缔组织内的局部炎症和肌纤维坏死改变所致的一种慢性黏膜疾病。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多见于东南亚国家与地区,我国主要见于湖南、台湾、海南等地区,如湖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病率为1.0~3.03%,台湾为0.086~17.6%。咀嚼、营养失调和遗传易感性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发展中单独或协同作用,构成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复杂病因,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3、研究发现,咀嚼槟榔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嚼槟榔群体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相对危险值是不嚼槟榔群体的109~287倍,且随着每天咀嚼槟榔的频率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槟榔(areca catechu l.)属棕榈科常绿乔木,因槟榔嚼食后有欣快提神感和一定的成瘾性,由此形成区域性嚼食习俗,乃至在海南、湖南和台湾等地区形成容量巨大的槟榔消费市场和槟榔加工产业。槟榔主要组成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粗纤维、多酚类(黄酮醇和单宁酸)生物碱和矿物质。其中,单宁酸、生物碱、儿茶素和一些矿物质等可能具有生物学效应而对组织产生不良作用。槟榔碱(arecoline,arc)是槟榔的主要生物碱,对多种细胞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畸变作用,尤其对直接接触的口腔损伤更为显著。2019年底,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义为2b类致癌物。已有研究指出口腔分泌物能与槟榔的致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口腔粘膜,长期咀嚼会造成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甚至诱发癌变,导致口腔癌。

4、近年来,临床上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多,很多患者刚开始对这类疾病不予以重视,认为只是普通的炎症,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但如果口腔中溃疡处反复发作,受外界不断刺激,久而久之会发生癌变,对广大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当前治疗口腔黏膜疾病可通过抗生素药物,尽管这一治疗方法效果较好,但患者的恢复时间较长,且长期服用抗生素药物对口腔菌群以及肠道菌群有不利影响;此外,口腔黏膜疾病还可以通过一些抑菌药物进行缓解治疗,但是药物本身刺激性较强,可能导致产生一些副作用。

5、因此,开发一种温和不刺激、具有修复口腔黏膜损伤的组合物,再结合口腔护理产品进行应用,能更好的解决口腔黏膜损伤给患者带来的困扰。现有技术主要将透明质酸钠、芦荟提取物和积雪草提取物用于医用修复、护肤等领域,且对以上原料在配方中的应用相对比较单一,发挥的功效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内服油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2、一种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内服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去离子水50-80份,甘油脂肪酸脂5-8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5-10份,辛二醇4-6份,辛基羟肟酸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份,聚乙二醇油酸脂2-5份,大豆提取物1-3份,玉米油提取物1-3份,亚麻籽油提取物1-3份,椰子油提取物1-3份。

3、所述的去离子水52-72份,甘油脂肪酸脂5-8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5-7份,辛二醇4-6份,辛基羟肟酸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份,聚乙二醇油酸脂2-5份,大豆提取物1.5-3份,玉米油提取物1.5-3份,亚麻籽油提取物1.5-3份,椰子油提取物1.5-3份。

4、所述的去离子水60份,甘油脂肪酸脂6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6份,辛二醇5份,辛基羟肟酸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份,聚乙二醇油酸脂3份,大豆提取物2份,玉米油提取物2份,亚麻籽油提取物2份,椰子油提取物2份。

5、一种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内服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5-1、准备原料:去离子水50-80份,甘油脂肪酸脂5-8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5-10份,辛二醇4-6份,辛基羟肟酸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份,聚乙二醇油酸脂2-5份,大豆提取物1-3份,玉米油提取物1-3份,亚麻籽油提取物1-3份,椰子油提取物1-3份;

6、5-2、将去离子水加热到60-80℃,之后依次加入剩余其它各组分,并保持恒温状态,搅拌均匀,再用折光仪测定折光度和检测ph值,得到浅黄色油透明液体后即得。

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具有协同作用,具有性质温和、无刺激性的优点,通过细胞实验数据证明其能修复细胞划痕,可修复口腔黏膜损伤。

8、本专利技术中各种成分及配比都经过了反复的大量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配比,以求达到外观、气味、ph中性、无刺激性、粘膜修复力强、成分安全环保性等的优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内服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去离子水50-80份,甘油脂肪酸脂5-8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5-10份,辛二醇4-6份,辛基羟肟酸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份,聚乙二醇油酸脂2-5份,大豆提取物1-3份,玉米油提取物1-3份,亚麻籽油提取物1-3份,椰子油提取物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内服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去离子水52-72份,甘油脂肪酸脂5-8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5-7份,辛二醇4-6份,辛基羟肟酸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份,聚乙二醇油酸脂2-5份,大豆提取物1.5-3份,玉米油提取物1.5-3份,亚麻籽油提取物1.5-3份,椰子油提取物1.5-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内服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去离子水60份,甘油脂肪酸脂6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6份,辛二醇5份,辛基羟肟酸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份,聚乙二醇油酸脂3份,大豆提取物2份,玉米油提取物2份,亚麻籽油提取物2份,椰子油提取物2份。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内服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内服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去离子水50-80份,甘油脂肪酸脂5-8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5-10份,辛二醇4-6份,辛基羟肟酸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份,聚乙二醇油酸脂2-5份,大豆提取物1-3份,玉米油提取物1-3份,亚麻籽油提取物1-3份,椰子油提取物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内服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去离子水52-72份,甘油脂肪酸脂5-8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5-7份,辛二醇4-6份,辛基羟肟酸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燕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创华灵北京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