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装置及磷化生产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2599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30
本申请提供一种搅拌装置及磷化生产设备,上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槽体、搅拌组件和驱动器,搅拌组件位于搅拌槽体内,搅拌组件包括叶轮、螺旋式搅拌器和丝杆,螺旋搅拌器包括螺旋搅拌带、搅拌杆和螺杆式搅拌叶片,螺杆式搅拌叶片套设于丝杆上,叶轮设置于螺杆式搅拌叶片的一端,叶轮与丝杆螺纹连接,多个搅拌杆沿螺杆式搅拌叶片的轴向间隔分布,螺旋搅拌带沿所述螺杆式搅拌叶片的周向环绕设置,驱动器的动力输出轴轴与丝杆连接。当螺旋搅拌器工作时,使液体能在较短时间内同时获得径向和轴向推动力,从而增强液体各组分间的溶合,在提高液体搅拌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萃余酸的粘度,有效地避免了萃余酸粘度大带来的扰动集中、搅拌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搅拌,特别是涉及一种搅拌装置及磷化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能源成本的不断上升,使用耗能更低的湿法磷酸代替热法磷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由于湿法磷酸含有很多的杂质,目前溶剂萃取法净化湿法磷酸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副产物萃余酸,如何合理地利用磷酸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萃余酸便成为磷化工业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2、当前,许多企业会将萃余酸应用于肥料磷铵的生产中,以实现对萃余酸的回收利用。但是,由于近年来肥料磷铵的产能过剩,且肥料磷铵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从而导致萃余酸利用生产磷肥的经济效益差,即采用这种方式存在着萃余酸回收的经济效益较低的现象。

3、为了提高萃余酸回收的经济效益,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净化后产生的萃余酸应用在工业级磷酸一铵的生产中,从而提高萃余酸的回收效益;但由于萃余酸内的p2o5含量高、金属杂质离子多且含量高(金属杂质离子为原料磷酸的1.5~2倍)、含固量大、粘度大等缺陷,进而导致萃余酸的净化难度非常大。

4、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萃余酸自身的缺陷,使得现有桨叶搅拌器或螺旋搅拌器较难将萃余酸等粘度较大的液体进行快速地混合均匀,即现有的搅拌器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避免由于萃余酸等液体粘度大带来的搅动不分散、搅拌不均匀的问题,如何使得萃余酸与试剂充分混合,是作为萃余酸净化前期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快速混合均匀、降低萃余酸粘度的搅拌装置及磷化生产设备。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搅拌装置,包括:

4、搅拌槽体;

5、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位于所述搅拌槽体内,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叶轮、螺旋搅拌器和丝杆,所述丝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搅拌槽体内,所述螺旋搅拌器包括螺旋搅拌带、搅拌杆和螺杆式搅拌叶片,所述螺杆式搅拌叶片套设于所述丝杆上,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螺杆式搅拌叶片的一端,并且所述叶轮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搅拌杆数量为多个,且各所述搅拌杆沿所述螺杆式搅拌叶片的轴向间隔分布,所述螺旋搅拌带设置于各所述搅拌杆远离所述螺杆式搅拌叶片的一端,并且所述螺旋搅拌带沿所述螺杆式搅拌叶片的周向环绕设置;

6、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丝杆连接,且驱动所述丝杆转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式搅拌叶片的螺杆呈柱状,所述螺杆的外周壁的径向方向凸出设置有各所述搅拌杆,并且各所述搅拌杆沿所述螺杆轴向间隔分布,所述螺旋搅拌带通过各所述搅拌杆螺旋盘绕设置在所述螺杆的周向平面。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式搅拌叶片包括内旋螺搅拌带和所述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叶轮,所述叶轮和所述螺杆均套设于所述丝杆上,所述内旋螺搅拌带沿所述螺杆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内旋螺搅拌带均与所述螺杆的外周壁及所述搅拌杆靠近所述螺杆的一端相抵接,并且所述内旋螺搅拌带的螺旋角度与所述螺旋搅拌带的螺旋角度不同。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搅拌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螺旋搅拌带沿所述螺杆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并且两所述螺旋搅拌带的螺旋方向相反。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为中空结构,所述叶轮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与所述丝杆的外螺纹配合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传送带所述主动轮固定套设于所述驱动器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从动轮固定套设于所述丝杆,所述传送带活动设置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稳流板,所述稳流板设置于所述搅拌槽体的内壁上,所述稳流板沿所述搅拌槽体的内壁周向均匀分布。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限位块,限位块设置于所述丝杆位于所述搅拌槽体内的一端上。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挡流罩,所述挡流罩设置于所述叶轮的上方。

15、一种磷化生产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搅拌装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7、当螺旋搅拌器工作时,螺旋搅拌器能随着叶轮在丝杆上发生上下运动,如此,使得搅拌槽体内上中下部的萃余酸及试剂能以旋涡状进入叶轮内进行混合,然后再从叶轮内流入螺旋搅拌器内进行不断地切割层流,相对传统的单纯的桨叶搅拌装置或单纯的螺旋的搅拌装置而言,不仅使得螺旋搅拌器能不断地对萃余酸进行切割,从而降低了萃余酸的粘度,有效地避免了萃余酸粘度大带来的扰动不分散、搅拌不均匀的问题,而且还确保萃余酸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获得径向和轴向推动力,从而增强了液体各组分间的溶合,如此,在提高液体相互搅拌混匀的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萃余酸的粘度,有效地避免了萃余酸粘度大带来的扰动不分散集中、搅拌不均匀的问题,且操作方便,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式搅拌叶片(225)的螺杆(221)呈柱状,所述螺杆(221)的外周壁的径向方向凸出设置有各所述搅拌杆(224),并且各所述搅拌杆(224)沿所述螺杆(221)轴向间隔分布,所述螺旋搅拌带(223)通过各所述搅拌杆(224)螺旋盘绕设置在所述螺杆(221)的周向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式搅拌叶片(225)包括内旋螺搅拌带(222)和所述螺杆(221),所述螺杆(22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叶轮(210),所述叶轮(210)和所述螺杆(221)均套设于所述丝杆(230)上,所述内旋螺搅拌带(222)沿所述螺杆(221)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内旋螺搅拌带(222)均与所述螺杆(221)的外周壁及所述搅拌杆(224)靠近所述螺杆(221)的一端相抵接,并且所述内旋螺搅拌带(222)的螺旋角度与所述螺旋搅拌带(223)的螺旋角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搅拌带(2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螺旋搅拌带(223)沿所述螺杆(22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并且两所述螺旋搅拌带(223)的螺旋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221)为中空结构,所述叶轮(210)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与所述丝杆(230)的外螺纹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400),所述传动组件(400)包括主动轮(410)、从动轮(420)和传送带(430),所述主动轮(410)固定套设于所述驱动器(300)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从动轮(420)固定套设于所述丝杆(230),所述传送带(430)用于所述主动轮(410)与所述从动轮(420)之间的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稳流板(600),所述稳流板(600)设置于所述搅拌槽体(100)的内壁上,所述稳流板(600)沿所述搅拌槽体(100)的内壁周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限位块(700),限位块(700)设置于所述丝杆(230)位于所述搅拌槽体(100)内的一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挡流罩(500),所述挡流罩(500)设置于所述叶轮(210)的上方。

10.一种磷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搅拌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式搅拌叶片(225)的螺杆(221)呈柱状,所述螺杆(221)的外周壁的径向方向凸出设置有各所述搅拌杆(224),并且各所述搅拌杆(224)沿所述螺杆(221)轴向间隔分布,所述螺旋搅拌带(223)通过各所述搅拌杆(224)螺旋盘绕设置在所述螺杆(221)的周向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式搅拌叶片(225)包括内旋螺搅拌带(222)和所述螺杆(221),所述螺杆(22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叶轮(210),所述叶轮(210)和所述螺杆(221)均套设于所述丝杆(230)上,所述内旋螺搅拌带(222)沿所述螺杆(221)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内旋螺搅拌带(222)均与所述螺杆(221)的外周壁及所述搅拌杆(224)靠近所述螺杆(221)的一端相抵接,并且所述内旋螺搅拌带(222)的螺旋角度与所述螺旋搅拌带(223)的螺旋角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搅拌带(2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螺旋搅拌带(223)沿所述螺杆(22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并且两所述螺旋搅拌带(223)的螺旋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绍慧黎孔明唐盛贺王致富王皓李长东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邦普宜化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