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板絮凝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2386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11
一种折板絮凝池,涉及水处理领域,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于所述前部设置异波折板,于所述中部设置同波折板,于所述后部设置直板,保证由所述异波折板构成的第一流道的流速大于由所述同波折板构成的第二流道的流速,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速大于由所述直板构成的第三流道的流速。针对絮凝池各部分设置不同结构的隔板,依靠前部的异波折板之间的连续缩放,使水流形成大量大尺度的涡旋,促进了水流内部絮体颗粒间的相对运动,增加了碰撞机会,提高絮凝聚集效果,依靠中部的同波折板继续促进悬浮物絮凝,依靠后部的直板降低碰撞,避免已聚集的絮凝体被打碎而影响混凝沉淀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板絮凝池


技术介绍

1、絮凝是指使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从而实现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絮凝效果的好坏主要受原水水质特性、投加的絮凝剂的品种与剂量以及絮凝水力条件等影响,其中,水力条件主要由絮凝池池型结构决定。折板絮凝池是常见的絮凝池池型,为采用折板进行水流导向引流的结构。

2、通常折板絮凝池中采用的折板结构较为单一,例如,单独采用同波折板(两折板为平移设置,折板之间的流道间距相同)或单独采用异波折板(两折板为镜像设置,折板之间的流道存在宽窄之分),但是采用单一的折板在絮凝效果上不佳:对于同波折板,在絮凝池前部,会因为较为平缓达不到高速率的颗粒碰撞,影响絮凝聚集效果,对于异波折板,在絮凝池后部,会因为撞击过大,使聚集好的絮凝破碎,降低絮凝效果。

3、无论是异波折板还是同波折板,其在水体中制造的均为大的漩涡,碰撞强度较低,絮凝聚集少,且形成的絮凝不够密实,容易破碎,不利于聚集沉降。

4、此外,目前的碰撞絮凝主要在折板形成的流道中进行,位于折板之外的絮凝池底部的水流较为平缓,从而导致底部区域絮凝效果较低。

5、因此,需要以上缺陷,需要对现有的絮凝池进行逐一改进,进一步提高絮凝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板絮凝池,通过采用不同的结构调节不同阶段的流速,以此提高絮凝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折板絮凝池,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于所述前部设置异波折板,于所述中部设置同波折板,于所述后部设置直板,保证由所述异波折板构成的第一流道的流速大于由所述同波折板构成的第二流道的流速,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速大于由所述直板构成的第三流道的流速;针对絮凝池各部分设置不同结构的隔板,依靠前部的异波折板之间的连续缩放,使水流形成大量大尺度的涡旋,促进了水流内部絮体颗粒间的相对运动,增加了碰撞机会,提高絮凝聚集效果,依靠中部的同波折板继续促进悬浮物絮凝,依靠后部的直板降低碰撞,避免已聚集的絮凝体被打碎而影响混凝沉淀效果;

4、相应的,于所述异波折板之间的所述第一流道内设置至少一个扰流柱;异波折板在水中制造出的往往是大的漩涡,大的漩涡相对小的漩涡的絮凝强度低,通过在异波折板之间设置扰流柱,借助扰流柱提供更为碎小的漩涡,从而提高絮凝强度;

5、相应的,所述扰流柱位于所述异波折板的最大间距处;

6、相应的,所述扰流柱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具有菱形截面,且菱形的一对角线和水流方向相平行;以此在增强扰流的前提下提高水流顺畅性

7、相应的,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下方的絮凝池底部分别设置至少一组扰流组件;通过扰流组件提高底部的扰流效果,提高絮凝效率;

8、相应的,每组所述扰流组件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水流方向存在夹角;

9、相应的,位于所述第一流道下方的所述隔板和水流方向的夹角大于位于所述第二流道下方的所述隔板和水流方向的夹角;以此降低第二流道底部相对于第一流道底部的扰流效果,避免剧烈的扰流导致已聚集的絮凝体被打碎。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1、1)针对絮凝池各部分设置不同结构的隔板,提高了采用单一隔板所能达到的絮凝效果:依靠前部的异波折板之间的连续缩放,使水流形成大量大尺度的涡旋,促进了水流内部絮体颗粒间的相对运动,增加了碰撞机会,提高絮凝聚集效果,依靠中部的同波折板继续促进悬浮物絮凝,依靠后部的直板降低碰撞,避免已聚集的絮凝体被打碎而影响混凝沉淀效果;

12、2)通过设置扰流柱,在由折板形成的相对大的漩涡的前提下提供相对小的漩涡,以此提高絮凝强度,进一步提高絮凝效果;

13、3)通过在絮凝池底部设置扰流组件,避免絮凝池底部水流较为平缓,容易形成滞留层的问题,减少扰流盲区,扩大絮凝区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板絮凝池,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前部设置异波折板,于所述中部设置同波折板,于所述后部设置直板,保证由所述异波折板构成的第一流道的流速大于由所述同波折板构成的第二流道的流速,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速大于由所述直板构成的第三流道的流速,于所述异波折板之间的所述第一流道内设置至少一个扰流柱,所述扰流柱位于所述异波折板的最大间距处,所述扰流柱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具有菱形截面,且菱形的一对角线和水流方向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板絮凝池,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下方的絮凝池底部分别设置至少一组扰流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板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扰流组件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水流方向存在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板絮凝池,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流道下方的所述隔板和水流方向的夹角大于位于所述第二流道下方的所述隔板和水流方向的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板絮凝池,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前部设置异波折板,于所述中部设置同波折板,于所述后部设置直板,保证由所述异波折板构成的第一流道的流速大于由所述同波折板构成的第二流道的流速,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速大于由所述直板构成的第三流道的流速,于所述异波折板之间的所述第一流道内设置至少一个扰流柱,所述扰流柱位于所述异波折板的最大间距处,所述扰流柱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具有菱形截面,且菱形的一对角线和水流方向相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群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万洗源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