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232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属于生物工程与环境工程的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先用含有生物膜对污水进行处理;在泥水混合物进入二沉池之前,先进入原生动物生长区内,利用原生动物生长区内的原生动物吃掉泥水混合物中的细小微生物和有机颗粒物;然后将处理后的泥水混合物以及死亡的原生动物进入后生动物生长区,利用后生动物生长区内的后生动物吃掉死亡的原生动物和污泥;处理后的泥水混合物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产生污泥沉淀,其中一部分剩余污泥回流至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循环利用,另一部分外排。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改造方便,自动化运行,不增加占地,维护量小,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工程与环境工程的污泥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高速发展,我国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也越来越多。目前产生的剩余污泥中,有机污泥处理难度大,其含有大量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果不妥善处理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极大危害,主要有:

2、(1)污泥含水率高。未脱水污泥含水率大于90%,初步脱水污泥含水率也高达80%,造成运输成本高、堆放面积大,挤压垃圾填埋场库容,堵塞垃圾渗滤液管等问题;

3、(2)病原微生物污染。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经过处理会进入污泥,污泥中病原体对人类或动物的污染途径包括直接与污泥接触、通过食物链与污泥直接接触、水源被病原体污染、病原体先污染土壤后污染水体等;

4、(3)大气污染。污泥堆放在露天散发出臭气和异味,日晒风刮,污染物颗粒会造成大气污染;

5、(4)污染水体。经水浸泡、溶解,污染物伴随污水流入河道,会污染地表水,进入地下水;

6、(5)含有重金属。如不加以控制,则可能污染土地。

7、目前,对有机污泥的处理方法包括压滤、干化、焚烧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但是,这些方法的能耗非常高、工艺复杂,设备多,成本高,同时排出废气,产生废渣,污泥干化处理过程中有爆炸风险,焚烧有爆炉膛风险,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考虑和控制。如何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消减污泥产生量,同时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尤其是提高低碳氮比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8、从源头进行剩余污泥的减量,在保证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和排放量,是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当前研究的各种污泥减量技术均有一定的污泥减量效果,但各有各的优缺点:(1)基于细胞溶解(或分解)的隐性生长剩余污泥减量技术,包括物理化学溶胞、生物溶胞技术,存在投资大、能耗高的问题;(2)基于解偶联生长的污泥减量技术;包括投加解偶联剂、好氧-沉淀-厌氧工艺(osa),存在进水及工艺条件要求高的问题;(3)利用微型动物生物捕食的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存在生物种类很难控制的问题。由于存在上述的局限性,当前污泥减量化技术还主要处在探索研究阶段,正式投入工业化应用的还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从源头上减少污泥的产生,同时提高低碳氮比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其解决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消减污泥产生量的同时提高低碳氮比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s1、使用含有活性污泥的生化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

7、s2、在泥水混合物进入二沉池之前,先将泥水混合物进入原生动物生长区内,原生动物生长区内培养有原生动物,利用这些原生动物吃掉泥水混合物中的细小微生物和有机颗粒物;然后将经原生动物生长区处理后的泥水混合物以及死亡的原生动物进入后生动物生长区,后生动物生长区内培养有后生动物,利用这些后生动物吃掉死亡的原生动物和污泥;

8、s3、经步骤s2处理后的泥水混合物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产生污泥沉淀,其中一部分剩余污泥回流至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循环利用,另一部分外排;所述二沉池所产的剩余污泥采用间歇式外排,为5-10天外排一次。

9、本专利技术的原生动物生长区和后生动物生长区主要为了培养原、后生动物,利用原、后生动物吃掉生化池产生的多余污泥,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降低出水浊度。

10、可选地,步骤s1中,所述生化处理系统为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多级ao、cass、氧化沟或生物膜法的生物处理工艺系统。

11、可选地,步骤s1中,所述生化处理系统的各生化处理区中装有经活性污泥驯化挂膜后的填料。

12、可选地,步骤s1中,所述填料为纤维填料。

13、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填料采用悬挂的方式放入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中,能使填料在池中分布更加均匀,厌氧池和缺氧池内潜水搅拌机搅拌后,填料上的挂膜不易被破坏,能形成更加稳定的生化系统。

14、可选地,所述细小微生物为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类菌种所形成的菌胶团,所述有机颗粒物为生化处理系统的各个生化处理区中没有代谢掉的大的有机物。

15、可选地,所述生化处理系统为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

16、所述厌氧池的溶解氧为0.2mg/l以下,所述缺氧池的溶解氧为0.2~2mg/l,所述好氧池的溶解氧为2-6mg/l,所述原生动物生长区的溶解氧为2-4mg/l,所述后生动物生长区的溶解氧为3-8mg/l。

17、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原生动物生长区和后生动物生长区内的曝气通过曝气系统实现,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盘、曝气管、流量阀和风机,每个所述曝气管上的所述曝气盘的数量为4-6个。所述曝气盘经曝气管与风机相连接,由风机供给曝气,曝气管上设有流量阀,用于控制曝气量;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原生动物生长区和后生动物生长区内设置有溶氧传感器,通过所述溶氧传感器联动调控曝气系统的曝气功率和流量阀开度,实现精确控制曝气流量。

18、本专利技术在厌氧池和缺氧池中均设置曝气,目的是在生物膜上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提高生物膜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能力,提高反硝化效率,降低出水总氮,减少氮磷投加量。

19、可选地,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内设有潜水搅拌机,搅拌速度设置为100转/min左右,保证池内水的流速在0.15-0.3m/s之间。如果低于0.15m/s的流速则达不到搅拌的效果,如果超过0.3m/s的流速则会影响工艺效果且造成浪费。

20、所述二沉池产生的剩余污泥回流至生化处理系统的厌氧池和/或缺氧池,回流量控制在50%-100%;利用潜水搅拌机对回流的剩余污泥与污水进行均化处理。

21、可选地,所述好氧池至缺氧池的污泥回流量为50%-100%。

2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好氧池内回流和二沉池污泥回流,提高了生化池内污泥浓度,更有利于高效处理污水和有机污泥减量排放。

23、潜水搅拌机用于将二沉池回流至厌氧池和/或缺氧池中的剩余污泥与进水混合,避免污泥沉积在池底。

24、可选地,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原生动物生长区和后生动物生长区之间相互分隔,且通过间隔设置的上部过流孔和下部过流孔使水流路径成s形,以延长水流路径。

25、本专利技术通过间隔设置上部过流孔和下部过流孔,使水流路径成s形,通过上下折流的方式,实现了污水的上下流动,增大了污水处理的流程,减少了动力装置,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生化处理系统为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多级AO、CASS、氧化沟或生物膜法的生物处理工艺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生化处理系统的各生化处理区中装有经活性污泥驯化挂膜后的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填料为纤维填料;所述细小微生物为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类菌种所形成的菌胶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系统为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内设有潜水搅拌机,保证池内水的流速为0.15-0.3m/s;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原生动物生长区和后生动物生长区之间相互分隔,且通过间隔设置的上部过流孔和下部过流孔使水流路径成S形,以延长水流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的数量为1-3个,所述缺氧池的数量为1-3个,所述好氧池的数量为2-6个,所述原生动物生长区的数量为1-2个,所述后生动物生长区的数量为1-2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生动物生长区内的原生动物为纤毛虫、鞭毛虫类中一种或两种,在所述原生动物生长区内培养形成优势原生动物;所述后生动物生长区内的后生动物为轮虫、线虫、蚯蚓、红斑顠体虫、颤蚓、卷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在所述后生动物生长区内培养形成优势后生动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原生动物生长区内原生动物的数量或活度,动态地向原生动物生长区内投加新鲜原生动物以维持原生动物数量和活度,并保持污泥减量效率;根据后生动物生长区内后生动物的数量或活度,动态地向后生动物生长区内投加新鲜后生动物以维持后生动物数量和活度,并保持污泥减量效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生化处理系统为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多级ao、cass、氧化沟或生物膜法的生物处理工艺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生化处理系统的各生化处理区中装有经活性污泥驯化挂膜后的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填料为纤维填料;所述细小微生物为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类菌种所形成的菌胶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系统为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内设有潜水搅拌机,保证池内水的流速为0.15-0.3m/s;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生物链捕食有机污泥的原位减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李旭东刘敏裴自川段应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