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循环冷却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663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数据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总电磁阀、冷却塔与自然冷却池;所述总电磁阀一端连接有需要冷却水的发热设备的出水口,所述总电磁阀另一端分别连接、冷却塔、自然冷却池与发热设备的进水口,所述总电磁阀靠近发热设备的出水口一侧设有热传感器;所述自然冷却池与冷却塔和发热设备的进水口分别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冷却电磁阀,所述冷却电磁阀与自然冷却池之间设有热传感器;所述冷却塔和发热设备的进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总电磁阀及其一侧的热传感器与冷却电磁阀及其一侧的热传感器,其解决了现有的循环冷却水系统都是固定循环路线,在发热设备发热不严重时,存在水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存在水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存在水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数据循环冷却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水系统
,尤其涉及大数据循环冷却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循环冷却水系统是指冷却水换热并经降温,再循环使用的给水系统,主要用于发热设备的降温。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使用的一种冷却水系统。主要由冷却设备(常见的有冷却池、冷却塔等)、水泵和管道组成。冷水流过需要降温的生产设备(常称发热设备,如换热器、冷凝器、反应器)后,温度上升,然后将冷水流排入冷却设备则水温回降,可用泵送回生产设备再次使用,冷水的用量大大降低,常可节约95%以上。
[0003]而常见的循环冷却水系统通常是固定循环路线的,如水泵连接到发热设备,用于将冷水泵送到发热设备处,然后进入冷却池,然后进入冷凝塔,最后再由水泵再次泵送到发热设备,其是一个固定的水循环线路。
[0004]当发热设备发热不严重,或者是因为气温较低,其热量大部分以及挥发进入空气中时,循环冷却水系统将水,泵入冷却池与冷凝塔挥发,是没有必要的,其还会让水挥发,而挥发后即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数据循环冷却水系统,其解决了现有的循环冷却水系统都是固定循环路线,在发热设备发热不严重时,存在水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000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记载的一种大数据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总电磁阀、冷却塔与自然冷却池;
[0007]所述总电磁阀一端连接有需要冷却水的发热设备的出水口,所述总电磁阀另一端分别连接冷却塔、自然冷却池与发热设备的进水口,所述总电磁阀靠近发热设备的出水口一侧设有热传感器;
[0008]所述自然冷却池与冷却塔和发热设备的进水口分别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冷却电磁阀,所述冷却电磁阀与自然冷却池之间设有热传感器;
[0009]所述冷却塔和发热设备的进水口连接。
[0010]本技术的技术原理为:采用总电磁阀及其一侧的热传感器,实时监控发热设备出口处的水温,进而可以根据水温选择不同的水循环路线,如水温低时,可以直接循环入发热设备中进行冷却。
[0011]当水温稍高时,循环进入自然冷却池,进行自然降温,而冷却电磁阀及其一侧的热传感器,对冷却后的水温再次进行判断,如果温度较低,直接循环回到发热设备中进行冷却;如果温度依旧较高,则进入冷却塔再次进行冷却,最后循环回到发热设备中进行冷却。
[0012]采用先自然冷却池后进行冷却塔的方式,因为在自然冷却池中水的挥发率较低,先在此进行冷却降低水的损失量,当进入冷却塔后,温度已经有所降低,进而其挥发的水汽
也会降低,进而起到节省水资源的作用。
[0013]当水较高时,直接进入冷却塔,进行高效冷却,然后循环回到发热设备中进行冷却。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总电磁阀及其一侧的热传感器与冷却电磁阀及其一侧的热传感器,其解决了现有的循环冷却水系统都是固定循环路线,在发热设备发热不严重时,存在水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0015]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热传感器都包括热敏电阻,所述总电磁阀与冷却电磁阀的阀体一侧设有电磁铁,所述总电磁阀与冷却电磁阀的阀体另一侧设有弹簧,所述电磁铁与其属于的总电磁阀或冷却电磁阀一侧的热敏电阻串联。
[0016]通过热敏感电阻温度不同,其电阻也不同的特性,用来调节电磁铁的磁力,磁力改变时阀体的位置也会改变,进而实现进入不同循环路线的目的。
[0017]进一步的,所述总电磁阀为三位四通的电磁阀,所述冷却电磁阀为两位三通的电磁阀。
[0018]进一步的,所述总电磁阀与发热设备的出水口之间设有过滤装置。
[0019]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为依次均布的过滤网,且越靠近所述总电磁阀的过滤网网眼越小。
[0020]进一步的,所述自然冷却池为长条形的沟渠。
[0021]进一步的,所述自然冷却池顶部设有冷却风扇。
[0022]进一步的,所述自然冷却池处的热传感器包括感温开关,所述感温开关与冷却风扇串联。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大数据循环冷却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总电磁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冷却电磁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自然冷却池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自然冷却池剖视图。
[00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冷却风扇控制电路图。
[0030]上述附图中:10、总电磁阀;11、阀体;12、电磁铁;13、弹簧;20、冷却塔;30、自然冷却池;31、冷却风扇;40、发热设备;41、水泵;50、热传感器;51、热敏电阻;52、感温开关;60、冷却电磁阀;70、过滤装置;71、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所示的大数据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总电磁阀10、冷却塔20与自然冷却池30;
[0034]其中总电磁阀10一端连接有需要冷却水的发热设备40的出水口,总电磁阀10另一
端分别连接冷却塔20、自然冷却池30与发热设备40的进水口,进而实现三种循环路线的选择,总电磁阀10靠近发热设备40的出水口一侧设有热传感器50,即通过热传感器50给出总电磁铁12阀循环路线选择的判断。
[0035]自然冷却池30与冷却塔20和发热设备40的进水口分别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冷却电磁阀60,同样起到两种循环路线的判断,冷却电磁阀60与自然冷却池30之间设有热传感器50,是通过热传感器50给出总电磁铁12阀循环路线选择的判断。
[0036]冷却塔20和发热设备40的进水口连接,保证冷却塔20的水可以循环回到发热设备40中,其中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泵41,可以设置在发热设备40的进水口与总电磁阀10、冷却塔20与自然冷却池30之间,也可以设置在发热设备40的出水口与总电磁阀10之间,已提供动力。
[0037]如图2

3所示,两个热传感器50都包括热敏电阻51,总电磁阀10与冷却电磁阀60的阀体11一侧设有电磁铁12,总电磁阀10与冷却电磁阀60的阀体11另一侧设有弹簧13,电磁铁12与其属于的总电磁阀10或冷却电磁阀60一侧的热敏电阻51串联;具体的总电磁阀10为三位四通的电磁阀,冷却电磁阀60为两位三通的电磁阀。
[0038]总电磁阀10或冷却电磁阀60中当温度升高,其一侧的热敏电阻51的电阻变大,此时电磁铁12的电流降低,进而导致总电磁阀10的磁力变小,进而阀体11被弹簧13往一侧拉扯,进而实现循环路线的改变。
[0039]如图1、4所示,总电磁阀10与发热设备40的出水口之间设有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数据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电磁阀、冷却塔与自然冷却池;所述总电磁阀一端连接有需要冷却水的发热设备的出水口,所述总电磁阀另一端分别连接冷却塔、自然冷却池与发热设备的进水口,所述总电磁阀靠近发热设备的出水口一侧设有热传感器;所述自然冷却池与冷却塔和发热设备的进水口分别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冷却电磁阀,所述冷却电磁阀与自然冷却池之间设有热传感器;所述冷却塔和发热设备的进水口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数据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热传感器都包括热敏电阻,所述总电磁阀与冷却电磁阀的阀体一侧设有电磁铁,所述总电磁阀与冷却电磁阀的阀体另一侧设有弹簧,所述电磁铁与其属于的总电磁阀或冷却电磁阀一侧的热敏电阻串联。3.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林赵鑫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万洗源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